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机床工具企业提供深度市场分析                     

用户名:   密码:         免费注册  |   申请VIP  |  

English  |   German  |   Japanese  |   添加收藏  |  
沈阳机床

车床 铣床 钻床 数控系统 加工中心 锻压机床 刨插拉床 螺纹加工机床 齿轮加工机床
磨床 镗床 刀具 功能部件 配件附件 检验测量 机床电器 特种加工 机器人

机器人

电工电力 工程机械 航空航天 汽车 模具
仪器仪表 通用机械 轨道交通 船舶

搜索
热门关键字:

数控机床

 | 数控车床 | 数控系统 | 滚齿机 | 数控铣床 | 铣刀 | 主轴 | 立式加工中心 | 机器人
您现在的位置:机器人> 行业资讯>机器人都去哪儿了?——从机器人产量锐增看中国制造嬗变
机器人都去哪儿了?——从机器人产量锐增看中国制造嬗变
2020-11-3  来源:--  作者:-

 
       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重创世界经济,但国内机器人产业却逆势上扬。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工业机器人需求自3月以来持续复苏,9月单月产量达2.32万台,同比增长51.4%,产量再创历史新高;服务机器人产量也实现了单月70%以上的同比增速。
  
       这些“新生”机器人都去哪儿了?作为智能制造领域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机器人产业高速增长受哪些板块驱动,对中国制造业意味着什么?‘’
  
       机器人都去哪儿了?
  
       “目前我国工业机器人有60%左右应用于汽车制造业以及3C电子行业(即计算机、通信和消费类电子行业)。”广州工业机器人制造和应用产业联盟常务副秘书长梁万前说,进入二季度,这两大板块的回暖,稳住了工业机器人的基本盘。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速自4月份首次转正以来,持续增长,进入三季度,连续三个月保持在10%以上,其中1月至8月、1月至9月增速均保持在11.7%的高位。
  
       在汽车制造业方面,尽管1月至9月汽车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仍同比下降16.7%,但自3月以来累计同比降幅逐月收窄。
  
       从机器人产业上游的视角来看,“今年我们来自新基建板块的订单强势增长,特别是轨道交通领域需求表现亮眼。”北醒(北京)光子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李远告诉记者。
  
       北醒作为国内激光雷达企业的代表之一,对下游机器人等智能装备板块的回暖尤为敏感。
  
       “激光雷达是包括机器人在内的各类可动高端智能装备的核心部件,相当于这些装备的‘眼睛’,是高端制造业的全球竞争产品。透过激光雷达这扇窗口,不仅可以观察国内制造业的变化,有时对全球经济走势也可窥知一二。”李远说,自今年7月开始,公司激光雷达产品的欧美市场出口量回升。
  
       工业机器人下游产业、与新基建概念相关的挖掘机数据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李远的观点。
  
       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统计,今年9月纳入统计的25家挖掘机制造企业,各类挖掘机销量同比增长64.8%,其中国内销量同比增长71.4%,出口同比增长31.3%;1月至9月,挖掘机销量同比增长32%,其中国内同比增长33.2%,出口同比增长22.2%。
  
       被业内称为“空中机器人”的无人机,是服务机器人的一种,也是激光雷达的应用领域之一。
  
       “今年国内经济‘重启’后,我们的订单比以前更多了,水利和电力巡检、环保、安防等板块的需求增长明显。”一家无人机企业有关负责人说,目前虽然公司出口受到了国外疫情的影响,但内销需求较高。
  
       除了上述领域,线缆、水泥、钢铁、家具、建材、药品、以及口罩和防护服等轻工领域今年的机器人需求也有所增加。
  
       “随着工业机器人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中的进一步推广,汽车制造和3C电子行业在工业机器人市场中的份额份额正在变小。”梁万前说。
  
       在服务机器人方面,今年以来,服务机器人进一步深入到医疗、家居、餐饮、物流仓储、环卫等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享受“小AI同学”和扫地机器人的服务已经成为寻常百姓家的日常,传菜机器人也出现在一些单位的食堂了。
  
  
       机器人需求缘何锐增?
  
