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机床工具企业提供深度市场分析                     

用户名:   密码:         免费注册  |   申请VIP  |  

English  |   German  |   Japanese  |   添加收藏  |  
沈阳机床
车床

车床 铣床 钻床 数控系统 加工中心 锻压机床 刨插拉床 螺纹加工机床 齿轮加工机床
磨床 镗床 刀具 功能部件 配件附件 检验测量 机床电器 特种加工 机器人

车床

电工电力 工程机械 航空航天 汽车 模具
仪器仪表 通用机械 轨道交通 船舶

搜索
热门关键字:

数控机床

 | 数控车床 | 数控系统 | 滚齿机 | 数控铣床 | 铣刀 | 主轴 | 立式加工中心 | 机器人
您现在的位置:车床网> 行业资讯>重大装备发展激励渐趋市场化
重大装备发展激励渐趋市场化
2017-7-20  来源:中国能源报  作者:-


    2015年,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保监会联合印发《关于开展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机制试点工作的通知》,确定开展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机制试点工作。工信部指出,出台这一政策的目的是力求实现多方共赢,而推动我国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被摆在首位。截至目前,该项试点创新机制已经实施推广两年有余,并连续发布了两次试点名单,其推广效果如何?对此,记者进行了相关采访。
 
    工信部日前公布的2017年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试点工作拟补助项目名单显示,拟对468项首台套项目进行保险补偿。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当前重大装备企业投保和应用积极性有所提高,但在激励政策持久性、补贴力度等方面,保险主体和装备制造企业都尚存疑虑。
 
    企业积极性有所增加
 
    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制造2025》中明确提出要深入推进制造业结构调整,以提升我国制造业的整体竞争力。关系到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重大技术装备是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也是带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强大引擎。然而,由于其技术复杂,价值量大,且直接关系用户企业生产经营,在创新成果转化过程中存在一定风险,面临市场初期应用瓶颈。“从首台套应用难问题导向出发,组织开展专题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反复沟通协调,最终形成了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机制。”原工信部副部长苏波说。
 
    截至目前,随着试点机制的推进,已经公布了两批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试点工作拟补助项目名单。从名单来看,2016年申请投保企业63家,投保项目181项;2017年申请投保企业182家,投保项目468项,增幅近三倍。单从数字来看,一直以来困扰行业发展的首台套设备应用难的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目前,该机制主要还处于试点阶段,但企业已经感受到政策带来的好处,积极性有所增加。”平安产险重要客户部总经理宋学良对本报记者说。
 
    据了解,此前首台套保险费率为2%-3%,一台价值4000万元的国产盾构机,一年保费100余万元。“全额保费,没有补贴,这个成本还不小,所以企业不愿意投保。”宋学良说,“而首台套保险补贴政策出台后,年度保费的80%由财政补助、企业承担20%。目前,企业全额交保费后,由政府再补贴企业。”
 
    以风电领域为例,“风电整机及关键零部件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重大技术装备。国家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政策的实施,体现了国家为风电产业健康稳定发展所提供的政策保障,对推动风电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促进风电装备成为‘中国制造’新名片具有积极意义。”接受记者采访时,金风科技新疆基地总经理杨学军对补偿机制效果给予了充分肯定。
 
    “作为风电产业研发创新的排头兵,金风科技也申请并获得了中央财政的保费补贴,节约一定的相关费用支出。”杨学军说。据了解,金风科技申请补贴装备数量由2016年的3套增至2017年的4套。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相比较前两批的试点项目,今年的试点项目在清洁煤电等方面的装备有所增加,上海锅炉厂有限公司投保的2X1000兆瓦级超超临界二次再热燃煤机组2#锅炉设备、上海电气电站设备有限公司的2X660兆瓦超超临界燃煤机组汽轮机2#设备及附属设备首次出现在补贴名单之中。
 
    市场化激励持久性有待检验
 
    据记者了解,国产设备,特别是首台(套)设备缺乏严格的质量保证体系和风险规避机制,是用户不放心使用的关键所在,这是目前首台套设备应用难的主要原因之一。首台套重大装备保险激励机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该问题。对此,宋学良解释说:“保险公司主要承担重大能源设备的质量风险和责任风险,质量风险是指因为装备质量缺陷造成装备自身损失的风险,责任风险是指因为装备质量缺陷造成用户单位或其他第三方方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的风险。”
 
    “首台套保险保障重大能源装备产品质量缺陷造成的装备本身损坏及对用户或其他第三方的人伤、财损,为装备生产企业转移了‘三包’责任和产品责任风险,打消用户方使用的顾虑,让用户方可以用得放心,促进重大装备的销售,进而带动重大装备的研发。”宋学良补充说。
 
    近年来,政府和各方专家关于促进首台套重大装备研发应用的政策和建议不断出现,相对于保险财政激励,有专家从企业税收角度建议,国家应坚持“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原则,实施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税收激励机制。企业购置并实际使用《首批次(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指导目录》规定的装备,该装备投资额的10%可以从企业当年的应纳税额中抵免;当年不足抵免的,可以在以后5个纳税年度结转抵免。
 
    然而,无论是保险财政还是税收财政,目前着重从消费侧以销售带研发的激励模式对重大装备行业的发展是否具备长效机制效果,目前是个未知数。
 
    “虽然我们在名单里面,但补贴资金总额不大。”已经连续两次出现在试点名单里的衡阳特变电工变压器有限公司相关人员对记者坦言。
 
    “企业希望进一步加大补贴力度,比如90%或更高,以降低企业成本。但是财政可能有别的想法。”一位不愿具名的企业管理人员说,“与申请补贴相比,下拨补贴时间比较慢是企业比较关注的问题。”
 
    目前很多企业都已感受到首台套保险给企业带来的好处,对首台套保险投保积极性很高,但对补偿机制在试点期结束后能否延续存疑,影响了市场持续往前发展。“试点三年期后补偿机制是否能延续,保险主体和装备制造企业都存疑虑,需相关部门予以明确。”宋学良根据投保装备企业的总体情况说道,“此外,纳入补贴范畴的装备产品范畴有待扩大,技术参数认定标准上比较粗放,补贴扶持精准度也不够高。”

    投稿箱:
        如果您有机床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 邮箱:skjcsc@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