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机床工具企业提供深度市场分析                     

用户名:   密码:         免费注册  |   申请VIP  |  

English  |   German  |   Japanese  |   添加收藏  |  
沈阳机床

车床 铣床 钻床 数控系统 加工中心 锻压机床 刨插拉床 螺纹加工机床 齿轮加工机床
磨床 镗床 刀具 功能部件 配件附件 检验测量 机床电器 特种加工 机器人

机器人

电工电力 工程机械 航空航天 汽车 模具
仪器仪表 通用机械 轨道交通 船舶

搜索
热门关键字:

数控机床

 | 数控车床 | 数控系统 | 滚齿机 | 数控铣床 | 铣刀 | 主轴 | 立式加工中心 | 机器人
您现在的位置:机器人> 行业资讯> 机器人创业渐热 我们该如何寻找机会?
机器人创业渐热 我们该如何寻找机会?
2016-6-2  来源:深圳湾   作者:-


  
   这两年里,在资本市场的热捧和各地政府的扶持政策推动下,国内掀起了一股「机器人创业」热潮,有相关数据显示,截至 2014 年底,中国机器人相关企业数就已经超过 4000 家,2015 年,国内109 亿元的机器人市场中,国外机器人的份额达 85%,产值达到 92.5 亿元;国产机器人的份额为15%,产值约为 16.4 亿元,但这比 2014 年 11% 的份额高出了4个百分点,中国机器人企业在两年时间内就已经增加了 300 多家。
  
  机器人创业看起来热闹,实则令人忧心。目前机器人创业普遍面临着技术不成熟,基于人工智能的数据训练不充足,产品做出来得不到市场认可,以至于客户不愿买账等问题。这其中不仅有技术积累等客观原因,创业者本身也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认为自己做出来的机器人能给用户提供某种用途,而结果是用户根本不需要或者觉得根本不值这个价钱。功能达不到人们需求是许多智能硬件的困境,不少人人也认为目前的机器人创业还「为时过早」。机器人发展的道路是漫长的,而我们所达到的程度也就在起点的不远处,将目前的机器人应用到对应需求程度的领域里,或者创新的应用方式也能让其「物尽其用」,开辟出一片新的天地。
  
  本文主要从机器人的三个主流类型: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人工智能,分别阐述各个领域存在的困境和机遇。
  
  工业机器人
  
  工业机器人四大家族(瑞士 abb、德国 kuka、日本 FAUNC、日本安川电机)均有着将近半个世纪的历史,相比之下,国内工业机器人发展相对滞后,技术基底薄弱许多,且普遍被这几个难题所困扰:
  
  使用门槛高:工业机器人的操作相对复杂,不易上手,一般在使用工业机器人之前,都需要对操作人员进行为期半个月左右的培训,教育成本高。
  
  技术门槛高:机器人的整体价值链为核心技术研发——核心零部件制造——机器人制造——机器人应用——维修服务,其中前三个均属于人才、资金、技术密集型领域,事实上目前只有有资金和技术积累的大企业能驾驭。机器人的核心五大部分为:控制器、减速机、伺服系统、核心算大以及系统解决能力,就目前国内的情况而言,国内只掌握了后两个机会,而前三个工业机器人部件,则 99% 都需要从国外进口;
  
  成本高:国内工业机器人在技术、质量、批量都不具优势,机器人的硬件成本和系统成本(安装、调试)基本为 1:1 ,总的来说,工业机器人研发和部署占成本的绝大部分。
  
  自主机器人的速度不够:随着传感器的增多,比如引入视觉、力控、触觉,以及对各种信息的处理与融合机器做出相应决策,都会大大降低机器人的速度,也就跟今天的无人驾驶一个道理。
  
  ROKAE 机器人公司 CTO 韩峰涛几个角度提出了国内工业机器人的机会:
  
  1、降低使用门槛:研发新的机器人示教方式,让普通人经过很少的培训就可以使用机器人开展工作。
  
  拖动示教:市面上人机协作机器人越来越多,人们对拖动示教也越来越熟悉。目前在业内已经有不少成熟的方案,例如 UR,Rethink 等,但是国内厂家还没有拿出成熟的类似产品。这种示教方式是可预见的近期内,人机协作机器人性价比最高的示教方式,如果一个团队拥有好的技术,可以考虑这个方向,但是应该注意的是,安全性是协作机器人另一个非常重要的特性,其重要程度甚至要超过拖动示教,打算做协作机器人的团队,必须要做好机器人的安全功能。

 

      另外,国内的主管部门和机构也可以组织类似 SMErobot? 的联合开发计划,推进国内机器人发展。SMErobot? 是由欧洲多个厂商和科研机构联合进行的 SMEs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 计划,针对机器人在中小企业的应用进行了许多项针对性的研究。
  
