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机床工具企业提供深度市场分析                     

用户名:   密码:         免费注册  |   申请VIP  |  

English  |   German  |   Japanese  |   添加收藏  |  
齿轮加工机床

车床 铣床 钻床 数控系统 加工中心 锻压机床 刨插拉床 螺纹加工机床 齿轮加工机床
磨床 镗床 刀具 功能部件 配件附件 检验测量 机床电器 特种加工 机器人

齿轮加工机床

电工电力 工程机械 航空航天 汽车 模具
仪器仪表 通用机械 轨道交通 船舶

搜索
热门关键字:

数控机床

 | 数控车床 | 数控系统 | 滚齿机 | 数控铣床 | 铣刀 | 主轴 | 立式加工中心 | 机器人
您现在的位置:齿轮加工机床网> 企业动态>秦川集团致力于工业机器人核心部件产业化
秦川集团致力于工业机器人核心部件产业化
2013-11-1  来源:  作者:

  2013年对秦川集团而言,注定将是不平凡的一年。7月17日,秦川集团旗下上市公司秦川发展(000837)发布公告称,计划投资1.94亿元建设9万套(一期)工业机器人关节减速器技术改造项目。据此前发布的重大资产重组方案,秦川发展拟以定向增发的形式购买秦川集团100%的股权,这就意味着,秦川集团将通过这次资产重组实现整体上市。通过资产证券化,大举进军工业机器人产业,秦川机床工具集团实现产业战略聚焦智能装备与高端制造的意图已经十分明朗。

 

  众所周知,工业机器人是一项拥有良好前景,被人们所普遍看好的重要技术。正是基于对集团未来发展的战略考量,秦川集团多年来即开展了这一前沿技术的开发与研制工作,并具备了中国工业机器人关键零部件——关节减速器的生产规模化的条件。

 

  究竟拥有什么样的能力和底气才能进行这次重要的战略规划?分析和调查表明,目前秦川集团已经具备了大力发展工业机器人相关产业的基础、资源和条件。据相关人士透露,未来秦川集团的发展将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大力发展关节减速器产业化项目,二是大力推进机器人关节减速器成套装备生产线的研发与商品化。

 

  国内机器人市场潜力大

 

  按照经济学界对中国宏观经济走势的综合分析,普遍观点认为,产业升级进而完善产业结构是装备制造业克服产能过剩,避免经济下滑的重要良方,而新技术是产业升级的重要推动力量。可以预见,为提高劳动生产率,工业机器人必将替代低端工作以及适应不良作业环境等。

 

  随着用工成本的上升,以及自动化趋势的发展,特别是老龄化社会的日益临近,工业机器人在我国已进入大规模普及阶段。

 

  有资料显示,中国已成为全球机器人增长最快的市场。据中国机器人网的统计数据,2010年中国机器人市场销量为14980台,2011年达到22577台,2012年达到26902台,同比增长19.2%。过去5年,国内机器人销量复合增长率达到28%,而同期世界机器人市场销量复合增长率仅为10%。

 

  “2012年国内机器人安装量已占到当年全球安装量的14.6%。”根据国际机器人工业联合会(IFR)预测,到2015年,中国机器人市场需求总量将达3.5万台,占全球销量比重16.9%,成为世界规模最大的市场。假设未来5年我国机器人使用密度达到100台/万人的水平,国内机器人销量复合增速将达30%。

 

  与此同时,世界著名的工业机器人专家、香港科技大学李泽湘教授断言: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将迎来10——20年的持续快速发展时期,到2022年,机器人运行数量有望超过170万台。同时,他又指出:近期工业机器人行业应着重于发展和完善零部件产业体系,以及能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的行业系统集成商、设备制造商体系建设。

 

  未来工业机器人的发展趋势,将由汽车工业向一般工业快速普及。汽车工业目前是国内工业机器人最大的应用市场,就全球平均水平来看,汽车行业的应用约占工业机器人总量的40%。近几年电子、物流等行业对机器人的需求增长迅速,过去五年的复合增速均超过了40%。

  

  关键零部件缺失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在工业机器人四大关键部件(机器人本体、减速器、伺服系统、控制系统)中,最难突破的是关节减速器,它以其核心性、不可替代性、高精度的零件加工要求和高精度的装配工艺要求,使得一般企业难以企及,特别是在高档关节减速器方面,国内企业的研发制造能力极为普通,能拥有相关技术者也是凤毛麟角。

 

  “一台工业机器人,需要配备4——6台关节减速器。”据专家告诉记者,目前中国高精度机器人关节减速器主要依赖进口,75%的市场份额被两家日本公司垄断。

 

  但是国内企业多年来也作出了不少积极努力和探索,据了解,沈阳新松机器人、安徽埃夫特、广州数控是当前国内机器人生产企业的第一梯队,其中沈阳新松依靠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的背景,研发能力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安徽埃夫特背靠奇瑞汽车,有客户资源优势;广州数控有自身的数控系统和伺服电机优势。

