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机床工具企业提供深度市场分析                     

用户名:   密码:         免费注册  |   申请VIP  |  

English  |   German  |   Japanese  |   添加收藏  |  
沈阳机床

车床 铣床 钻床 数控系统 加工中心 锻压机床 刨插拉床 螺纹加工机床 齿轮加工机床
磨床 镗床 刀具 功能部件 配件附件 检验测量 机床电器 特种加工 机器人

机器人

电工电力 工程机械 航空航天 汽车 模具
仪器仪表 通用机械 轨道交通 船舶

搜索
热门关键字:

数控机床

 | 数控车床 | 数控系统 | 滚齿机 | 数控铣床 | 铣刀 | 主轴 | 立式加工中心 | 机器人
您现在的位置:机器人> 行业资讯>手势感应开启装置新智能人机界面
手势感应开启装置新智能人机界面
2015-9-18  来源:  作者:

 
       IHS表示,如果我们以Google Trends来了解“gesture sensing”的关注度,那么可以发现:2013年到2015年之间有相当明显的搜寻热度。事实上,一些具有平台制定实力的大厂,大约从2009年就已经开始布局手势感应技术;历经了数年的改进与时机的等待,约在2013年到2015年之间,一些相关的成果陆续呈现了出来。因此,媒体、产业、供应链自然地在这段时间里表现了他们的兴趣。“手势操控”基本上是以手势来做为人机接口的媒介,与语音、触控一样,都可以算是自然人机接口(natural user interface)的一种。当触控荧幕的使用冲击了既有的键盘、鼠标后,手势跟语音成为下一个受到关注的人机界面。

       终极的人机接口可能是基于具有人工智能的机器,让使用者以自然语言交谈的方式进行,使用者根本无需做任何的学习,全凭机器背后的人工智能来了解使用者。然而,人工智能不会在近期几年就成熟到可以应用到日常电子产品的程度;就算是有机会,相关的法律约束、道德问题都必然将引起社会的激烈讨论、甚至对立。比较接近目前实际的情况是:在触控荧幕成为新一代的人机界面之后,我们的电子产品、物联网、机器等装置,正在不断地安装感应器(sensors),这些感应器成为人机接口或是大数据的基础;而后端的算法、甚至未来发展出来的人工智能,将会是这些装置真正具有“智能”的关键。

       手势操控受到一般使用者的关注可以从2006年的Wii开始算起。到了2010年的Microsoft Kinect时,算是达到了一个新的里程碑,因为这是第一次使用者可以徒手、不需仰赖任何控制器的方式与装置互动。从2013年第4季起,主流的家庭游戏机,包含Microsoft Xbox与Sony PlayStation,都可以支持徒手的手势操控。相形之下,Nintendo Wii U的人机界面已经显得过于传统。Intel的RealSense经过连续两年在CES的展示后,终于在2015年正式安装到笔记型电脑等装置。不过,从目前手势操控本身的成熟度来看,手势操控的人机接口在效能与应用上,还未达到投射式电容在2007年时一开始就令人惊艳的地步。即使是能够达到,使用者行为的改变仍然需要时间,更何况在某些装置上,手势操控可能是一种辅助性的人机接口,而不是主要的接口。

       手势操控跟触控荧幕不是存在一种取代的关系,这两个自然人机界面会有各自合适的使用情境。触控荧幕相当适合用于手机与平板电脑,同时也是主要而直觉的用户接口,然而由于用户已经可以碰触的到荧幕,所以手势操控就显得有些多余、或只是辅助性的目的。对一些使用者无法接触到荧幕的装置来说,手势操控就是相当合适的人机接口。例如:智能型电视可以透过具有荧幕的装置、或是机顶盒来达成,但是在这两者的使用情境下,使用者都需要与荧幕保持一定程度的距离,因此,触控荧幕并不适合。相对而言,除非仍然坚持以遥控器的方式最为人机接口,否则徒手的手势操控势会是相当合适的方式。

