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机床工具企业提供深度市场分析                     

用户名:   密码:         免费注册  |   申请VIP  |  

English  |   German  |   Japanese  |   添加收藏  |  
沈阳机床

车床 铣床 钻床 数控系统 加工中心 锻压机床 刨插拉床 螺纹加工机床 齿轮加工机床
磨床 镗床 刀具 功能部件 配件附件 检验测量 机床电器 特种加工 机器人

机器人

电工电力 工程机械 航空航天 汽车 模具
仪器仪表 通用机械 轨道交通 船舶

搜索
热门关键字:

数控机床

 | 数控车床 | 数控系统 | 滚齿机 | 数控铣床 | 铣刀 | 主轴 | 立式加工中心 | 机器人
您现在的位置:机器人> 行业资讯>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国产品牌频获大单智能技术催生创新企业
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国产品牌频获大单智能技术催生创新企业
2018-8-29  来源:-  作者:-

 
  近日中国电子学会近期发布《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2018)》中表示,中国工业机器人连续6年成为世界第一大应用市场,在减速机、伺服控制、伺服电机等关键核心零部件领域取得了很大突破。目前,国产控制器等核心零部件在国产工业机器人中的使用也进一步增加,智能控制和应用系统的自主研发水平持续进步,制造工艺的自主设计能力不断提升。
  
  国产品牌频获大单
  
  进入2018年,国内减速器巨头频获大订单。今年5月消息,伯朗特公司将向中大力德采购不低于3万个RV减速机。中大力德2017年实现营收为4.98亿元,同比增长34.6%,实现净利润为5984万元,公司效益增长明显。今年,安徽省配天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也宣布与苏州绿的谐波传动科技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配天机器人将向绿的谐波采购近万台谐波减速器。据了解,2017年绿的谐波的谐波减速器的出货量同比增长近100%,达到11万台。埃夫特机器人公司将在2018年至少采购3000台南通振康焊接机电有限公司的RV减速器。
  
  产品技术更是取得了多项突破。宝鸡秦川机器人生产的RV减速机,已形成17种规格60多种速比的产品系列,年产突破万台;深圳大族激光开发的谐波减速器已可实现客户定制化生产,并且精度与Nebtesco等国际品牌相当;苏州绿的谐波减速器完成了2万小时的精度寿命测试,超过了国际机器人精度寿命要求的6000小时,2018年新生产基地投入使用后将年产量进一步提升至50万台。
  
  零部件企业骨干企业国际化步伐进一步加快。《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2018)》中称,当前,我国机器人企业已经具备一定技术、市场和资金实力,打造产业链已成为扩大市场和影响力的重要途径,其中部分骨干企业已陆续通过合作或并购的方式加紧扩展自己的产业版图。例如,自2016年以来,埃斯顿先后发起4次跨国并购不断收购优质标的,成长为最具国际化视野的中资自动化企业之一。近三年以来埃夫特公司通过3次海外并购,已形成从核心零部件到机器人整机再到高端系统集成领域的全产业链协同发展格局。2018年1月,新松耗资6.4亿元收购韩国SHINSUNG自动化业务分公司80%的股权,力图通过海外并购在研发、技术、销售等跨领域协作方面与海外公司进行深度资源共享和合作,进一步扩大海外市场的竞争实力和市场占有率,加速国际化进程。
  
  集群效应显现
  
  《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2018)》中显示,由于众多全球机器人领军企业及国内龙头品牌在长三角地区设有总部基地或研发中心,长三角地区机器人产业集聚度CR5(五个企业集中度)整体较高达到45%。长三角地区的本体研发生产企业占比与平均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率都位于全国首位,机器人高端产品收入占比也位于全国前列。依托国内外先进龙头企业的示范集聚效应,长三角地区正在从上游的减速器控制系统和伺服电机研发生产,到中游的本体装备制造,再到下游的系统集成供应服务产业链各环节重点发力,力求实现全产业链的有效增值。
  
  珠三角地区机器人产业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程度较高,平均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率处于全国领先水平。总体来看,珠三角地区机器人产业结构较为合理,在生产机器人所需的精密机加工、电子设计、工艺装配等方面具有一定技术优势,产品研发与应用相对成熟,在核心零部件技术攻关与成品研制方面拥有一定数量的自主品牌企业,掌握了一定的核心技术与自主知识产权,并逐渐形成相对完善的产业链布局,核心零部件自给率较高。同时,珠三角地区机器人企业凭借本区域内制造业良好的发展基础,重点围绕系统集成领域展开布局,充分发挥渠道优势与价格优势,为机器人应用企业提供非标定制化服务。
  
  珠三角地区平均核心零部件本地化率处于全国中游水平,部分本地龙头企业在机器人控制系统和伺服系统方面具有较强技术实力,能够自产某些机器人关键零部件并应用于产品序列,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凭借本区域内良好的双创氛围及活跃的资本环境,珠三角地区机器人初创企业迅速成长,为未来机器人领域“独角兽”企业的出现创造了良好条件。
  
  京津冀地区机器人产业平均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率处于全国中游水平。尽管部分重点企业已实现核心零部件的自主研发,但大部分本区域内的机器人企业零部件仍以进口为主,整体核心零部件自足率还有待提高。东北地区机器人产业核心零部件平均国产化率仅低于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在工业机器人技术储备方面具有较强竞争力,已形成自主技术引领、产品体系完备、应用领域广泛等主要特点,研发与应用的正向循环初步建立。中部地区机器人产业集聚度CR5值为34%,属于全国平均水平。
  
  中部地区大部分企业机器人产品仍然以组装和贴牌销售为主,缺乏高性能伺服电机、精密减速器和控制器等核心零部件的本地化生产能力,对海外供应链和国内其它区域的零部件供应渠道依赖程度较为严重。
  
  智能技术催生更多创新企业
  
  此外,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技术创新不断加快,中国专利申请数量与美国处于同等数量级,特别是计算机视觉和智能语音等应用层专利数量快速增长,催生出一批创新创业型企业。例如,深圳旗瀚科技自主研发的金刚机器人拥有两百多项自主研发核心专利和先进的语音识别方案,在室内复杂环境里自如行走的速度最高可达5米/秒,远超同类产品平均不足1米/秒的移动速度。
  
  深圳越疆Dobot“书法家”机器人是第二代高精度4轴消费级桌面智能机械臂,采用一体化的工业设计、自主研发的高精度步进电机和减速机,能够实现±0.2mm的重复定位精度和高稳定性。与此同时,我国在多模态人机交互技术、仿生材料与结构、模块化自重构技术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进展,进一步提升了我国在智能机器人领域的技术水平。
  
  《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2018)》提出,尽快制定机器人用RV减速机通用技术条件等通用技术标准、机器人整机电磁兼容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等检测标准、个人护理机器人安全要求等安全标准、工业机器人编程和操作图形用户接口等通信控制标准、设计平台标准和喷涂机器人系统应用规范等应用标准。强化标准之间的协调性和一致性,实现产品标准对接,规范市场秩序,避免良莠不齐,质低价廉的恶性竞争。
    投稿箱:
        如果您有机床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 邮箱:skjcsc@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