 

  虽然国内企业已具有了国际水准的机器人研发队伍,但中国本土机器人整机企业竞争力还是十分薄弱,80%的国内市场被跨国品牌所占据。据业内人士介绍,中国整机企业在蓬勃发展的机器人产业中无法站在全球市场竞争,主要原因是包括关节减速器在内的关键部件尚未在国内实现规模化生产。

 

  关节减速器中的偏心轴类零件、针齿壳类零件、摆线轮类零件、行星架类和行星轮类零件的加工,必须通过精密设备及专用精密工艺装备来实现。换言之,关节减速器规模化生产的先决条件在于加工设备和加工工艺,而中国在提供这些零件加工专用装备及减速器成套生产线方面,基本是个空白。

 

  在中国业内的通行作法是,很多企业在现有普通设备的基础上利用工装或对设备进行改造进行加工零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关键零件大规模生产的问题。没有现成的关节减速器零件成套加工设备,也没有能力进行研制,导致零件加工精度无法稳定地达到减速器的装机要求。

 

  减速器部件产品合格率不高、稳定性差、制造成本过高,已成为我国工业机器人关节减速器量产存在的突出问题,严重制约着中国机器人整机产业的发展。

 

  优势技术造就市场优势

 

  据悉,秦川集团正是看到了国内大多数企业的精密关节减速器无法规模化生产,而自身又恰恰具有这方面的资源和优势,才决定进军机器人关节减速器成套装备生产线产业的。秦川集团公司研制的高精度关节减速器成套装备生产线,在国内尚无其他成功案例。根据前期调研及成本预测,这条生产线不仅在性能上能够与进口产品相媲美,而且在价格方面仅为同类进口产品售价的60%,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可以说秦川集团工业机器人关节减速器成套装备生产线研发与商品化产业,已经完成了填补国内空白的任务,使中国企业产品拥有了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

 

  在关节减速器成套装备生产线研发和商品化的过程当中,秦川集团旗下企业各有擅长,该公司一些现有技术和资源可以直接进行利用,比如秦川格兰德的外圆磨床,宝鸡机床的数控车床,汉江机床的螺纹磨床,秦川发展的齿轮机床、叶片磨床,汉江工具以滚、拉、插、剃及特种异型为代表的复杂刀具,美国ABM公司的高效拉削系统等,都为关节减速器形成了良好配套制造能力。

 

  在完善产业升级的战略发展规划上,秦川集团的路径力求科学和规范。事实上,秦川集团很早就开始了工业机器人关节减速器的研究。1998年,该公司与国内某高校联合承担了国家863项目——机器人用250AII减速器,并通过了国家863计划智能机器人主题专家组委托的省部级鉴定。之后,秦川集团始终保持了对项工作的各类研究和验证。2009年,秦川集团在原有的250AII减速器基础上根据市场需求做了新的设计和改进,并为ABB、Nachi等公司提供样机进行试验,获得了很好的效果。

 

  多年来,秦川集团坚持把打造、巩固和加强“精密加工、精密检测和精密装配”的“三精”优势做为企业发展的基石,精密制造实力非常雄厚。对于工业机器人关节减速器关键零件的加工和检测,秦川集团具备了先天的制造资源和优势。近几年,该公司围绕“高端市场,高端技术和管理,高市场占有率”的三高战略,又实施了一大批技术含量高的精密制造技改项目,这些项目和装备进一步巩固了“三精”优势,进一步提升了该公司的工艺装备制造水平,为工业机器人关节减速器成套装备生产线的产业化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工业机器人关节减速器成套装备生产线,是解决工业机器人关节减速器产品批量化生产的重要装备。在中国《国务院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科技重大专项2014年度课题申报指南》中,明确提出了发展工业机器人关节减速器生产线,其中“针对工业机器人关节减速器产品,研发关键零件加工、检测及自动化装配生产线”,正是由秦川集团积极倡导并促成国家立项的。据了解,秦川集团的“工业机器人关节减速器成套装备生产线”项目已申请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并在与其他几家申报单位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目前已经进入国家财政部审核审批阶段,并将获得国家财政相关政策补贴。秦川集团该生产线的研制不仅能够解自身关节减速器的规模化生产问题,还能面向更为广阔的外部市场,促进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的整体发展,并且使企业从中获得巨大的效益。

 

  有人评价,工业机器人是现代工业制造的一项重要技术革命,将带来劳动生产力的极大提高和工作作业环境的极大改善,是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重要构成因素,也是各项先进技术的应用成果。在众多企业面临转型升级的探索发展中,秦川集团以其独特的资源优势和强大的专用设备研制能力,用长远发展的战略目光锁定了工业机器人的关键技术与设备制造,必将注定在这个极具发展潜力的产业中扮演最为重要的角色,并为秦川集团未来的良性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投稿箱:
        如果您有机床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 邮箱:skjcsc@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