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机床工具企业提供深度市场分析                     

用户名:   密码:         免费注册  |   申请VIP  |  

English  |   German  |   Japanese  |   添加收藏  |  
沈阳机床

车床 铣床 钻床 数控系统 加工中心 锻压机床 刨插拉床 螺纹加工机床 齿轮加工机床
磨床 镗床 刀具 功能部件 配件附件 检验测量 机床电器 特种加工 机器人

机器人

电工电力 工程机械 航空航天 汽车 模具
仪器仪表 通用机械 轨道交通 船舶

搜索
热门关键字:

数控机床

 | 数控车床 | 数控系统 | 滚齿机 | 数控铣床 | 铣刀 | 主轴 | 立式加工中心 | 机器人
您现在的位置:机器人> 行业资讯>杭州征求意见:打造涵盖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等新质生产力的特色消费场景
杭州征求意见:打造涵盖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等新质生产力的特色消费场景
Dec 12, 2024  来源:-  作者:-

 
      12 月 11 日消息,杭州市商务局就《杭州市打造“赛会之城・不夜杭州”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 年)(征求意见稿)》(IT之家下文简称“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征求意见稿提出,提升商业综合体发展能级。鼓励各类商业综合体加强运营管理,优化品牌和业态调整,创新消费模式,建立健全消费者权益保障体系,提升消费者体验感、参与感,鼓励商业综合体开展各类促消费活动。

    此外,杭州还将着力打造“社交 +”消费新场景新业态新模式,激发消费新活力。优化市场消费新供给鼓励市属国企积极参与商业综合体转型升级,带头做好提升综合体品质的工作。

    工作目标
  
    消费规模实现新突破。到 2027 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力争突破 9000 亿元,增速与 GDP 增长保持同步,总量规模在 GDP 前 11 强城市排名前进一位。网络零售额达到 16150 亿元,年均增长 6% 以上。

    大宗贸易取得新成效。着力建设大宗贸易中心城市,至 2027 年,全市批发业销售额达到 5.3 万亿元,年均增长 3% 以上。

    平台打造取得新成绩。开展新消费品牌创新城市试点,至 2027 年,每年新引进各类首店 200 家以上;新增省级智慧商圈 6 个,省级高品质步行街 6 条,省级特色街区 6 条;全市离境退税商店达到 200 家以上。

    展馆建设达到新高度。至 2027 年,展览面积超过 10 万平方米的专业展馆不少于 2 个,可举办各类国家级国际性高端会展的展馆总面积超 45 万平方米;举办展览数量达到 150 个,办展面积不少于 300 万平方米,办展数量和面积年均增长 15% 以上。

    夜间消费展现新风貌。打响“七彩夜杭州”品牌,建设一批夜间经济集聚区,至 2027 年,夜间经济集聚区达到 20 个以上,每年安排 100 场以上夜间经济主题活动。

    服务消费迈上新台阶。着力打造服务消费标杆城市,全市餐饮营业额年均增长 5% 以上,全市住宿业营业额年均增长 4% 以上。社区星级家政网点持续增加,达到 200 个以上。

    实施八大行动

    (一)打造现代商贸流通强市行动

   1.培育优秀商贸企业。引导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战略合作等形式扩大经营规模,鼓励企业优化网点布局、拓展经营区域。鼓励各类商贸企业强化供应链体系建设,利用供应链赋能中小企业。鼓励商贸企业发展总部经济,开展连锁经营。〔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各区、县(市)人民政府;第一位为牵头单位,下同。以下工作均须区、县(市)人民政府落实,不再列出〕

    2.强化龙头企业招引。着力引进国内国际知名商贸企业和品牌运营商,推动大型商贸企业在杭设立全球总部、区域总部、功能总部。大力引进新型消费龙头企业,重点引进具有优质要素整合能力的平台企业。(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投资促进局、市市场监管局)

    3.推动商贸企业升限纳统。摸排全市各类商贸企业,建立准限上潜力商贸企业名录库。引导一批优质商贸企业升限纳统,每年实现 1000 家以上商贸企业入库纳统。(责任单位:市商务局)

    4.大力促进汽车消费。用足国家以旧换新政策,开展汽车下乡等促销活动,继续有序放宽汽车限购、限牌措施。完善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设施建设,扩大市内充换电设施覆盖面,推动新能源汽车消费。支持金融机构创新汽车金融产品和服务,加大对汽车保养、保险、维修、美容等消费金融服务支持力度,促进新车和二手车消费。(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经信局、市城乡建委、市地方金融管理局、人行浙江省分行营业管理部)

    5.鼓励家电消费。用好国家家电以旧换新政策,鼓励大型商超、家电卖场、电商平台等开展家电促销活动。结合县域商业体系建设等工作,统筹推进绿色家电下乡。鼓励提供交房基本家电供应服务,支持企业开展“家电全屋定制”活动。鼓励各地组织各类家电企业进社区、进乡村,开展老旧家电有偿回收活动。(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住保房管局、市城乡建委)

