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机床工具企业提供深度市场分析                     

用户名:   密码:         免费注册  |   申请VIP  |  

English  |   German  |   Japanese  |   添加收藏  |  
机床电器

车床 铣床 钻床 数控系统 加工中心 锻压机床 刨插拉床 螺纹加工机床 齿轮加工机床
磨床 镗床 刀具 功能部件 配件附件 检验测量 机床电器 特种加工 机器人

机床电器

电工电力 工程机械 航空航天 汽车 模具
仪器仪表 通用机械 轨道交通 船舶

搜索
热门关键字:

数控机床

 | 数控车床 | 数控系统 | 滚齿机 | 数控铣床 | 铣刀 | 主轴 | 立式加工中心 | 机器人
您现在的位置:机床电器网> 企业动态> 台达召开首届“工业自动化技术大会” 以标准化方案驱动制造业升级
台达召开首届“工业自动化技术大会” 以标准化方案驱动制造业升级
2025-7-4  来源:台达  作者:-

 
      当前,工业市场竞争不断加剧,产业的持续升级带来了很多新的机会。对于提供自动化产品和解决方案的工业自动化企业来说,如何在新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在快速响应的同时,也是技术与解决方案的全面竞争。
  
      于日前开启的“台达工业自动化2025 第1届技术大会”给出了答案。以技术引领成长将是工业自动化企业未来竞争的主要方向,而将技术方案进行标准化的固化并复制到全行业,将是使用技术推动客户及行业进步的最有效手段。

      本次会议, 149位技术专家齐聚一堂,围绕工业自动化技术发展趋势、产品创新、行业标准落地及实战案例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度交流。

  
      台达机电事业群副总经理蔡清雄博士表示:市场上的工业自动化产品功能技术趋同性很高,如何转变为贴合广大客户需求的解决方案,这需要全体技术工程师的努力。举办此次完全面向技术的大会,就是要加速技术方案的创新,以技术发展引领市场,为客户创造价值。
  
  
      台达-中达电通机电事业部总经理史文祥表示:全体技术同仁聚在一起交流、分享,是一次行动的总动员。我们希望以2025年为“标准化元年”,加速技术方案的标准化、规范化和高效化落地,继而在合作伙伴、行业客户中快速传承、复制推广,形成完整的闭环生态链。

      技术驱动成长,打造可复制行业方案

      台达始终注重技术人员的能力素质培养。通过不定期的集中技术培训、丰富的线上课程、整合的知识库,现场技术工程师与研发人员的精准互动等,开发出一个又一个沉淀行业的可复制方案,推动技术方案从“经验驱动”向“标准驱动”转型。

      下面就细数台达依托行业需求,所打造的面向行业工艺的解决方案:
 
      光伏多线切工艺张力控制方案:改善光伏行业多线切工艺张力控制痛点,通过张力伺服专机与专有卷绕算法,稳定张力波动,提升硅片加工精度和良率,将硅片厚度偏差缩小至±5μm,良率提升至97%以上。
      多轴协同控制方案:针对广泛的多轴同动控制需求,满足紧凑空间需要,依托高精度运动控制技术,实现多轴毫秒级同步,龙门同动性提升30%。
      方形电池卷绕方案:面向方形电芯卷绕工序,专有变转速控制算法,确保收卷线速度恒定;使用张力伺服系统ASDA-A3-ET搭配张力传感器,精确控制放卷线速度和张力始终保持恒定。
      锂电化成堆垛机控制方案:解决锂电化成库堆垛能耗高痛点,采用REG2000能源回收单元取代传统的刹车电阻,对制动时的能量回收,可以做到节能40%,显著降低堆垛机频繁加减速造成的能源浪费。
      磁悬浮冰机方案:高密度工业制冷场景需求,采用无接触磁悬浮轴承技术,彻底消除机械摩擦损耗,相较传统螺杆机组实现能效跃升40%,同时设备占地面积缩减30%,为厂房空间优化提供新可能。
      MH300 数据中心双电源切换系统变频器方案:直面数据中心散热系统的空间与能效矛盾,应用MH300变频器,实现电源切换速度达350ms(远超150ms安全标准),输出效率突破98%行业天花板;确保数据中心电力稳定供应和可靠运行。
      半导体高速裸晶取放方案:针对裸晶快速精准进行工艺转换需求,依托高精度运控系统打造,具备龙门同动功能,并依托AI视觉的加持,确保每一次取放精准无误。
      智能闭环旋盖方案:针对灌装生产中压盖、旋盖的工艺痛点,可感知0.003N·m的扭力变化,满足0-50N·m的施力要求,实现各种精准测量;完整扭力数据记录与分析,链接MES系统实现数字化管理。

      从技术大会的思想碰撞到可复制方案的落地深耕,台达为行业提供了“标准化”的解题样本,加速推动制造业向更智能、更高效、更可持续的方向迈进。

    投稿箱:
        如果您有机床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 邮箱:skjcsc@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