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机床工具企业提供深度市场分析                     

用户名:   密码:         免费注册  |   申请VIP  |  

English  |   German  |   Japanese  |   添加收藏  |  
沈阳机床
车床

车床 铣床 钻床 数控系统 加工中心 锻压机床 刨插拉床 螺纹加工机床 齿轮加工机床
磨床 镗床 刀具 功能部件 配件附件 检验测量 机床电器 特种加工 机器人

车床

电工电力 工程机械 航空航天 汽车 模具
仪器仪表 通用机械 轨道交通 船舶

搜索
热门关键字:

数控机床

 | 数控车床 | 数控系统 | 滚齿机 | 数控铣床 | 铣刀 | 主轴 | 立式加工中心 | 机器人
您现在的位置:车床网> 技术前沿>钛合金内型腔圆柱面加工工艺及专用刀具设计
钛合金内型腔圆柱面加工工艺及专用刀具设计
2015-1-12  来源:数控机床市场网  作者:-

  目前航天产品加工精度要求不断提高,航天领域中整体结构件不断增加,高精度、薄壁腔体类零件在航天产品行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特别是伺服系统中零部件的加工精度控制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武器系统中的多项性能指标要求,该类零件一般由钛合金坯料整体加工而成,材料去除率最高达85%以上。同时,该类零件的一个显着生产特点是品种多、批量小,甚至是单件生产,这种结构特点和生产模式决定了其制造技术一直处于不稳定状态,加工制造一直存在加工周期长、加工成本高和加工精度不易控制等难点。
 

  随着武器系统的更新换代以及性能的不断提升,当前弹上伺服系统产品零件更趋向于小体积、高精度发展,对加工工艺技术提出更高要求。同时为了追求小体积、高精度的结构,有时也无法兼顾产品的加工工艺性。因此,在伺服产品中出现了一种高精度(尺寸精度要求在0.01 mm以上)的内腔圆柱面结构零件,该结构机械加工工艺性差,运用传统的铸造、机械加工方法难以满足零件精度要求。
 

  1. 零件工艺性分析以及工艺方案的制定
 

  ( 1 ) 零件结构及工艺性分析。
 

  某球环框架(见图1)材料为钛合金TC4-M,属于单件小批量生产,零件为精密机械加工件,零件外形尺寸Sφ 108 mm,壁厚4 mm,属于薄壁难加工材料类零件,各形位精度和尺寸精度要求高。由于是整料切削成形,在加工过程中易变形,材料切削性能较差,同时零件结构的工艺性也较差,这为加工带来了极大难度。因此,选用合理的加工方式及正确的刀具成为加工质量保证的关键所在。
 

  (2)加工工艺方案的制定。
 

  通过对球环框架零件结构进行分析,制定如下工艺流程:坯料→粗加工(采用线切去除余量后再进行机械加工)→热处理时效→精加工→交验,加工难点为内腔圆柱面φ 22-0.002-0.010 mm的加工以及形位公差的保证,其结构以及材料加工工艺性差,标准的刀具无法对其进行机械加工。
 

  通过对球环框架零件结构的分析,针对球环框架φ 22-0.002-0.010 mm圆柱面和φ 20+0.008+0.002 mm孔采用如下加工方案:粗加工时通过正反两面两次装夹采用三维切削加工出内腔圆柱面,单边留1 mm余量,精加工时在五轴加工中心采用专用镗刀加工φ 22-0.002-0.010 mm内腔圆柱面,专用镗刀能进行高精度微调,从而保证了φ 22-0.002-0.010 mm圆柱面的尺寸精度,同时采用五轴加工中心一次装夹完成φ 22-0.002-0.010 mm圆柱面和φ 20+0.008+0.002 mm孔的加工,保证了零件同轴度、垂直度公差要求。
 