       一些新兴的沉浸式应用,像是扩增实境(augmented reality)、虚拟实境(virtual reality)等,装置本身不会有面积够大的荧幕方便操作,因此就其使用情境而言,手势操控会是相当合适的人机界面。智能型手表其实也有类似的难题,穿戴式装置比起行动装置更讲究穿戴的舒适性;即使可以作曲面荧幕,操作情境比起手机来说还是相当的不方便,这时手势操控跟触控荧幕彼此间就可以搭配、成为相辅相成的角色。Google在2015年为Android Wear发表了Wrist Gestures,正是利用内建的惯性MEMS感测器,让使用者可以转动手腕的简单方式来操作智能型手表。

       再者,未来许多以物联网为基础的智能家电(IoT-based home appliances)本身可能根本没有荧幕,或者仅有一个以指示功能信息为主的小型荧幕,除了集中到手机、机顶盒上透过语音操作外,手势操控也会是合适的人机界面。例如:Apple目前发表的HomeKit平台、搭配iPhone,已经逐渐让物联网的智能家电生态体系有更清楚的轮廓,而Apple早在2013年11月时也并购了PrimeSense、取得了手势操控技术,并且这两年间仍持续地巩固其专利。Google在2015年5月发表的Project Soli,更具创意;以雷达波反射的原理,将整个手势操控的功能缩小到一个长宽各小于1公分的单芯片中。

       手势操控的技术可以有不同的功能范畴,因而影响感应器的设计。许多手机已经内建惯性MEMS感测器,因此可以利用来做一些简单的手势操控应用,例如:甩动手机来选取上一首或下一首音乐、甩动手机来玩掷股子游戏、翻动手机以拒绝接听等等。同样地,距离感测器(proximity sensor)也可以用来做手势操控。不过,这些都不是手势操控感测器的真正潜力所在,只是因为感测器已经内建、加上应用软件的创意,才有了这些应用。具有深度图(3D depth map)能力的手势操控感测器将有机会在未来大放异彩。当感测器能够建构深度图时,除了具有手势操控能力外,同时也可以为装置带来「视觉」。例如:Intel的RealSense、第一代的Microsoft Kinect和目前的Project Tango都采用了类似的深度感测技术原理(structured light),但是延伸的加强与调整就可以扩充到不同的应用范畴。RealSense强调手势操控、机器视觉,甚至虹膜辨识,Project Tango以特制的电脑视觉芯片来做环境空间辨识,而Kinect则是加强了全身骨骼节点的算法,让动作便是从手势拓展到全身。

       经过数年的开发,手势操控作为人机界面,已经从研发、特殊应用阶段,逐渐往一般使用者可以经常看见的装置渗透。手势操控并不是要取代触控荧幕,而是以相关的感应器为基础,让手势可以如同触控荧幕般,成为另一个成熟的自然人机界面。而具「视觉」能力的感应器导入后,除了让装置具有判断使用者手势的能力外,也将让装置更具智能化。我们确实是在为智能型装置打造人机接口,但另一方面,我们也是在赋予「感官知觉」到这些装置上,这也是其智能化的关键。

       专注于FPD市场研究与分析的IHS DisplaySearch将于2015年9月10日至11日两天于上海龙之梦大酒店举办第十届平板显示器国际研讨会,除了IHS DisplaySearch各领域的分析师发表最新研究,也邀请来自平板显示器制造领导厂商、材料零组件供货商、电视制造商、新兴显示器技术开发厂商等世界各地的市场与领域专家来发表,并针对目前大家所关心的新应用与新策略的议题,特地开辟不同的专题做深度讨论。每一年,IHS DisplaySearch结合了产业界举办的平板显示器研讨会,不仅均有高达220名以上的众多人数参加,更以参加人员的国籍别、产业别以及发表演讲公司之多元性及讯息之丰富性而着称。
 
 
 
    投稿箱:
        如果您有机床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 邮箱:skjcsc@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