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机床工具企业提供深度市场分析                     

用户名:   密码:         免费注册  |   申请VIP  |  

English  |   German  |   Japanese  |   添加收藏  |  
沈阳机床
车床

车床 铣床 钻床 数控系统 加工中心 锻压机床 刨插拉床 螺纹加工机床 齿轮加工机床
磨床 镗床 刀具 功能部件 配件附件 检验测量 机床电器 特种加工 机器人

车床

电工电力 工程机械 航空航天 汽车 模具
仪器仪表 通用机械 轨道交通 船舶

搜索
热门关键字:

数控机床

 | 数控车床 | 数控系统 | 滚齿机 | 数控铣床 | 铣刀 | 主轴 | 立式加工中心 | 机器人
您现在的位置:车床网> 行业资讯>先进制造冲刺新目标
先进制造冲刺新目标
2017-5-12  来源:转载  作者:-

     

       近日,科技部印发《“十三五”先进制造技术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强化对《中国制造2025》的科技创新支撑,推动产业结构向中高端迈进,强化制造业创新、重塑制造业竞争新优势,满足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战略需要。
 

      《规划》指出,制造业是强国之基、富国之本,没有强大的制造业支撑就不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强国。先进制造业特别是其中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已成为国际竞争的制高点。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大力推进实施“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和“互联网+”行动计划,加速推动制造业由大变强的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按照《规划》提出的总体目标、发展思路和战略布局的要求,“十三五”期间,我国先进制造领域重点从“系统集成、智能装备、制造基础和先进制造科技创新示范工程”四个层面,围绕增材制造、激光制造、智能机器人、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装备及成套工艺、新型电子制造关键装备、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等13个主要方向开展重点任务部署。


      加强核心关键技术攻关
 

      “互联化、智能化正成为制造业的关键要素。”机器人产业研究专家、东莞市机器人技术协会副会长罗百辉告诉记者,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通过应用嵌入式软件、微电子、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技术,提升产品智能化程度和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的智能化水平,打造高端产品和装备,占据产业制高点。同时,制造装备控制技术的极大提高,使得制造装备的自诊断、自维护、自恢复成为现实,推动制造装备向智能化阶段迈进。
 

      在当前国内发展动能转换和国际竞争加剧的形势下,加快发展智能制造,不仅是抢占未来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战略选择,而且有助于抵消劳动力成本上涨的影响,对打造我国制造业竞争新优势,实现“弯道超车”,迈向制造强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技术创新是推动中国从‘制造强国’向‘智造强国’转变的关键。”北京市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广州业务中心项目经理黄双双告诉记者,目前我国制造业存在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核心关键技术掌握的太少等问题。


      以工业机器人为例,控制器、伺服电机和减速器是工业机器人的三大核心部件,决定了工业机器人的性能和质量,约占工业机器人总成本的72%。目前,我国核心部件整体技术水平较弱,主要依赖进口,其中:在控制器领域,我国在硬件上与国际品牌基本处于同一水平,但在控制算法、二次开发平台、易用性等方面与国外存在一定差距;在伺服电机领域,我国起步较晚,以小功率的低端产品为主,高精度伺服电机仍处于技术攻关阶段,主要依赖进口;在减速器领域,机器人中价值最高的核心部件,约占机器人总成本的36%,由于减速器技术壁垒较高,市场高度垄断,国产减速器仍处于技术攻关期,还未实现产业化。
 

     “由此可见,加强核心关键技术攻关,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是提高我国制造业发展水平的一大关键。”黄双双表示。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近年来,我国制造业总体规模已居世界第一位,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成为名副其实的制造大国。不仅突破了一批核心技术,形成了一批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装备产品,更涌现出一批世界级的大企业,企业正在逐步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初步形成企业、高校、科研院所联动的产业创新体系。


      与此同时,我国制造业自身则存在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基础能力薄弱、产品质量不高、资源利用效率偏低、制造业与互联网技术等新兴信息技术的融合程度低等问题。


     “制造业基础技术研究能力薄弱已经成为当前制约我国制造业发展的主要瓶颈。”罗百辉表示,其中基础材料、关键基础零部件、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传感器、控制系统、软件工具及平台等众多领域的基础研究、关键技术研究、关键工艺研究都没有掌握自主核心技术,工艺装备、测试与实验装备、标准化等共性技术自主创新能力薄弱,亟需科技攻关。
 

      “应当看到,我国大部分地区和行业的信息化仍处于以局部应用为主的初级阶段,且不同地区、行业和不同规模企业间信息化水平尚存在明显差距。”罗百辉表示,面对网络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等新型生产模式的变革,认识不充分,准备不足,传统制造业将面临二次淘汰的风险。


      对于如何通过科技创新提高制造业竞争力,黄双双表示,可以从四个方面着手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一是支持建设创新平台,支持在智能机器人、智能装备等领域建设一批高水平科研机构,鼓励其承担国家、省重大专项和科技计划项目,重点开展共性关键技术攻关;二是大力支持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加大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扶持力度,引导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支持骨干企业建设企业技术研发中心;三是鼓励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支持由企业牵头组织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开展技术创新,实现创新成果的快速产业化;四是加强国际创新合作,积极对接德国、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创新资源,着力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高端人才。


      本文转自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记者:李争粉)

    投稿箱:
        如果您有机床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 邮箱:skjcsc@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