       分析今年机器人产量和需求锐增的动因,离不开疫情的大背景。
  
       “从下半年工业机器人产量数据的增量来看,其中有上半年因疫情导致的需求积压,在下半年全面复产后集中释放的贡献。”梁万前说,但更重要的是疫情对劳动密集型企业负责人观念的改变,以及劳动力供给格局的改变。
  
       事实上,在疫情发生之前,一些城市用工荒的问题已经浮出水面,机器换人的步伐早已开始,只是疫情加速了这一进程。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三季度末,我国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总量17952万人,比上年同期减少384万人,同比下降2.1%。
  
       “疫情发生后,人员回流受到了限制,使得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出现无人可用的局面,生产陷入停顿。虽然后来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但考虑到疫情反复的风险,部分一线工人最终还是选择在家附近找工作,不愿远走。”梁万前说,这让一些企业下决心采购机器人,投资智能化生产线。
  
       作为机器人等装备制造业的上游企业,德国软件公司思爱普(SAP)大中华区总裁纪秉盟(Mark Gibbs)也注意到了下游用户的这一变化,以及关于智能化转型的更深远考虑。
  
       “在疫情之后,我们发现企业除了关注运营效率的提升,还会关注自己的商业模式、供应链以及员工团队的韧性。我觉得这是疫情发生之后带来的宏观趋势。”纪秉盟说。
  
       “疫情加速了很多单位,对无人操作的思考。”上述无人机企业有关负责人说,今年南方发生大范围洪灾,水利、电力巡检需求加大,用无人机巡检,不仅巡检范围更大,而且可以实现无接触巡检,这成为相关部门和企业的现实选择。
  
       此外,据梁万前介绍,国内机器人产业经过多年发展,成本已经有了较为明显的下降,性价比显着提升,这让部分企业不只有需求,而且有能力配备智能化生产装备。
  
       在政策层面,纪秉盟认为,新基建加上中国其他的一些政策,以及中国在控制疫情方面的有效手段,为中国打造了一个非常好的营商经济环境,能够让新技术迅速为企业所采纳,助力经济可持续修复。
  
       “我们认为,今年以来,国家政策对小微企业的支持也促进了工业机器人需求的恢复,不少设备供应商表示其客户获得贷款的难度远小于以往。”平安证券分析师胡小禹表示。
  
       机器人产业有望进一步增长
  
       展望未来,多位专家都看好“机器人产业的成长性”,认为这既有政策支持,也有市场需求支撑。
  
       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明确将“创新能力显着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列入其中。
  
       思爱普有关负责人判断,后疫情时代的中国制造业可能走一条不一样的工业4.0、智能制造之路,甚至迎来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历史性拐点。
  
       在业内人士看来,这意味着机器人产业有望得到更多支持。
  
       “长远来看,工业机器人作为智能制造领域中最具代表性的设备,将是一个成长动力充足、充满投资机会的行业,且此次疫情提高了中小企业进行产线自动化改造的积极性。”胡小禹等认为。
  
       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人民银行六部门近日联合发布《关于支持民营企业加快改革发展与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提出,实施机器人及智能装备推广计划。
  
       在地方层面,也不乏机器人产业的支持计划。以北京为例,今年6月北京经开区制定了新的产业规划,提出以实现6000亿元产值目标进一步推动四大主导产业,其中就包括机器人和智能制造产业。
  
       考虑到今年上半年疫情对机器人产业的影响,梁万前预计,今年工业机器人产业整体可能跟去年持平,或者略有增长,明年会有较大增长。
  
       中国电子学会则预计,2020年我国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突破40亿美元。
  
       但胡小禹等也提醒,目前国内工业机器人产业竞争日趋激烈,竞争力不济的厂商可能会面临毛利率大幅下滑的风险。若全球经济因疫情影响出现严重衰退,将对设备行业的需求有负面影响,不利于机器人产业的增长。
  
       “要进一步提升我国机器人产业链在中上游的自主率,也要提升最终产品的附加值。”李远说。





       (来源:新华财经)
    投稿箱:
        如果您有机床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 邮箱:skjcsc@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