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机床工具企业提供深度市场分析                     

用户名:   密码:         免费注册  |   申请VIP  |  

English  |   German  |   Japanese  |   添加收藏  |  
沈阳机床

车床 铣床 钻床 数控系统 加工中心 锻压机床 刨插拉床 螺纹加工机床 齿轮加工机床
磨床 镗床 刀具 功能部件 配件附件 检验测量 机床电器 特种加工 机器人

机器人

电工电力 工程机械 航空航天 汽车 模具
仪器仪表 通用机械 轨道交通 船舶

搜索
热门关键字:

数控机床

 | 数控车床 | 数控系统 | 滚齿机 | 数控铣床 | 铣刀 | 主轴 | 立式加工中心 | 机器人
您现在的位置:机器人> 行业资讯> 工业机器人表象火爆 实则冰火两重天
工业机器人表象火爆 实则冰火两重天
2016-8-30  来源:中国机器人网  作者:-

  一幅现实版机器人创世纪蓝图,正在我们眼前展开。广东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发展轨迹和愿景是:政府和企业期望利用工业机器人克服劳动力短缺,并用技术创新来扭转经济减速。
 
  然而,理想与现实之间,总会隔着千山万水。国内机器人产业技术的实力,在业内看来,并不那么美好,“小、散、弱”才是其当前真实写照。想要真正摘下“制造业皇冠顶端这颗明珠”,就看政府和企业接下来如何走了。


     
  


      产业迷局


  一哄而上,泡沫浮现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已建成或在建的机器人产业园超过40个,还有大量机器人产业园在筹备中。近两年间,几乎每天都会诞生一家机器人企业,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机器人企业数量不到300家,到2015年底,较纯粹的机器人企业数量已近千家,仅在A股上市公司中,涉及机器人概念的就超过50家。
  
  从区域分布来看,广东的机器人生产企业数量国内居首,占比近三成。而目前广东全省机器人重点制造企业就有159家。
  
      
  
      增长如此迅猛,除了巨大的市场需求(通过“机器换人”缓解用工压力、降低成本、智能转型已成趋势),也跟各地政府“热情高涨”大有干系。提供土地、提供金融服务,甚至直接提供补贴,地方政府支持机器人企业发展的方式层出不穷。当然,一些企业也会打着高新技术企业的招牌去政府那儿“忽悠”寻求扶持,甚至炒一把机器人概念就走。
  
  面上繁花似景,掩盖不了内在的忧虑。与国内许多行业一样,机器人企业数量的增加并不一定会带来质量的提高。2015年数据显示,我国90%的机器人企业规模在1亿元以下。“小、散、弱”企业的丛生,会不会让新兴的机器人产业在高歌猛进中跌入低端产能过剩的“魔咒”?如工信部部长苗圩所说,目前各地发展先进制造业或新兴产业的热情很高,但是存在“盲目投资”、“一哄而上”的现象,甚至冒出“高端产业低端化”的苗头。
  
 
  技术空心,未来堪忧
  
  何为“高端产业低端化”?哈工大机器人研究所所长赵杰说,国产机器人主要应用于对性能要求较低的领域。换句话说,我们从事的是高端的产业,却处在低端的位置。
  
  沈阳新松机器人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曲道奎更是直言不讳:“国产机器人产品主要有三个特点:核心技术空心化、关键零部件进口化、高端产品边缘化。”机器人是典型的“三高”产业——需要高技术、高人才、高投入,而国内不少相关企业却处在“三低”甚至“三无”阶段。在不掌握芯片、软件、控制系统等高端技术情况下,只能做点外壳和组装。对此赵杰感慨,“做的只是机器,而不是机器人”。
  
 
  据了解,我国机器人本体企业近百家,普遍陷入模仿组装和价格战。除沈阳新松、广州数控等几家企业可以获得一定的市场之外,多数出货量都非常校那些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大部分核心部件需进口的企业,不仅受制于人,且利润的大部分被国外企业获龋
  
  以东莞市为例,该市2015年工业机器人的15亿元产值中,系统集成环节占65.5%,本体研发应用占30.9%,而核心零部件研发环节仅占3.6%。一台工业机器人成本中,核心零部件的成本一般占一半以上,而“教”机器人做动作的系统集成占据成本小头。
  
  东莞的产业链产值结构与工业机器人的成本构成形成“倒挂”,也就是说,工业机器人的大部分利润,最终流入东莞企业所代理的日本安川、日本发那科等企业的腰包。
  
  数据显示,2015年国产本体在销量增加的情况下,单品毛利率却下降预计超过10%,也正是受技术和规模限制,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被外资品牌压制严重。2015年日本发那科、安川、德国库卡、瑞典abb这“四大家族”占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的50%以上份额,本土工业机器人品牌所占份额仅仅8%。
  
