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机床工具企业提供深度市场分析                     

用户名:   密码:         免费注册  |   申请VIP  |  

English  |   German  |   Japanese  |   添加收藏  |  
沈阳机床
车床

车床 铣床 钻床 数控系统 加工中心 锻压机床 刨插拉床 螺纹加工机床 齿轮加工机床
磨床 镗床 刀具 功能部件 配件附件 检验测量 机床电器 特种加工 机器人

车床

电工电力 工程机械 航空航天 汽车 模具
仪器仪表 通用机械 轨道交通 船舶

搜索
热门关键字:

数控机床

 | 数控车床 | 数控系统 | 滚齿机 | 数控铣床 | 铣刀 | 主轴 | 立式加工中心 | 机器人
您现在的位置:车床网> 行业资讯> “浙江智造”在重量级峰会各领风骚
“浙江智造”在重量级峰会各领风骚
2018-5-14  来源: 浙江在线   作者:--



  “知行合一,让AI与机器人更融合”。近日,第五届中国机器人峰会暨智能经济人才峰会在宁波余姚成功举办。会上,1500余位业界精英相聚四明湖畔,分享研究进程,探讨产业发展,展示智能产品,开展供需对接。峰会现场,“浙江智造”引领风骚。以东道主宁波的“甬家军”为代表,各款拥有高精尖技术水平的“浙系机器人”向全世界亮出中国机器人产业的最新发展风貌与美好发展前景。
 
  创新驱动实现核心零部件自主发展
 
  在本届峰会特别开辟的近1300平方米的“智能制造展区”内,一台摆有“2017科技部重大专项第一名”的长方体“黑箱子”吸引了许多与会者驻足了解。
 
  “别看它其貌不扬,却是目前国内的唯一。”浙江智昌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的机器人工程师贾贺告诉记者,作为工业机器人三大核心零部件之一,机器人控制器在国内市场的销售、应用一直以来都以国外“四大家族”( abb、kuka、fanuc、YASKAWA)产品为主。直到去年九月,智昌推出了这款自主研发的“锐智”机器人控制器,首次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摆脱机器人控制器受制于人的局面。
 
  “‘锐智’控制器可以匹配全系列机器人。”贾贺说,不论是传统六轴还是新式七轴的单臂与双臂机器人,“锐智”都能实现精准控制,其性能可与国际一流的机器人控制器相抗衡。
 
  智昌展示现场,记者看到,在“锐智”控制器的控制下,一台三维激光切割机器人正稳定地在一块钢板上进行切割路径定位,机械臂上印有的“智昌川崎”字样展现着它不一般的身世。
 
  原来,凭借优良性能,“锐智”控制器博得了日本企业“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的青睐。峰会讲台上,川崎重工全球副总裁稻田隆浩称赞说,“智昌集团甘中学博士的‘机器人控制三闭环理论’能够更好的发挥机器人的优势,实现了智昌集团机器人控制器与川崎机器人机械臂的完美结合。”这家日本工业巨头与智昌开展合作,在余姚合资生产起了工业机器人。
 
  稻田隆浩透露,今年,川崎与智昌双方已联合在余姚智能机器人小镇投产一座一万平米的机器人加工厂,实现包括通用机器人RS007与焊机机器人BA006等多型号机器人本地量产化。
 
  人工智能拓展机器人智造灵魂
 
  “机器人是构造智能制造系统的最重要的装备,没有工业机器人,无法构造智能化制造系统。”在峰会主旨演讲中,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原执行副会长朱森第这样论断道。近年来,浙江以机器换人工程为抓手,推进“机器人+”制造,加快了制造过程的智能化发展,目前全省在役工业机器人数量达5.5万台,居全国第一。
 
  “机器人是AI技术的综合载体,是AI技术得以施展其强大威力的最佳用武之地。”记者在峰会上了解到,目前,浙江在人工智能的视觉识别、语言识别等技术领域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而以视觉识别、语言处理、大数据分析、深度处理等领域为代表的人工智能,通过与机器人技术的结合,为智能制造带来了更为广阔的升级空间。
 
