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机床工具企业提供深度市场分析                     

用户名:   密码:         免费注册  |   申请VIP  |  

English  |   German  |   Japanese  |   添加收藏  |  
沈阳机床

车床 铣床 钻床 数控系统 加工中心 锻压机床 刨插拉床 螺纹加工机床 齿轮加工机床
磨床 镗床 刀具 功能部件 配件附件 检验测量 机床电器 特种加工 机器人

机器人

电工电力 工程机械 航空航天 汽车 模具
仪器仪表 通用机械 轨道交通 船舶

搜索
热门关键字:

数控机床

 | 数控车床 | 数控系统 | 滚齿机 | 数控铣床 | 铣刀 | 主轴 | 立式加工中心 | 机器人
您现在的位置:机器人> 行业资讯>从汽车到机器人,技术才是突破垄断的核心动力
从汽车到机器人,技术才是突破垄断的核心动力
2019-3-26  来源:-  作者:-

  
       机器人行业的发展史和汽车行业非常相似。在谈机器人行业前,我们先看一看汽车行业,在汽车行业,有这样一家企业,无论你是奔驰、宝马或是长城、吉利都不敢轻易得罪他,甚至还都排队来巴结他。没错,他就是:博世。也是现在世界上最大的汽车零配件供应商,几乎所有的主机厂都在用它的技术,他的业务范围包含了家电、通讯等等,就连出个电钻都能卖成爆款,可见其影响力。
   
      这样一种近乎垄断的行业状况,在机器人行业,也很大程度上出现过。机器人行业众所周知的三大零部件:控制器、减速机、伺服电机是机器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庞大工业建设需求,有着极其广泛的机器人需求市场,据2015年中国产业信息网数据统计,守着最庞大的机器人市场,国产机器人只占到国内市场份额约5%,并没能取得领先地位。据了解,困扰我国机器人行业健康发展的瓶颈还是在于减速器、交直流伺服电机和控制器这三大核心零部件无法自给自足。
  
      就减速器市场来说,截止到2013年以前,全球能够提供规模化且性能可靠的精密减速器生产企业不算多,全球的机器人减速器市场几乎完全被日本公司垄断,具有市场定价权,其高端产品限制对中国在内的多个国家出口。并且,日本公司在价格、交货期和服务上强势打压国内企业,国内企业拿到的零部件价格之和比国外整机的价格还高许多,使国产机器人厂家根本无法与国际竞争对手抗衡。

就像是当年当年博世垄断的ABS系统,成本价几百块钱,而卖给国产车却要好几千一套,使得国内汽车价格一直居高不下。国内企业比亚迪气不过,于是耗时5年自己研发,没想到还研发成功了,但这时候博世却用成本价向比亚迪卖ABS系统,虽然比亚迪是争了口气,但国内企业面对这样的白菜价,也只能向利益低头,于是业界外纷纷感慨,说中国制造不出自主研发的汽车,其实很大一部分原因还是因为市场向价格低了头,从而形成一直近乎垄断的情况。
  
      回到机器人行业,面对日本企业近乎垄断的减速器,我国苏州绿的谐波传动科技有限公司从2003年就开始机器人用精密谐波减速器研发,到2013年,苏州绿的谐波传动科技有限公司已经是一家专业从事精密谐波传动装置的研发、设计和生产的高新技术企业,2013年一年,销售了3000台精密谐波减速器, 2014年的销售量超过1万台,在国内机器人谐波减速器市场的渗透率超过80%,市场占有率超过50%,2015年的销售量超过3万台,到2018年销售量超过10万台。此外,已经有超过700家相关企业,国内知名机器人厂家都在使用他们的产品。
  
     政策是企业决策的根本原因,据了解,随着工业4.0和中国2025工业制造规划的实行,我国进一步加大了对于机器人行业的扶持力度,国内机器人企业基础量得到提升,同时因为工业市场的广泛需求,工业机器人市场仍具有巨大的潜力。
  
   值得称道的是其创新能力,因谐波传动科技有限公司在产品质量方面沉心研究,已经具备一定优势,尤其是其提出发现谐波啮合是基于曲线(曲面)的几何映射的理论,以及针对国外同类产品齿形齿高较低齿宽较大柔轮的寿命较低等问题,发明了全新的谐波啮合齿形“P型齿”,其科技成果和研发实力受到业内外广泛关注和认同。 
    
    因其产品优势和长期的服务坚持,在国外市场方面,绿的谐波产品已经外销到日本、美国、意大利、丹麦、瑞士、韩国、西班牙、以色列、俄罗斯、印度、泰国、新西兰等10多个国家,世界排名前十的机器人生产商中,有六家在测试或使用其产品。国内市场方面,据了解,绿的谐波产品已销售到26个省、市、自治区,沈阳新松、安徽埃夫特、上海新时达(002527,股吧)、广州数控、上海擎宝、比亚迪 等国内主要的知名机器人生产商都是“绿的谐波”的客户。
  
     在汽车行业我们曾经失去的,在机器人行业,我国苏州绿的谐波传动科技有限公司无疑拿回来了!


    投稿箱:
        如果您有机床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 邮箱:skjcsc@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