  2. 专用镗刀的设计
 

  (1)零件材料特性分析。
 

  球环框架零件材料为钛合金TC4-M,其具体特性如下:①钛合金的导热性差,是不良导热体金属材料,切削加工时,切屑与前刀面的接触面积很小,特别容易引起薄壁件的热变形。②钛合金弹性模量低,弹性变形大,钛合金弹性模量为1 078 MPa(约是钢的1/2),切削时接近后刀面处工件的回弹量大,导致已加工表面与后刀面的接触面积特别大。造成加工件几何形状和精度差,表面粗糙度值增大,刀具磨损增加。③钛合金的亲和性大、切削温度高。切削时,钛屑及被切表层与刀具材料咬合,产生严重的粘刀现象,容易引起刀具强烈的粘结磨损。钛合金的高温化学活性强,在600 ℃以上时,与氧、氮产生间隙固溶,吸收气体后钛合金表面的硬度明显上升,对刀具有强烈的磨损作用。因此,要求加工钛合金的刀具具有高强度、高韧性的同时,还要有高的红硬性。
  

  (2)专用镗刀的设计原理。
  

  通过对零件材料性能的分析,结合零件结构特点, 设计了专用于φ 22-0.002-0.010 mm圆柱面加工的镗刀,镗刀结构如图2所示,它包括标准可调镗头1、刀杆2、紧固螺钉4、刀片3,刀片安装在刀杆一端的方孔内,紧固螺钉将刀片紧固在刀杆上,将标准可调镗头与机床主轴连接。被加工零件紧固在数控加工中心辅具上,使加工部位与主轴垂直,通过以上所述镗刀对零件内腔圆柱面进行镗削加工,加工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测量尺寸,通过调节标准可调镗头对刀片进行微调,从而保证零件加工精度。标准可调镗头调节范围在0.06 mm以内,直径微调精度在0.002 mm以上,其加工时的状态如图3所示。
 

  (3)镗刀刀杆的设计原理。
 

  根据球环框架零件材料特性,刀杆应具有较高的强度以及良好的韧性,因此,刀杆材料选用合金工具钢CrWMn调质料(32~35 HRC),受球环框架零件内孔尺寸限制,刀杆直径应小于19 mm,同时结合标准可调镗头接口进行配作,配合间隙控制在0.01 mm以内。
 

  (4)镗刀刀片的设计原理。
 

  针对钛合金材料的加工,刀片材料选用YL10.2细晶粒硬质合金报废刀具作为原材料,采用线切割加工成形后,在工具磨床上加工出前后角。此类材料导热性好,有利于热量的散发和降低切削温度,同时具有良好的韧性和高的红硬性。
 

  切削钛合金时,刀具后角α 0是所有刀具参数中最敏感的,因为切削层下的金属弹性恢复大和加工硬度大,一般采用大后角可使刃口易于切入金属层,减小后刀面的磨损,但后角过小(小于15°)会出现金属的粘附现象;而后角过大,刀具将被削弱,刀刃容易崩碎。因此,大多数切削钛合金的刀具采用15°后角。从刀具耐用度来看,α 0小于或大于15°,都会降低车刀的耐用度。此外,α 0为15°的刀具刀刃比较锋利,并可降低切削温度。
 

  由于钛合金在切削过程中,会与空气中的氧、氢、氮等形成硬脆化合物,造成刀具磨损(主要发生在刀具前刀面上),因此应采用小值前角;此外,钛合金的塑性低,切屑与前刀面的接触面积小,为此也应选用小值前角,这样做可增加切屑与前刀面的接触面积,使切削热和切削压力不至于过分集中于刃口附近,既有利于散热,又加强刃口,避免因切削力集中而产生崩刃。因此,用硬质合金刀具加工钛合金时,取前角γ 0=5°左右并磨出倒棱f(宽度为0.05~0.1 mm),γ f=0°~10°,刀尖磨成r=0.5 mm小值圆弧,刃倾角λ =+3°。
 

  3. 结语
 

  钛合金零件加工在机械制造业中占有很重要地位,钛合金材料的切削加工一直是当前加工工艺技术的难点。为了满足航空航天对于钛合金工件日益增长的需求,我国的钛合金切削加工必须有长足的进步。在基于国内的材料、机床和管理等条件基础上,进一步加强钛合金材料加工工艺路线的优化、加工参数的优选,提高加工效率和产品质量,是推动国内钛合金产业和航空航天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文中设计的内腔圆柱面精加工镗刀,结构简单,制造使用都很方便,解决了球环框架零件加工工艺难题。

    投稿箱:
        如果您有机床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 邮箱:skjcsc@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