  智昌展位,一台名叫“基于双目视觉的自编程焊接机器人”正在自动规划焊接路径,贾贺介绍,这款焊接机器人通过一套复杂的双目视觉系统,能自主识别焊缝信息特征,并对其进行数字化处理,通过不断升级的数据库进行深度学习,实现运动路径的自动编程。“这就比其他焊接机器人每换一个路径就需要专业人员重新编程要先进了,增强了焊接工作的连续性。”
 
  而在宁波舜宇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展位上,一套机械加工智能柔性生产解决方案的短片循环播放,引来不少与会者上前询问。据舜宇负责人介绍,这套柔性生产系统由智能机械加工生产线管理系统、高精度激光定位系统、线内自动搬运系统等组成,汇集了多项人工智能技术成果,能对物料运输、生产和检测过程进行实时智能优化调整,以适应加工对象变换,实现混线生产。它利用机器人动态感知技术架构,“就像是为生产线安上了精密而协调的大脑”,特别适合多品种、中小批量的生产。
 
  “我们不仅为母公司提供智能化生产线,还为其他行业尖端企业提供智能化解决方案。”据了解,目前,舜宇已签下一批千万级订单。其中,就有一套价值2000多万元,为国内知名厨房小家电生产企业 “九阳”量身定制的的柔性智能生产线系统,可供其生产多种产品。
 
  多方发展推广“机器人+”各领域应用
 
  去年7月发布的《浙江省“机器人+”行动计划》中指出,大力推进包括“机器人+”健康,“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农业在内的六方面应用。本次峰会的展览中,记者看到了被应用于除制造业外更多领域的“浙系机器人”产品,它们为“机器人+”各领域发展提供了可能。
 
  “机器人辅助医疗。”国际会议中心展区里,形如一双机械腿的外骨骼康复机器人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宁波杰曼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刘启军告诉记者,这款机器人能通过其上的传感器收集患者的步态数据,在云端通过大数据分析,为患者提供专属康复训练计划,并通过行走训练促进其神经康复。“目前已经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试点使用。”
 
  展区另一侧,浙江大年科技有限公司的三架“大家伙”吸引了许多观展者们纷纷上前与之合影。大年科技联合创始人乔中坤介绍说,它们都是大年自主研制并出品的无人机产品。其中,“老大”、“老二”叫“赤眼蜂”,是重载荷智能植保无人机,全自主飞行,并搭载有变量喷洒系统,可用于在农田上精准施肥、喷洒农药。“用‘赤眼蜂’打药,喷洒定位精准且高效,在节约药剂的同时减少多余药剂对空气与土壤的污染。”乔中坤解释说,电动的老二最多能装载20公斤农药,日作业面积有800到1000亩;而老大是油动的,能装下40公斤农药,满载时能续航一小时,日作业量达到2000亩,是目前市场上普通同类产品的6到10倍,适用于大面积植保作业。“目前,赤眼蜂无人机刚结束各项性能指标的测试,正逐步开始投放市场,”乔中坤透露,有两家日本客户已经下了每年订购200多架“赤眼蜂”的订单。
 
  “您好,很高兴为您服务。”刚走进机器人主题公园展区,记者就被一个声音吸引。循声望去,只见一个留着浅蓝色学生头,不停眨动着大眼睛的机器人正与旁人进行语音交互。浙江远传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她是公司推出的营业服务机器人,包含人脸识别、微表情识别、目标追随、自然语言理解、语音合成和声纹分析等技术,能通过胸前的屏幕展示和语音对讲实现信息交互。在她身边不远处,立着远传另一款“脚踩四轮汽车式底盘”的物业服务机器人,内置3D激光雷达定位导航和机器视觉、神经网络、多传感器融合等技术,能做到风雨无阻,任劳任怨,昼夜巡逻。据了解,在去年年底召开的第四届互联网大会上,远传有12台营业服务机器人和1台物业服务机器人在现场开展智能服务;此外,远传营业服务机器人已走进临海市行政服务中心,为当地市民提供政务服务,而在杭州绿城西溪国际园区,1台小远物业服务机器人正负责着3条线路的日常巡逻工作。
    投稿箱:
        如果您有机床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 邮箱:skjcsc@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