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机床工具企业提供深度市场分析                     

用户名:   密码:         免费注册  |   申请VIP  |  

English  |   German  |   Japanese  |   添加收藏  |  
沈阳机床

车床 铣床 钻床 数控系统 加工中心 锻压机床 刨插拉床 螺纹加工机床 齿轮加工机床
磨床 镗床 刀具 功能部件 配件附件 检验测量 机床电器 特种加工 机器人

机器人

电工电力 工程机械 航空航天 汽车 模具
仪器仪表 通用机械 轨道交通 船舶

搜索
热门关键字:

数控机床

 | 数控车床 | 数控系统 | 滚齿机 | 数控铣床 | 铣刀 | 主轴 | 立式加工中心 | 机器人
您现在的位置:机器人> 行业资讯>工信部解读《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
工信部解读《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
2016-5-16  来源:转载  作者: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印发《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了我国机器人产业“十三五”总体发展目标,即“形成较为完善的机器人产业体系。技术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明显增强,产品性能和质量达到国际同类水平,关键零部件取得重大突破,基本满足市场需求”。
 
  

 工信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规划目标是引导和促进规划实施的重要手段,是推动规划落实的重要方向,他就具体目标提出的原因及内涵作出详细解读。
  
  规模化是必由之路
  
  规模化、集群化是现代产业发展的趋势,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必由之路。
  
  未来5年,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一个目标是提高产业化能力、提升市场占有率,并在中高端产品方面实现突破。今年年初,工信部对全国机器人产业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初步统计显示,我国涉及机器人生产及集成应用的企业800余家,其中200多家是机器人本体制造企业。但大部分企业以组装和代加工为主,产品主要集中在三轴、四轴的中低端机器人。
  
  因此,“十三五”期间工业机器人方面,六轴及以上工业机器人产品的规模化、产业化能力的提高是重中之重。从产业发展速度和市场需求增长趋势分析,到“十三五”末,我国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年产量将达到10万台,其中六轴及以上工业机器人年产量约占一半左右;服务机器人将随着感知系统、灵巧操作系统等技术的突破和发展,在助老助残、医疗健康等领域实现小批量生产及应用,并在教育、娱乐、安防、救灾等领域使服务机器人实现商业化,我国服务机器人产业规模有望超过300亿元。
  
 目前我国机器人企业规模普遍较小,逾90%的企业年产值在1亿元以下,龙头企业规模也不大,同国际机器人领先企业的营业收入相比差距较大,难以支撑产业未来规模化的发展目标。因此,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形成集群效应,增强产业竞争合力,是未来5年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
  
  技术提升是核心所在
  
  技术创新是机器人产业发展的重点任务之一,强化产业创新能力的根本目的是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更好地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
  
  近年来,在工业机器人方面,已基本掌握设计、制造、应用过程中的多项关键技术,开发出弧焊、点焊、搬运、喷漆等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近年来也开始起步,随着各项技术的突破,水下机器人、极地科考机器人、核工业机器人等各类自主研发产品不断涌现。但总体来看,我国机器人产品同国外先进水平还存在一定差距,概念性产品较多、产业化产品很少。
  
  随着机器人在工业生产领域应用的不断扩展,为适应更加复杂、精细、快节拍的作业,工业机器人要在高速度、高精度、重载荷、智能化、低噪音、超洁净、多机协调等方面进一步提升,争取到“十三五”末主要技术指标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水平;服务机器人应重点突破人机协同与安全、信息技术融合、生机电感知与融合等关键技术,提升医疗健康、家庭服务、反恐防暴、救灾救援、科学研究等领域服务机器人技术水平,接近国际水平。
  
  在新一代机器人领域,重点开展人工智能、机器人深度学习等基础前沿技术研究,突破机器人通用控制软件平台、人机共存、安全控制、高集成一体化关节、灵巧手等核心技术,实现智能机器人创新应用。
  
  关键零部件是发展基础
  
  关键零部件是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基础,是决定机器人质量、性能的关键所在。
  
  我国在机器人关键零部件研发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研制出了交、直流伺服电机及驱动系统、光电编码器等关键零部件。但总体而言,研发和制造能力还比较薄弱、技术水平较低、性能质量不高,成为一直以来制约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短板。
 
  目前我国工业机器人所需精密减速器、伺服电机及驱动器等关键部件约占多关节工业机器人成本的70%左右,特别是性能可靠的精密减速器、高精度传感器等国内能够提供规模化生产的企业还很少。虽然一些企业已经实现了部分关键部件的国产化,但在批量生产时的性能稳定性、质量可靠性方面还有待提升,这一问题如得不到解决,将阻碍国产机器人整体质量、性能的提高,影响产品市场竞争力,使产业难以可持续健康发展。
  
  因此,《规划》提出在“十三五”期间,要在机器人用精密减速器、伺服电机及驱动器、控制器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性能、精度、可靠性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水平,并要在六轴及以上工业机器人中实现批量应用,市场占有率达到50%以上。
  
  集成应用是重点环节
  
  技术应用与社会需求相结合是推动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扩大集成应用是促进机器人产业化的重点环节。
  
  从目前机器人普及率较高的汽车行业看,由于这一领域聚集了大批专注于汽车制造工艺的机器人系统集成商,且与汽车厂商保持长期合作关系,能够为汽车技术提升及时提供工艺改进解决方案,推动了机器人在汽车制造业的广泛应用。
  
  随着市场对机器人认可度的不断提高以及机器人应用工艺水平的提升,机器人应用正从汽车行业向其他领域延伸,特别是量大面广的制造业将为机器人带来更加广阔的市场。未来3C、物流、食品加工等行业对机器人的需求都会较快增长,机器人的大规模应用将为国内系统集成商带来发展机遇。
  
  与国外同行相比,国内集成商虽然发展时间较短,企业规模相对较小,在汽车等机器人高端应用领域无法与国外集成商抗衡,但也拥有许多本土的比较优势,包括渠道优势、价格优势、服务成本较低等竞争优势。特别是国内集成商更熟悉下游应用行业的需求和特点,只要能够更多针对用户的工艺和生产设施,提供更加简化、易操作的自动化设备,及时满足用户提质增效的需求将大有作为。

    来源:经济日报 

    投稿箱:
        如果您有机床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 邮箱:skjcsc@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