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机床工具企业提供深度市场分析                     

用户名:   密码:         免费注册  |   申请VIP  |  

English  |   German  |   Japanese  |   添加收藏  |  
沈阳机床

车床 铣床 钻床 数控系统 加工中心 锻压机床 刨插拉床 螺纹加工机床 齿轮加工机床
磨床 镗床 刀具 功能部件 配件附件 检验测量 机床电器 特种加工 机器人

机器人

电工电力 工程机械 航空航天 汽车 模具
仪器仪表 通用机械 轨道交通 船舶

搜索
热门关键字:

数控机床

 | 数控车床 | 数控系统 | 滚齿机 | 数控铣床 | 铣刀 | 主轴 | 立式加工中心 | 机器人
您现在的位置:机器人> 行业资讯>AI工业机器人现状:人机协同仍将大行其道
AI工业机器人现状:人机协同仍将大行其道
2018-7-12  来源: 工业时报   作者:-


 


  随着国内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工业机器人市场正是蒸蒸日上。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3至2016年期间,我国国产工业机器人销售数量仅一年便增长31%左右,去年国内工业机器人销量更是突破10万台,其应用也延伸至医疗、汽车、教育以及科学考察等领域。
 
  但可以看到的是,目前国内的工业机器人仍存在诸多技术问题尚待解决,越来越多的企业也开始转向与人工智能(AI)技术进行结合。AI工业机器人,已经逐渐成为行业主流。
 
  在国内,AICRobo(爱啃萝卜)无疑是行业当中的领先者之一。这家成立于2015年的深圳企业,围绕如何将自主移动技术进行商业化,仅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就达成了与京东的合作试点,并在近期即将迎来量产。日前,AICRobo(爱啃萝卜)创始人兼CEO佘元博接受证券时报·创业资本汇记者专访时表示,目前国内诸多工业机器人企业仍处于50-60分左右的水准,而在AI机器人当下的阶段,要实现完全的无人化仍有很多困难,人机协作将是未来一段时间内的主题。
 
  工业机器人迎来爆发期
 
  在机器人领域,佘元博将行业分为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两个市场。事实上从2015年AI开始火起来之后,让AI与机器人领域结合逐渐成为行业的趋势。
 
  在这当中,服务机器人率先崛起。在结合了AI技术后,诸多类型的服务机器人如同雨后春笋、遍布满地。这当中包括陪护类型的服务机器人、类似机械臂的关节型服务机器人、移动型的服务机器人。由于这类机器人直接面向C端用户,在早期也确实更受到资本关注。
 
  早期的爱啃萝卜也曾布局过面向服务机器人厂商的自主移动平台开发,但在实践过程中,佘元博发现,服务机器人领域对成本要求比较高,自主移动平台技术则仍在发展初期,有许多产品量产化、零部件和产品机械构造方面的问题解决并不十分完善,因此无法将成本降到很低。此外,服务机器人的市场还有待培养,离市场成熟的时间比较远。
 
  因此,从今年开始,爱啃萝卜在战略上暂停了服务机器人这一方向的业务线,专注于仓储自动化以及工业自动化领域。佘元博直言,工业领域的刚需更强,落地也会更早,并且厂商对机器人的价格敏感度相对较低。因此在自主移动平台技术仍处于早期的现阶段,这个领域更容易爆发。
 
  即便在工业机器人领域,也存在诸多细分领域。深知自己团队优势的佘元博,将精力集中在了工业机器人当中的移动类需求。据介绍,当前市面上存在的AGV(自动导向车)产品,以导航技术的不同分为三代。第一代是地磁线导航、磁导航,也就是在工厂或仓库内铺设导航磁条,而AGV小车通过磁条传感器判断路线。第二代产品在第一代的基础上,加入了反光板激光导航、惯性导航及二维码导航等新技术,对第一代技术进行了弥补。
 
  但爱啃萝卜显然更进一步。佘元博告诉记者,他们采用的是第三代技术,解除了磁条和二维码对机器人设备移动路径的限制,完全可以实现人机协同。“就是人在场景里走来走去,机器人会主动的避让,而整个场景无论是哪个地方,你只要告诉机器人一个目标地点,他可以自行规划路径并准确到达,类似无人驾驶的概念。”佘元博说。
 
  人才掣肘行业发展
 
  谈到目前行业和自身企业遇到的发展难点,“人才”无疑是当下最关键的要素。佘元博说,把技术变成产品的过程周期很长,涉及到不停地研发迭代、改进等,当中面临着人的问题,如何去寻找经验丰富、技术较好的人,通过团队的层面来进行培养,用好核心技术,这类人才是非常稀缺的。这也是很多公司想做这个领域,却迟迟没有推出好的产品的原因,因为他们难以找到适配自己需求的人才。
 
