为机床工具企业提供深度市场分析                     

用户名:   密码:         免费注册  |   点击 进入企业管理  |   申请VIP  |   退出登录  |  

English  |   German  |   Japanese  |   添加收藏  |  

车床 铣床 钻床 数控系统 加工中心 锻压机床 刨插拉床 螺纹加工机床 齿轮加工
磨床 镗床 刀具 功能部件 配件附件 检验测量 机床电器 特种加工 机器人

TPI
搜索
热门关键字:

数控机床

 | 数控车床 | 数控系统 | 滚齿机 | 数控铣床 | 铣刀 | 主轴 | 立式加工中心 | 机器人
      用户频道:    应用案例 |  汽车 |  模具 |  船舶 |  电工电力 |  工程机械 |  航空航天 |  仪器仪表 |  通用机械 |  轨道交通 |  发动机加工 |  齿轮加工 |  汽轮机加工
您现在的位置:数控机床市场网> 汽车 >
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坚冰地带”,应该受到更多的重视!
2018-8-7  来源:-  作者:-

 
      近期,《美国汽车新闻》公布了2018年全球汽车零部件配套供应商百强榜单,上榜的中国企业(含收购)共有8家,位居榜单前10名的企业分别是:罗伯特·博世(德国)、电装(日本)、麦格纳(加拿大)、大陆(德国)、采埃孚(德国)、爱信精机(日本)、现代摩比斯(韩国)、李尔(美国)、法雷奥(法国)、佛吉亚(法国)。
  
      榜单中,德国企业高居榜首,前五名中占得三席。中国企业上榜数量从2013年的1家增至2018年的8家,其中有3家是通过收购而来的耐世特、北京海纳川、普瑞。主攻内外饰的延锋是中国企业唯一一家进入前20强的企业。最应引起注意的是上榜企业的主营产品,前10名的企业以动力传动、底盘控制、变速器、转向系统等凝聚核心技术的产品为主,中国企业主营内外饰等产品的占据多数。虽然这份榜单并不一定全面,但作为一份长久以来被全球接受的榜单,其所反映的问题仍值得重视。
  
      虽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和消费国,产销量均已多年蝉联全球冠军,国内销量甚至超过美、日、德三国国内销量的总和,但中国依然被称为汽车大国,而非强国。因为,汽车工业的强弱,并不单以数量论英雄,而是有着“得零部件者得天下”的自身逻辑。对于中国汽车产业而言,造整车易,造零部件难。汽车零部件产业,被称为中国汽车业的坚冰地带。
  
      有机构发布的《2017年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现状分析》显示,2006~2015年间,我国汽车(含摩托车)零部件行业发展迅速,全行业营业收入不断增长,年平均增长率为13.31%,汽车整车与零部件产值比例达到1:1,但在欧美等成熟市场,这个比例达到1:1.7左右。另外,虽然本土零部件企业数量众多,但具有明显优势的却是外资背景的汽车零部件企业。这些企业虽然只占行业内规模以上企业数量的20%,其市场份额却达70%以上,中国品牌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市场份额不足30%。在汽车电子和发动机关键零部件等高科技含量领域,外资背景企业的市场份额更高,其中,发动机管理系统(包括电喷)、abs等核心零部件,外资企业所占比例高达90%以上。
  
  
      显而易见,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水平与汽车产业强国有较大差距,仍具有巨大发展空间。坐拥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汽车市场,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何以在国际产业价值链条上如此默默无闻。
  
      清华大学教授赵福全曾对此进行过分析,他表示,与整车厂直接面对消费者,只要做出来的产品性价比高,就一定会有消费者买单,而零部件企业直接面对的是整车厂,能否拿得到订单取决于整车厂的信赖。目前,各国整车厂都有相对稳定的供应商体系,尚不具备核心技术的中国零部件企业很难介入。实际上,外方零部件企业的初期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本国整车厂包括资金、技术和管理等多方面的扶植,而中国零部件企业不具有这样的条件,没有主机厂足量的订单带来资金,零部件企业就没有足够的动力开展研发。他强调说,相比整车,零部件技术的专业性更强,更强调原创性的突破,这不是靠简单模仿就能起步的,其技术创新更加困难。
  
      据了解,整车的技术含量和质量品质很大程度是通过零部件体现的,因为百分之六十的零部件是买来的。可以预见,如果本土零部件产业不做强,不诞生一批具有先进核心技术、良好质量水平、较强成本控制能力和足够优质产能的零部件强企,中国汽车产业不可能做强。
  
      相对于发达国家长达百年的汽车发展史,后起的本土企业零部件企业想发展壮大,何其艰难。面对困难,从诸如内饰等相对简单的部分开始未尝不可。中国汽车市场巨大,本土零部件企业分一杯羹,应该并不算困难。在此状况下,还希望本土企业不要止步于此,虽然核心技术属于硬骨头,但也总要有去“啃”的勇气,树立起重研发的思维,加大人才、资金的投入。鉴于本土企业和国外企业差距较大的现实,还需要国家采取行动,培育和扶植一批本土的关键零部件企业做强。
 
    投稿箱:
        如果您有机床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 邮箱:skjcsc@vip.sina.com
更多相关信息
  • target=_blank>“智”领高端 “大”赢未来 徐工“侠客出征”
  • target=_blank>TUV南德联手上汽乘用车聚焦欧盟汽车法规新趋势
  • target=_blank>2018 Automechanika Shanghai 新增专区重磅登场 全新阐述未来发展趋势
  • target=_blank>国内首个“四塔合一”热电项目投运
  • target=_blank>LNG船市场需求强劲增长
新闻资讯
更多
  • target=_blank>Creaform 形创推出全新升级版光学三坐标三维扫描仪和探测组合套件
  • target=_blank>五轴超精密加工机床底座设计技术研究
  • target=_blank>基于精雕系统的七级叶轮加工技术实践
  • target=_blank> 以柔性制造加固核心壁垒—访西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梁桂华先生
  • target=_blank>HELI系列的新发展
  • target=_blank>坚定投资中国 助推高质量发展——访埃斯维机床(苏州)有限公司总经理 Norbert Wiest 先生
  • target=_blank> 最是步稳能致远—访台湾雷威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熊健男先生
  • target=_blank>直击CES 2024:西门子瞄准沉浸式工程和人工智能,驱动工业元宇宙创新
  • target=_blank>汽车轮毂加工方法与工艺分析
  • target=_blank>超细刀具的齿槽加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