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机床工具企业提供深度市场分析                     

用户名:   密码:         免费注册  |   申请VIP  |  

English  |   German  |   Japanese  |   添加收藏  |  
沈阳机床
车床

车床 铣床 钻床 数控系统 加工中心 锻压机床 刨插拉床 螺纹加工机床 齿轮加工机床
磨床 镗床 刀具 功能部件 配件附件 检验测量 机床电器 特种加工 机器人

车床

电工电力 工程机械 航空航天 汽车 模具
仪器仪表 通用机械 轨道交通 船舶

搜索
热门关键字:

数控机床

 | 数控车床 | 数控系统 | 滚齿机 | 数控铣床 | 铣刀 | 主轴 | 立式加工中心 | 机器人
您现在的位置:车床网> 行业资讯>智能制造十三五,升级中国制造
智能制造十三五,升级中国制造
2019-7-3  来源:  作者:
   
    众所期待的《智能制造“十三五”发展规划》终于发布,《规划》提出到2025年前,推进智能制造实施“两步走”战略,同时提出加快攻克关键技术装备、加强共性技术创新、加大试点推广力度、构筑工业互联网基础、培育智能制造生态体系等十大重点任务。政策落地符合预期,创新驱动与分类推进成主旋律。
    
    “路线图”,探索中国特色发展路径
    
    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表示,中国制造业日益发展,到2015年已经成为制造业第一大国,但是在品牌的塑造、创新能力等方面仍与其他先进国家有较大的差距,大而不强仍是亟需破解的瓶颈。目前国内经济下行,投资增速的放缓,必须把推进智能制造作为培育先进制造业的一种新动力来抓。
    
    加快发展智能制造,已是培育我国经济增长新动能的必由之路,是抢占未来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战略选择,对于推动我国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我国制造业竞争新优势、实现制造强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司长李东表示,当前智能制造已成为世界制造业的重要发展趋势。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与制造业融合发展,世界各国都在制订智能制造的相关政策,将智能制造作为产业变革和发展的方向。
  
    李东认为,推进智能制造,能够有效缩短产品研制周期,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运营成本和资源能源消耗,并促进基于互联网的众创、众包、众筹等新业态、新模式的孕育发展。从生产端入手,加快发展智能制造,对于提高制造业供给结构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但目前,我国制造业尚处于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数字化并存,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发展不平衡的发展阶段。发展智能制造面临关键共性技术和核心装备受制于人,智能制造标准/软件/网络/信息安全基础薄弱,智能制造新模式成熟度不高,系统整体解决方案供给能力不足,缺乏国际性的行业巨头企业和跨界融合的智能制造人才等突出挑战。“相对工业发达国家,推动我国制造业智能转型,环境更为复杂,形势更为严峻,任务更加艰巨。”《规划》如是指出。
  
    为此,规划明确了智能制造示范推广的“路线图”,其中包括:加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推广力度,开展智能制造新模式试点示范,遴选智能制造标杆企业,不断总结经验和模式,在相关行业移植、推广。同时推动重点领域智能转型,在《中国制造2025》十大重点领域试点建设数字化车间或智能工厂,在传统制造业推广应用数字化技术、系统集成技术、智能制造装备。
  
    国家制造强国战略咨委会委员屈贤明则表示,初期的智能制造未必适合所有行业,应当以技术先进、市场前景好、产能不足的行业为主,其推进前应从人力、质量、成本、节能等方面做好需求分析,先易后难,从见效快的项目和行业寻求突破口。
  
    屈贤明认为,智能制造不需要盲目追求高水平的智能化,不追求无人化,要以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标,按照单点-生产线-车间-工厂的路径循序渐进地分步推进。
  
    “两步走”,智能制造并非一蹴而就
  
    此次《智能制造“十三五”发展规划》是对前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国制造2025》和《国务院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的有力补充和最后政策落脚点。
  
    参与《规划》制定的工信部赛迪研究院装备工业研究所副所长王影介绍,作为《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围绕智能制造已出台了许多政策,《智能制造工程实施指南》、智能制造专项、试点示范、并在制订相关标准。
  
    与上述政策不同的是,《规划》侧重于从中长期为智能制造提供一个纲领性的指导意见。王影认为,《规划》的最大亮点是首次提出“两步走”的战略。
  
    李东介绍,《规划》提出2025年前,推进智能制造实施“两步走”战略: 
  
    第一步就是到2020年,智能制造发展基础和支撑能力明显增强,传统制造业重点领域实现数字化制造,有条件、有基础的重点产业智能转型取得明显进展。
  
    第二步就是到2025年智能制造支撑体系基本建立,重点产业初步实现智能化转型。为了实现这些目标规划提出了10大重点任务,包括加快攻克关键技术的装备;第二加强关键共性技术的创新;第三是建设智能制造的标准体系;第四是构筑工业互联网的基础等等一共10项举措。
  
    《规划》还提出,将发展智能制造作为长期坚持的战略任务,分类分层指导,分行业、分步骤持续推进,在“十三五”期间同步实施数字化制造普及、智能化制造示范引领,以构建新型制造体系为目标,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为重要抓手,着力提升关键技术装备安全可控能力,着力增强基础支撑能力,着力提升集成应用水平,着力探索培育新模式,着力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为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打造我国制造业竞争新优势、建设制造强国奠定扎实的基础。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副校长尤政认为,“两步走”和“长期坚持”体现规划的科学性,表明从当前的中国制造到未来的智能制造,将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政府的规划指明了方向,需要企业发挥主体作用,根据自身的状况及产品的市场需求情况,逐步推进生产的数字化、信息化、个性化,最终实现智能化制造。企业应该坚持需求导向推动,巨大的市场需求让中国智能制造前景光明。
  
    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也强调,针对现阶段中国制造业的发展特点,智能制造的推进工作注定要不断探索、反复试错。
  
    “十大任务”,直面行业痛点
  
    辛国斌介绍,近两年来,已遴选了109个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覆盖了63个行业,初步培育形成了离散型智能制造、流程型智能制造、网络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远程运维服务等五大智能制造新模式。
  
    不过,目前中国制造业最大的问题仍是大而不强,在智能制造领域存在许多薄弱环节,软件、控制系统、核心技术、关键部件等领域严重受制于人。《规划》提出的十大重点任务正是切中了这些瓶颈和痛点。
  
    针对智能制造面临的瓶颈和行业“痛点”,《规划》提出了十大重点任务:《规划》提出了十大重点任务:一是加快智能制造装备发展;二是加强关键共性技术创新;三是建设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四是构筑工业互联网基础;五是加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推广力度;六是推动重点领域智能转型;七是促进中小企业智能化改造;八是培育智能制造生态体系;九是推进区域智能制造协同发展;十是打造智能制造人才队伍。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我国智能制造发展成效明显,以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智能仪器仪表为代表的关键技术装备取得积极进展。但业内普遍反映,当前仍然面临关键共性技术和核心装备受制于人的问题,这正是我国智能制造发展所面临的紧迫挑战。
  
    王影指出,中国制造的智能化转型为智能装备带来了巨大的机遇,“智能制造是一个很大的市场,涉及成千上万的企业技术改造,他们在升级设备时也一定会用到软件、系统、关键部件以及成套装备,我们要在发展过程中将这些产业带动起来;同时要注意中国与国外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差距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在核心技术上的短板。规划要求加强关键共性技术创新,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布局和积累一批核心知识产权。
    投稿箱:
        如果您有机床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 邮箱:skjcsc@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