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机床工具企业提供深度市场分析                     

用户名:   密码:         免费注册  |   申请VIP  |  

English  |   German  |   Japanese  |   添加收藏  |  
沈阳机床
车床

车床 铣床 钻床 数控系统 加工中心 锻压机床 刨插拉床 螺纹加工机床 齿轮加工机床
磨床 镗床 刀具 功能部件 配件附件 检验测量 机床电器 特种加工 机器人

车床

电工电力 工程机械 航空航天 汽车 模具
仪器仪表 通用机械 轨道交通 船舶

搜索
热门关键字:

数控机床

 | 数控车床 | 数控系统 | 滚齿机 | 数控铣床 | 铣刀 | 主轴 | 立式加工中心 | 机器人
您现在的位置:车床网> 行业资讯>聚焦高端制造业“底盘” 助推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聚焦高端制造业“底盘” 助推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2021-3-26  来源:-  作者:-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变局加入加速演变期,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个别发达国家对内强化供给侧引导和支持,加强先进制造未来产业等领域战略布局,对外则采取技术封锁,贸易保护等措施,限制和打压我国高技术制造业发展,同时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带来的影响逐步显现,我国制造业既面历史机遇,也面临技术安全等诸多风险和挑战。”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长刘利华在近日召开的首届赛迪产业经济论坛上表示,“十四五”时期,要增强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培育发展优质企业群体,提升人才供给水平,着力提升制造业创新能力,打破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瓶颈,为制造强国建设提供科技创新支撑。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
  
  数据显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总体水平由2015年的36.67提升到2019年的39.38,四年时间提高了2.71。其中,创新水平、绿色节能、企业实力三个指标增长明显。
  
  “从制造业自身看,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问题突出,总体上仍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持续推动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巩固传统竞争优势,培育产业竞争新优势,有利于加快构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必然要求。”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子河在发布《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白皮书》时表示。
  
  黄子河表示,从产业链安全看,新冠肺炎疫情加速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格局向区域化、多元化调整。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的根本保障。
  
  从科技发展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度影响全球产业发展,制造业重新成为全球竞争的焦点。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应对国际竞争新格局的战略要求。
  
  从新发展格局看,在国际经济大循环动能日益减弱背景下,我国巨大的内需市场潜力将成为制造业未来发展的强大动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形成新发展格局的基本支撑。
  
  提高制造业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制造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创新能力强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体现。
  
  “要着力提升制造业创新能力,打破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瓶颈。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推动产业链和创新链深度融合,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集中力量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突破重点领域卡脖子问题,依托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科技创新重大项目,工业强基工程等突破一批关键核心和共性技术,统筹推进科技研发及产业化标准制定和应用示范。” 刘利华表示。
  
  刘利华表示,要增强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夯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聚焦关系国计民生,国家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重点领域,着力提升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分行业做好产业链、供应链战略谋划和精准施策,优化区域产业链布局,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加快打造5G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等新兴产业链,构建未来竞争的新优势。
  
  此外,刘利华还建议,提升人才供给水平,强化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人才支撑;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营造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良好环境。
  
  在提高制造业创新能力方面,黄子河建议,要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构建制造业创新生态体系。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支持以龙头企业为核心、联合产业链上下游,组建创新联合体,牵头承担重大科技项目和重大工程任务。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关键领域攻破一批“卡脖子”技术。
  
  “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推动制造模式和企业形态根本性转变。建设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培育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推动产业技术变革和优化升级。积极推进IPV6、5G研发应用,打造网络、平台、安全三大体系,加快构建基于工业互联网的制造业生态系统。鼓励发展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制造、服务型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黄子河表示。
  
  聚焦高端制造业“底盘”
  
  “制造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主战场。而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新材料已经成为制造业的两大‘底盘技术’,正在支撑着我国制造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赛迪学术委副主任干勇在会上表示。
  
  在干勇看来,基于信息技术的变革,新时代中国科技发展主体思路将围绕以下五个方面展开:一是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发展重点,主要是网络安全与新型显示、集成电路与第三代半导体;二是先进制造领域发展重点,包括光刻机、高端数控机床、智能机器人、高性能医疗器械等;三是新能源领域发展重点,包括氢能、光伏、风电、核能等;四是生命科学领域,重点围绕病毒学、病原微生物学等展开深入研究;五是空天海洋技术领域,将启动相关重大科技项目和国家实验室布局。
  
  干勇表示,要聚焦国家重点需求关键材料技术及产业的突破。针对先进有色金属材料,干勇认为,应聚焦先进民用飞机、海洋石油工程等高端装备的应用需求,攻克高性能轻合金材料设计、冶金质量及组织调控、残余应力表征及控制,以及产品一致性、稳定性和可靠性控制等关键技术。
  
  “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是材料革命的排头兵。关键在于成本。”干勇表示,我国当前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的发展重点包括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前沿创新技术、系列碳纤维规模化稳定制备技术、国产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技术、国产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技术等。
  
  高温合金是航发、重燃和重载火箭发动机中热端部件不可替代的核心材料。干勇建议,我国高温合金还需在提高产品成分一致性和组织均匀性、掌握复杂形体空心叶片单晶体生长控制技术、彻底解决粉末高温合金变形化技术的夹杂物困扰等方面下功夫。
  
  “高端装备用特种合金是我国制造业‘空心化’的突出代表。高端耐热合金、耐蚀合金、特种钢/合金及其关键零部件严重依赖进口,受制于人问题突出。”干勇指出。在重大能源、海洋工程和重大交通工程等国家战略支柱产业方面,亟待自主研制我国高端装备用特种合金及相关部件。目前国际上还未形成技术、专利、标准和规模的垄断,中国有巨大的市场需求和良好的军民融合产业基础,有望实现自主可控和换道超车,重塑国际半导体产业格局。
  
  稀土新材料是实现低成本、高可靠性的工业自动化和社会智能化不可或缺的核心功能材料。干勇认为,除了在军事、轨道交通、电子电器等领域应用广泛,稀土新材料在汽车产业升级换代上也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高端汽车中需使用稀土的部件高达100件以上。未来,我国需在高性能稀土磁性材料、高性能稀土光功能材料、新一代稀土催化材料、高能量密度稀土储氢材料、超高纯稀土材料绿色制备及其相应的应用技术上持续发力。
  
  ”关键矿产材料供应面临的问题是制造业发展最值得关注的短板。我国关键矿产对外依存度超过70%,其中,铁矿石甚至超过了87%。安全保障和管控现在面临的问题主要包括:矿产资源消费将长期保持在较高水平、战略性矿产资源进口集中度过高、国内矿产资源供应能力持续下降、海上通道进口资源风险太大、战略性矿产资源供应终端将威胁我国国家安全等。”干勇强调。
  
  对此,干勇建议,建立覆盖全产业链的矿产资源管理体制机制,切实提高国内资源保障能力,提高大型企业在资源保障中的作用,提升全球矿产资源经略能力以打造矿产资源强国,提高陆上矿产资源战略通道运输能力,构建全球矿产资源大数据平台和安全监测预警体系,开展危机矿种采选冶重大技术攻关,强化矿产资源储备。
  
  最后,干勇表示,碳纤维复合材料、高温合金、高端装备用特种合金、稀土资源等重大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技术的突破将助推中国制造业由大国到强国的转变。


     文章来源 : 中国工业新闻 曹雅丽
    投稿箱:
        如果您有机床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 邮箱:skjcsc@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