  2、降低机器人的成本:包括降低机器人本身的成本,研发低成本机器人,以及机器人的部署成本,即从裸机到能在生产线上正常工作。
  
  降低产品成本:对于 SMEs 来讲,机器人的成本是非常关键的一个考虑因素。很多对机器人性能要求不是非常高的场合,使用国产部件替代进口部件,结合本土化的设计,制造低成本的工业机器人整机,提供走量的产品,是一个很好的创业方向。
  
  降低部署成本:熟悉工业机器人集成应用行业的人应该知道,最终的企业用户部署机器人的花费大概是机器人出厂价的 3~4 倍。在新兴的行业(如 3C,医药,食品)中发掘需求,提供从整机到自动化整体解决方案,降低企业用户的机器人引入成本,有一定的前景。难点在于寻找一个好的应用行业,并针对该行业的特点打造适合的机器人产品,尽早切入,争取先发优势。
  
  3、在机器人技术研发、零部件、制造都不占优势的国内,机器人应用将是一个不错的机会,比如工业机器人的商业用法。工业机器人不仅仅只能在工厂使用,如果你有做够的艺术细胞,可以考虑一下用机器人来实现非常炫酷的演示/广告效果。


     使用机器人来做展台方案:MESO Digital 就曾用 ABB IRB120 为宝马做了一个非常炫酷的展台。
  
  好莱坞的 Universal Studio 用 KUKA 的重型机器人做的类似于「速度与激情」的展示,也很震撼。
  
  上面的这些应用,主要通过成熟的机器人来实现,对机器人的研发技术没什么要求,但对创意的要求非常高,严格来讲,属于「机器人+ 」方向的创业。

   
 
  服务机器人
  
  在服务机器人领域里面,家庭是一个较大的切口,现在市面上的家庭服务机器人也是层出不穷,如扫地机器人、儿童教育机器人、家政服务机器人等。
  
  对于成人来讲,他们不是不需要机器人,而是以现在的技术和成本,短时间内(5 年到 10 年)做不到便宜、好用的成人机器人。其实大家并不是只一味追求酷炫的「机器人」,他们往往关心两个问题,一个是价格,另一个是用处。如果这两点都不能满足,那就意味着产品即将夭折。例如,公司高层一般都会配备一位秘书,用以完成不那么高级的、但是需要足够智能和灵活的任务。秘书会根据对上司的了解,将日常任务完成好,如订机票、酒店、准备好出行所要携带的文件、物品。也就是说,我花钱买的是省心和服务,而一个机器人无法灵活处理事情并且达到我所要的结果,甚至让我更操心,这种机器人买还是不买?也就不言而喻了。
  
  所以,民用机器人市场就剩下老人和小孩了。老人普遍存在行动不方便、孤独、安全保障等问题,在老龄化日益严重的国情下,老人看护机器人市场会是一个不错的方向。韩峰涛认为,服务机器人的最终方向还应该是人形机器人,日本在这方面就走在了前列,例如本田的 Asimo,KAWA 的 KPP 系列等,但从功能性角度讲,它们仍处于非常初级的阶段,软银的 Pepper 偏重于老人的情感陪护,并具有强大的人工智能,但除了语言沟通,其基本不具备动手干活的能力,相当于平板加上两个轮子。而在机器人灵活性不足的情况下,养老院这种相对单一的场合,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至于目前市面上做个卡通的外壳,内嵌了语音搜索引擎就号称智能服务机器人的产品,韩峰涛表示并不看好,它们的功能相当于手机、平板上的 Siri 和 cortana,而且这些设备也只能就摆在桌上占地方,但如果给儿童充当陪护和教育类机器人,那就可另当别论。
 


  人工智能
 
  联想之星合伙人刘维有着六年智能机器布局的行业经验,在这过程中,他需要整合许多人工智能底层技术以及机器技术,而领先的东西往往都不成熟。刘维则表示,他们只能顺着人工智能去寻找,在这个领域刚开始的时代里,这一条道会是 10-20 年的机会。而我们有一个喊了几年的口号:「物理世界数字化,数字世界可理解化,理解之后智能化」,从这个角度来理解,现在的人工智能进展还太少。
 
  「物理世界数字化还有极大可为,包括针对人体、针对集装箱这样的物体刚开始发展的传感器。而机器人即使拥有了传感器之后也还有太多东西不能理解,比如行业数据、商品,比如对医疗影像数据的理解,辅助传感器,对人体行为、动作,非静态的东西的分析;因此数字世界的可理解化,也还不到百分之一。最后智能化,每一个业务场景的智能训练,都有很长的路要走。」刘维如是说。
 
  人工智能相当于机器人的大脑,与工业机器人的胳膊相结合,也就成为人们想象中的机器人。韩峰涛认为,人工智能需要大量的数据进行训练,也需要非常大的资金和人力投入,而最好的人工智能不太可能会诞生在创业公司,就如当今搜索引擎的局面一样。在以后,将有1~2 个行业巨头提供人工智能平台,而其他公司在这个平台做一些二次开发,比如机器人版的钢琴家、厨师、码农等。

    投稿箱:
        如果您有机床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 邮箱:skjcsc@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