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机床工具企业提供深度市场分析                     

用户名:   密码:         免费注册  |   申请VIP  |  

English  |   German  |   Japanese  |   添加收藏  |  
沈阳机床

车床 铣床 钻床 数控系统 加工中心 锻压机床 刨插拉床 螺纹加工机床 齿轮加工机床
磨床 镗床 刀具 功能部件 配件附件 检验测量 机床电器 特种加工 机器人

机器人

电工电力 工程机械 航空航天 汽车 模具
仪器仪表 通用机械 轨道交通 船舶

搜索
热门关键字:

数控机床

 | 数控车床 | 数控系统 | 滚齿机 | 数控铣床 | 铣刀 | 主轴 | 立式加工中心 | 机器人
您现在的位置:机器人> 行业资讯>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李泽湘: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机器人生态圈需跨过技术转化这道坎
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李泽湘: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机器人生态圈需跨过技术转化这道坎
2019-7-1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作者:
 
   
   
粤港澳大湾区机器人产业与新工科教育发展高峰论坛现场
   
  机器人产业一直有着“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之称。在粤港澳大湾区,东莞作为国际制造业之都,在经历人口红利消失带来的阵痛后,已转型为机器人产业聚集的城市。6月29日~30日,粤港澳大湾区机器人产业与新工科教育发展高峰论坛在东莞举行。6月29日下午,东莞市委副书记、市长肖亚非公布的数据显示,东莞全市工业机器人研发及生产企业数量占到全国总数的10%。
     
  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创始人李泽湘则指出,尽管整个大湾区制造业种类非常多,但基本上都没有能构成一个完整的产业生态圈。在他看来,美国硅谷用了60多年才打造出一个半导体产业生态圈,而东莞要打造机器人产业生态圈,其中最重要的一环是技术转化。“大湾区各大城市都在积极建科学装置集群,这个东西很重要。但是从科学装置到产业,中间是巨大的鸿沟。”他认为,大湾区机器人产业技术转化有两大挑战,一是创业孵化,二是创新人才培养。
 
  东莞已搭建机器人产学研平台
   
  今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发布,对广州、深圳、东莞等核心城市提出了“打造先进制造业中心”的要求。东莞选择的一个切入点就是机器人产业。6月29日下午,在粤港澳大湾区机器人产业与新工科教育发展高峰论坛上,肖亚非提到,近年来,在新工科教育的支撑和推动下,东莞市机器人产业生态链条正加快形成。目前,东莞市已搭建起以广东省智能机器人研究院和松山湖国际机器人研究院为代表的产学研平台,并集聚了以拓斯达为代表的一大批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企业,其中规模以上的企业有163家。松山湖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产业也被评为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
   
  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总经济师庄乐从在出席高峰论坛时也发表演讲表示,当前,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加速融合,促进了智能制造的发展。依托机器人的新技术、新产品、新生产方式大量涌现。“虽然(中国)机器人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我们仍面临诸多挑战,包括核心技术尚待突破、应用领域有待拓展、人才培养模式亟待创新等。”
   
  目前东莞的一大挑战是,如何带动粤港澳大湾区机器人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李泽湘在发表演讲 图片来源:主办方供图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现场了解到,对于这一问题,李泽湘在其演讲中给出了详细回答。李泽湘指出,东莞松山湖的机器人产业是2010年起步,经过多年发展,从“白手起家”到了现在已有一些产业布局。但是在复杂的国际贸易形势背景下,东莞市也必须思考如何打造产业生态圈。
    
  众所周知,一个产业要形成产业生态圈并非易事。李泽湘举例称,美国硅谷打造一个半导体产业的生态圈用了60余年时间,“(半导体产业)里面环节很多,从设计、制造、设备、材料、封测到终端产品,缺一环都不能构成一个生态。”李泽湘表示,半导体世界前10名设备厂商,4家在硅谷;芯片设计领域,软件设计前6名几乎都在硅谷;芯片生产也大多聚集在硅谷。更重要的是,硅谷还有多家终端应用公司,包括苹果、HP等。而日本关东和关西工业机器人精密产业生态圈的构成也花了很长时间。
           
  构建机器人产业生态圈难在哪里?
   
  李泽湘提到,东莞要打造机器人产业生态圈,首先需要解决技术转化的问题,而技术转化的一个重要路径就是创业孵化。“产业化之路远比学术研究要艰难,且成功率低,需要机制、资源、人员保障基础上的无数次迭代。世界各个地方都在探索建立一些技术研究中心,但是实际效果其实并不是特别好。美国有个著名孵化器叫‘Y Combinator’,但这么好的孵化器成功率也不高,200家申请的公司里,只有一家能成功。”
   
  “学术和产业是两座大山,要从‘学术’大山跨过去到‘产业’大山,技术研究充其量就是一座独木桥。大部分人都会在爬过去的路上掉到河里淹死,能爬过去的极少极少。”李泽湘表示。
   
  除了创业孵化的挑战外,机器人的技术转化还需要直面创新人才培养的挑战。李泽湘在演讲中指出,产业在发生巨大变化,传统的中国大学教育模式无法培养真正具备创新素质的人才。“创新人才培养是很艰难的事情,世界上没有很多成功的案例。其中一个是美国的Olin College(欧领工学院),这个学院的课程体系(已经)发生翻天覆地变化,学生在核心课程上找出问题、定义问题,然后一步步找问题。”
   
  李泽湘还提到粤港澳大湾区机器人产业人才的一个窘境:“过去这段时间,在机器人和人工智能产业,(大湾区的)机器人产业创新人才主要来源应该是香港的几所大学。”
   
  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天津大学新工科教育中心主任顾佩华也指出,中国高等工程教育为国家经济发展培养了大量工程技术人才,但随着工业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工程教育模式逐渐不能适应新经济和新时代产业发展的需要,高等工程教育有必要进行深刻变革和全面创新。

    投稿箱:
        如果您有机床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 邮箱:skjcsc@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