  尽管当下竞争对手逐渐在增加,但从整个国内行业现状来看,在同个细分领域内,爱啃萝卜已经处于领先水平。如果用100分来计算,在佘元博看来,国际上做得最好的,目前也就是80分左右的水平,国内尽管在技术层面跟国际发达水平差距不大,但在产品完善度上还有些差距。在这种情况下,佘元博给自己的产品打70分。他直言,目前国内还有很多企业在领域内只能做到50-60分的水准,很多甚至离真正商业化应用的距离还很远。
 
  “这主要受限于人才,很多企业好不容易找到一批比较有经验的人,把产品研发到60分左右水平的时候,人就走掉了。因此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技术的延续性非常重要。”但佘元博指出,爱啃萝卜目前在技术延续性环节相比行业存在一定优势。据介绍,目前,爱啃萝卜共有31名员工,其中24名都是研发人员。而其中最核心的系统机器人大脑部分的研发人才,都是团队自行培养的,而且都是硕士研究生。该系统包括了运动感知、AI决策、运动控制、引领导向(带人走)、自主运输(自主走)、智能跟随(跟人走)等能力,拥有多传感器融合感知、定位、避障等技术,并开放有支持各种系统的二次开发接口。
 
  而回到佘元博自身,读研期间,他在南京大学LAMDA研究所做的正是“基于视觉的机器人导航”的研究方向,并于2013年成立AICRobo智能机器人技术团队,专注于做自主移动工程化系统的研发。“我本身就是专注于这个技术的,同时技术合伙人也有丰富的积累,整个技术团队目前也非常稳定。”佘元博说。
 
  有望推广更多场景使用
 
  据其介绍,其使用的AICANS系统从2014年1月开始研发,就是专门面向商业应用的自主移动系统,目前已经迭代到第二代版本。佘元博表示,他们生产的自主移动机器人产品主要应用在两个领域,一个是仓储拣运智能化,一个是工厂搬运智能化。
 
  目前,团队已经在仓储运输业务跟京东进行了合作,在京东的仓库里已经部署了多台机器,还有调度中心,并且和他的企业级管理系统WMS系统进行了对接,目前正在推进应用方案的落地,有望在其内部大范围推广。
 
  之所以被京东“看上”,佘元博说,这是因为京东此前在高位货架仓的特定场景内,没有适合的自动化方案能够介入。“因为很多智能化的方案,都是把整个仓库进行大规模改造,把以前的传统货架都进行替换。而他们简单的算一下这个经济效益,这种替换投入的成本要回收时间周期非常长,这种方案就没办法真正的推广应用。”佘元博说,相比之下,爱啃萝卜使用的方案是人机协同的方式,不需要对它的整个仓库进行改造,而是机器和调度中心介入它的环境,来帮助人提升人效,节省人力资源,所以整个投入的成本是非常低的。
 
  与京东的“试水”,也是佘元博带领的团队在商业模式上的一个尝试。在佘元博看来,爱啃萝卜主要的业务仍是仓储解决智能化,为仓储企业提供相应的自主移动机器人解决方案。“我不只是提供机器人设备,而是做整体的工业智能化运输解决方案,让企业能够快速回本、提升经济效益。”
 
  佘元博指出,实际上这套解决方案在很多场景都能够使用,而针对不同客户时还能做一些定制和改造的工作。据他估算,光是仓储市场,其规模就可以达到600亿左右的水平。此外,工厂方面只要有相应成熟、场景定义好的产品,也存在大量需求。而目前其团队研发出来的产品,可以针对工厂内不同种类的应用场景,因此潜在客户也非常巨大。“实际上这两个领域内的产品大部分核心的东西都是互通的,所以我们的产品未来面对的市场空间是非常巨大的。”佘元博说。
 
  而对于佘元博来说,未来如何将自己的技术和产品做到80分甚至90分以上,则是自己最主要的目标。“未来我们会一直专注在仓储和工厂两类业务领域,深入去拓展,不断迭代我们的核心技术。无人化不能一蹴而就,人机协同将大行其道。AICRobo是国内真正在工业领域做出机器人智能化运输解决方案的领先企业,人机协同的自动化解决方案彻底帮助企业提高人效,降低成本。”
    投稿箱:
        如果您有机床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 邮箱:skjcsc@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