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机床工具企业提供深度市场分析                     

用户名:   密码:         免费注册  |   申请VIP  |  

English  |   German  |   Japanese  |   添加收藏  |  
沈阳机床
车床

车床 铣床 钻床 数控系统 加工中心 锻压机床 刨插拉床 螺纹加工机床 齿轮加工机床
磨床 镗床 刀具 功能部件 配件附件 检验测量 机床电器 特种加工 机器人

车床

电工电力 工程机械 航空航天 汽车 模具
仪器仪表 通用机械 轨道交通 船舶

搜索
热门关键字:

数控机床

 | 数控车床 | 数控系统 | 滚齿机 | 数控铣床 | 铣刀 | 主轴 | 立式加工中心 | 机器人
您现在的位置:车床网> 行业资讯>南昌高新区:着力打造航空城,做强航空产业
南昌高新区:着力打造航空城,做强航空产业
2020-11-2  来源:--  作者:-

 
       江西航空产业发展论坛暨产业推介会(主题为:新格局下的航空产业变局及应对)于2020年10月30日下午在南昌高新区举行。
  
       中国工业报在活动现场了解到,国家体育总局航管中心党委书记任洪国,民航江西安全监督管理局局长龚国章,江西省工信厅厅长杨贵平,江西省国资委主任、省航空产业链办公室主任陈德勤,南昌市委副书记、市长黄喜忠等领导出席;南昌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刘德辉做产业推介;龚国章、任洪国、黄喜忠先后致辞;北航通航产业研究中心主任高远洋,中国科学院院士、飞机结构可靠性专家闫楚良,中国工程院院士、C919总设计师吴光辉,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刘大响等嘉宾先后作主题演讲。
  
       刘德辉在做产业推介时介绍,南昌高新区创建于1991年3月,位于南昌市区东大门,区域面积286平方公里,人口约60万。2019年,园区总收入突破4100亿元,主营业务收入2700亿元,财政总收入114.24亿元,在169家国家级高新区排名第30位,进入“第一梯队”。特别是今年以来,南昌高新区努力在推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上彰显“高新”担当,全区主要经济指标呈现稳中有进发展态势。1-9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4%;规模工业总产值增长12.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9%,其中工业投资增长15%。经过多年发展,南昌高新区逐步形成了以电子信息、航空制造、医药健康、新材料为主导的“2+2”产业集群。尤其是在航空产业方面,积淀了良好的基础,新材料明显的优势。
  
       突出战略创新:航空城的潜力在不断激发
  
       南昌高新区深入贯彻省、市决策部署,鼓足干劲,真抓实干,努力把南昌航空城打造成“一中心、五基地”(“一中心”:国内重要的航空研发制造中心;“五基地”:国产民机创新示范基地、航空产业军民融合示范基地、飞行器维修交易基地、通航运营管理服务基地、航空人才综合培训基地),一步一个脚印把美好蓝图变为现实。
  
       2008年12月,时任洪都集团董事长吴方辉在“泰豪论坛”上首次提出了南昌航空工业城概念。2009年12月,江西省人民政府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及备忘录,双方决定共同合作,积极参与大飞机研制项目,在南昌高新区内高起点规划建设航空城。以南昌航空城为核心的南昌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和全国首批通航产业综合示范区,先后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
  
       在江西省委、省政府的高位推动下,在央企及各方的大力支持下,南昌航空城十年磨一剑,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蝶变,迈入了建设发展的快车道。目前已落户项目58个,总投资约660亿元。集聚了整机制造、航空运营、航空客改货、通航飞行服务、无人机制造、航空发动机制造、航空新材料制造、航空产品配套等类型企业52家,以及航空科研机构6家。全区航空产业2019年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08亿元,同比增长78%;今年有望突破200亿元。
  
       突出技术创新:航空城的实力在不断增强
  
       全力搭建了“双向”平台。做大做强军民融合科技成果双向转化平台,搭建国防科技工业成果信息与推广转化平台,鼓励相关单位推进大型或专用仪器设备共享,鼓励国防专利解密转化,促进知识产权“军转民、民参军”双向转化。
  
       全力推进了“双高”互动。在江西省委、省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全省首个省级高层次人才产业园——江西省高层次人才产业园落户南昌高新区。以此为契机,认真抓好政策配套、运营平台、金融支持、项目落户等工作,努力建成中部地区有影响力的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高地。同时,还组建了江西省高层次人才联谊会,目前已邀约包括30多名院士在内的一批高层次人才入会。通过高层次人才产业园和高层次人才联谊会的“双高”互动,加速人才带项目、带资金、带技术入园发展,形成人才广泛交流合作、项目风生水起的生动格局。
  
       突出市场创新:航空城的活力在不断释放
  
       探索了军民融合的发展道路。紧紧围绕三个“70%”目标(即军民融合产业收入占比达到70%、军品一般制造能力社会化配套率达到70%、集团公司资产证券化率达到70%),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承接洪都公司非核心业务。目前机械加工厂、标准件厂已完成军民融合工作,且都是规上工业企业。
  
       坚持了市场化的运营导向。为了解决机场利用这个难题,打破体制机制障碍,组建了瑶湖机场管理公司,切实提高机场使用效率,为入驻南昌航空城的所有航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飞行保障服务。
  
       做好了“航空+”的文章。不仅关注产业发展,也注重市场培育,让南昌造出来的飞机有更多的销售出路。加快培育通航消费市场,努力打造“航空+旅游”“航空+体育”“航空+博览”等新兴业态。为了主动培育通航市场,连续三年向区内的通航运营企业采购每年300个小时通航飞行服务,有力地促进了通航运营企业的发展。
  
       突出环境创新:航空城的魅力在不断提升
  
       通过举办南昌飞行大会、龙头企业供应商大会,争取一批配套企业落户,重点打造一小时配套圈,初步形成了以航空制造技术为依托,集设计、研发、制造、测试、运营、配套为一体的航空产业链。
  
       全面落实南昌“人才十条”新政,全面实施“瑶湖英才”计划,制定“1+5+X”人才政策体系。如,对带项目来高新区创业的人才,入选“瑶湖高精尖人才引领工程”,最高可获得1亿元创业项目资助,并提供最高1亿元的股权投资或1亿元贷款3年全额贴息。
  
       高标准建设了1000余套人才公寓和国际社区,为国内外专家和人才提供优越、舒适的住宿条件。如,为了吸引中国商飞的有关产业链聚集南昌航空城,高新区专门针对中国商飞国产大飞机研制需要,主动建设了350套酒店式公寓,提供给商飞的员工拎包入住,既大幅降低了商飞的试飞保障成本,又让商飞的干部职工切身体会到地方政府的关心,现在商飞的试飞工作重心已经逐步向瑶湖机场转移。同时,为人才提供人才产权房,仅在航空城就将新建2000套定向商品房。在配套方面,引进了全省最好的医院、全市最集中的中小学名校,规划建设了“地下有地铁、路面有公交、天上有云巴”的立体交通网络,构建了和谐宜居的高品质生活环境。
  
  
(图为江西航空产业发展论坛暨产业推介会现场一幕。)





       (文章来源:中国工业新闻网 ;中国工业报 金国军 文/图)
    投稿箱:
        如果您有机床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 邮箱:skjcsc@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