     同质化低端扩张,不追求高端突破,国产机器人产业的未来堪忧。结果只能是别人吃肉,我们喝汤。
 
 
  产业变局


  政府层面:资源整合和模式创新
 
  “虽然建了大量的产业园,但实际诞生的是一大批传统机器人企业。3到5年后,这些企业将再次面临新的产业转型升级压力。”国际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联盟的首席执行官罗军说。刺破产业迷局,如何转型升级,成了当前摆在政府和企业面前的最大话题。
 
  不少专家和业内人士认为,政府、科研部门和企业形成合力,集聚人才和资金,创新体制机制,才有希望让本土工业机器人产业真正崛起。
 
  与国外以企业为主体不同,在中国,机器人发明专利申请和研发主体主要集中在高校和科研院所,不仅限制了成果的转化应用,也制约了技术创新,“我国机器人技术方面成果转化率也就3%左右。机器人产业创新应该在政府层面进行资源整合和模式创新。

 

     
  
  
     这一点上,广东正在努力。
 
  广东通过遴癣竞争的方式重点支持15家左右的龙头企业(首批),并成立3个机器人制造研究院,组织这15家重点企业成立机器人联盟,针对减速器、伺服电机和驱动器进行科学攻关。这15家龙头企业分布在广州、深圳、珠海、东莞、揭阳、顺德6地,其中广州最多,占据5家。
 
  此外,资金的集中、分配和使用政策也需要重新审视。“要调动企业积极性,可用减税代替项目补贴制。”曲道奎建议,国家可以多建大的研发创新平台和测试检验平台,修好产业发展的大公路,让各个企业在统一的赛道上自由创新地奔跑。
 
  有关部门已然看到国内机器人产业的问题症结,一系列新的助推机器人发展的政策措施陆续出炉,比如工信部组织制订了我国机器人技术路线图及机器人产业“十三五”规划;中国国家机器人检测与评定中心也已启动,总部在上海,广州、沈阳、重庆设三个分中心,该项工作由发改委会同工信部、国家标准委、国家认监委等部门共同推进;另外,国家还将从扩大国际合作、通过产业基金等领域支持行业发展。

 

     
  
    
     企业层面:两种思路进行技术武装
 
  对企业而言,武装自己则是关键所在。业内认为,这种技术突破可有两种思路。
 
  一是走关键零部件自主研发路线。比如国内广州数控、南京埃斯顿等企业利用原来在机床数控系统和伺服系统方面的经验,自主研发机器人控制器和伺服系统。而广东嘉腾今年4月更是凭借两款拥有核心技术的AGV(自动牵引机器人),进驻到汉诺威工业博览会核心展区。该公司副总裁陈洪波介绍,“四大家族”擅长的都是机械手(即“机器代手”),而他们攻关物流机器人(即“机器代脚”),能绕开“四大家族”的技术围堵。物流机器人的关键零部件是导航部件,即给机器人划定行走路线的部件,目前广东嘉腾研发的无轨惯性导航技术已站在AGV导航技术的制高点。
 
  另一种路线是深度合作,即打通机器人产业上下游。比如安徽埃夫特等企业,联合上游关键零部件厂商,如固高(深圳)、南通振康等,共同突破减速机等关键零部件。
 
  另外,对外并购,如美的集团45亿美元收购德国机器人制造商库卡集团,也是一条“捷径”。
 
  首届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业投资贸易洽谈会,企业展示机器人雕刻
 
 
  市场层面:开拓3C市场,与外企竞争
 
  【3C:计算机(Computer)、通讯(Communication)和消费电子产品(ConsumerElectronic)三类电子产品的简称】
 
  除此之外,对国内机器人企业来说,绕开海外制造商经营成熟的汽车制造领域,开拓自动化程度较低的电子消费品、家电领域的市场,也是机会。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3C产业基地,汇集了全球70%的产能,尤其手机产能占全球85%。从市场规模来看,预计到明年,传统3C将达到9.2万亿,家电约1.8万亿,2012-2017平均年增长率均超过12%。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3C自动化需求迫切(富士康郭台铭就提出了“百万机器人计划”),而目前机器人在3C生产线利用率约10%,机器人使用密度远低于其他行业,市场空间大。
 
  此外,3C产业对机器人的应用需求非常多样化,如零部件加工、检测和装配、拣选和接插件、多关节等各种机器人都要用到,且多数以小型机器人为主。外资机器人制造商在汽车产业的大型机器人难以使用,原有的绝对优势不再具备,国内企业因此有机会跟外资企业同等竞争。本土厂家更亲近市场,在3C等自动化程度低的行业的响应能做到比进口厂商快。只要抢先针对这些行业进行自动化研发,就能抢先占领这些小市场,“做好了这些小市场,将会被更多系统集成商接受,从而做大市场规模。”
 
  问题的解决,市场的开拓,绝非一日之功。国内机器人企业尚在蹒跚学步,但积跬步致千里,不是吗?

    投稿箱:
        如果您有机床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 邮箱:skjcsc@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