    6.推进消费品牌创新。支持批发、零售等领域企业发展自有品牌或联营品牌,开展集成服务、供应链服务、定制化服务等创新模式,不断做大做强。鼓励传统农贸市场丰富生活服务业态,向社区服务综合体转型。鼓励专业市场进行数字化改造,提升智慧化管理水平。(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

    7.完善县域商业体系建设。促进城乡商贸一体化发展,鼓励建设集购物、休闲、娱乐、餐饮、生活服务等为一体的乡镇商贸综合体。持续推进现代商贸特色镇、商贸发展示范村建设,支持村镇依据自身资源禀赋和产业特色发展特色农产品、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业态。推进传统乡村小店、夫妻店等连锁化、智慧化改造升级。(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城乡建委、市市场监管局)

    8.开展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支持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试点,面向社区居民提供养老托育、社区助餐、家政便民、健康服务、体育健身、文化休闲、儿童游憩等服务,引入各类专业化社区商业运营机构,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服务圈,优化社区商业布局。(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城乡建委)

    (二)打造大宗贸易中心城市行动

    10.吸引大宗贸易总部企业落户。依托我市优良的营商环境和总部经济政策,招引国内外大宗商品贸易知名企业将亚太总部、订单中心、结算中心落户杭州。(责任单位:市商务局)

    11.建设大宗贸易交易中心。发挥大宗贸易资源配置信息中心和定价中心的功能,打造大宗贸易金融服务中心。探索“电子商务 + 现代物流 + 供应链融资”运营模式,打造一批集网上信息发布、交易支付、交易后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跨区域商品交易平台,支持优质平台企业拓展国内外市场。推动大宗商品贸易企业、期货公司、国有投资机构等共同打造具有行业影响力的大宗商品供应链服务数智化平台,发挥“产业链大脑”作用(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委金融办)

    12.强化大宗贸易企业服务。建立优质大宗商品贸易企业目录,积极为大宗贸易企业提供金融、税务、统计等一揽子服务,支持大宗贸易企业做大做强。(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税务局)

    (三)打造国际购物天堂行动

    13.积极发展首发经济。制定首店品牌目录和评价标准,鼓励商业街区、综合体引进国内外知名品牌开设全球首店、亚洲首店。鼓励国际高端知名品牌、原创设计师品牌、本土品牌和潮牌等在杭开展首发、首秀、首展活动,打造名品、名店集聚地。(责任单位:市商务局)

    14.打造现代化智慧商圈。鼓励各类商圈、商业街区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技术进行数字化、智慧化改造提升,打造国际化、绿色化、智能化、人文化的商业地标,对获评国家、省级智慧商圈的运营主体给予适当奖励。(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市综合行政执法局)

    15.鼓励老字号和新国潮品牌创新。鼓励企业争创中华老字号和省市老字号品牌,讲好老字号故事,推动杭州老字号品牌复兴。鼓励发展新国潮品牌旗舰店、概念店、体验店、集合店,培育新国潮品牌。引导老字号、新国潮品牌与大型电商平台合作,拓展线上销售渠道。鼓励老字号传统店铺向旗舰店、体验店、定制中心转型。(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经信局、市市场监管局、市文广旅游局)

    16.提升商业综合体发展能级。鼓励各类商业综合体加强运营管理,优化品牌和业态调整,创新消费模式,建立健全消费者权益保障体系,提升消费者体验感、参与感,鼓励商业综合体开展各类促消费活动。鼓励各类商业综合体融合杭州产业优势,打造涵盖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等新质生产力的特色消费场景。着力打造“社交 +”消费新场景新业态新模式,激发消费新活力。优化市场消费新供给鼓励市属国企积极参与商业综合体转型升级,带头做好提升综合体品质的工作。〔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市商旅集团(市运河集团)〕

    17.支持市内免税退税消费。鼓励有资质的免税品运营商在杭布局免税店,支持杭州企业争取免税牌照,引导境外消费回流,释放免税消费潜力。支持老字号、新国潮品牌申请离境退税商店经营资质,丰富退税商品品类,逐步提高市内离境退税商店覆盖率。(责任单位:市税务局、市商务局)

    18.便利境外人员支付。扩大重点商业、文化旅游、公共交通等场景商户外卡应用,推动重点区域 ATM 外卡受理改造率达 90%。支持移动支付平台,优化业务流程,丰富国际化产品功能,引导商户为境外人员提供“大额刷卡、小额扫码、现金兜底”等多元化支付服务。丰富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完善外币兑换服务,改善现金支付受理环境。(责任单位:市委金融办、市商务局、人行浙江省分行营业管理部)

    19.大力开展消费促进活动。持续举办杭州数智消费嘉年华活动,鼓励大型商业综合体、百货商超等承办各类消费促进活动。支持举办各类展销会、订货会、交易会、开业庆典等活动设置临时性户外广告设施。(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公安局、市市场监管局、市综合行政执法局)

    20.优化商业外摆审批。优化商业外摆审批服务,进一步简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进一步扩大外摆实施范围,惠及更多商家;鼓励通过融合夜景灯光、城市家具、广告招牌、美陈设施等,打造综合消费场景;汇总形成杭州“城市烟火地图”,持续营造浓厚的商业氛围。(责任单位:市综合行政执法局)

    (四)打造世界美食名城行动

    22.开展杭帮菜“风味传承”计划。加强杭州特色餐饮文化内涵挖掘和保护,支持杭帮菜传统技艺申报各级非遗项目名录。鼓励行业协会开展杭帮菜相关培训,打造一批新杭帮菜标志性菜品,推出一批杭帮菜宴席,丰富杭帮菜体系。开展杭帮菜名品进星级酒店、进景区、进机关、进社区等活动。推动出台《杭帮菜发展促进条例》。(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文广旅游局、市教育局、市人力社保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司法局)

    23.持续培育知名餐饮品牌。推进杭帮菜扬名工程,持续开展杭州餐饮业“六名”工程评选,大力培育“名店”“名街”“名礼”“名厨”“名服务师”“名菜”,打造地方特色餐饮品牌。支持行业协会、餐饮企业到国内外各大城市开展杭帮菜交流、展示活动,全面提升杭帮菜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支持餐饮企业参与“国家钻级酒家”“中华老字号”“米其林餐厅”“黑珍珠餐厅”等评选评级。(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文广旅游局、市市场监管局)

    (五)打造国际会展之都行动

    24. 建成一流场馆。推进杭州国际博览中心二期、大会展中心二期等场馆建设。统筹协调全市会展场馆资源,形成空间布局合理、规模结构优化、功能特色鲜明、配套设施完备的会展场馆体系,全面提升全市会展场馆运营水平。构建以杭州大会展中心和杭州国际博览中心为双核心,武林之星博览中心、白马湖会展中心等场馆共同构成的专业会展场馆矩阵,加强场馆周边餐饮、住宿、交通、娱乐、购物、办公等综合配套,吸引会展上下游企业入驻,打造会展功能集聚区,形成集聚效应。(责任单位:市商务局、萧山区政府、拱墅区政府、滨江区政府、市临空建投集团)

    25.打造品牌展会。突出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高品质办好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打造具有明显辨识度的国家高能级开放平台。提升茶博会、跨交会、文博会、动漫节等特色产业化品牌成色。支持做大做强云栖大会、2050 大会、网易未来大会等品牌。〔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委宣传部、市农业农村局、市经信局、市商旅集团(市运河集团)、市临空建投集团〕

    26.大力招引知名展会。建立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各方参与的国内国际展会引进机制,加大国内国际展会引进力度,着力打造国际知名展会目的地。加快会展新城和大会展中心建设。积极申办国际知名展会,引导全球知名企业在杭州举办各类展会。〔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商旅集团(市运河集团)、市临空建投集团〕

    27.壮大赛会商务旅游。加快建设“赛会之城”,争取更多国际航线、国际赛事、国际会议、国际组织在杭落地。充分发挥各类亚运场馆、接待设施的功能和作用,推出一批亚运城市旅游体验标志性成果,打造国际赛事旅游目的地。壮大会奖商务旅游,实施杭州会议活动招引计划,引进各类高端会议展览项目,打造国际会奖旅游目的地。(责任单位: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市体育局、市商务局、市外办、市府办)

    28.优化审批监管。成立由市委宣传部(市新闻出版局)、-公安、审管、商务、文旅、行政执法、新闻等相关部门组成的演艺、赛事经济服务保障专班,积极推进营业性演出、体育赛事、展览展销等大型活动“一件事一次办”。优化大型演唱会、赛事(高危赛事除外)、展会审批流程,压缩审批时间,最大程度优化人员容量。强化大型演唱会、赛事、展会的安保及导流等服务,逐步降低在杭办演赛展的成本。〔责任单位:市公安局、市审管办、市文广旅游局、市体育局、市商务局、市城乡建委、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市消防救援支队、市委宣传部(市新闻出版局)〕

    29.注重数智引领。以头部会展企业为引领,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5G、人工智能等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对包括策展、组展、运营、设计、配套服务等在内的全产业链上的各种资源做出智能配置。推动传统会展项目数字化转型,支持线上线下会展融合发展,推广应用全息技术、AR / VR 虚拟以及 AI 智能互动等新技术,以节能、环保、绿色低碳的理念办展办会。(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经信局、市数据资源局、市文广旅游局)

    (六)打造新电商之都行动

    30.大力支持新电商发展。用好新电商发展政策,壮大新电商产业生态,加强电商园区和选品中心建设,加强电商企业梯队建设,鼓励传统电商企业迭代升级,推动新电商企业做大做强。加强品牌建设,拓展供应链,构建全要素保障体系。(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

    31.引导直播电商健康发展。着力引进一批知名电商创新孵化载体、直播平台、MCN 机构。探索制定直播电商领域的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开展“年度十大主播”评选等活动,促进直播电商规范健康发展。(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委人才办、市人力社保局、市市场监管局)

    32.发展农村电商助力共富。支持各区、县(市)依托特色农产品资源,培育绿色食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强化产业集聚,加大主体培育、人才引进、资源对接,提供培训、金融、运营、孵化等配套服务,支持电商企业参与山区 26 县等地区乡村振兴工作。(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人力社保局、市财政局)

    33.加强新电商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新电商高层以次人才授权认定方案,对符合条件的重点商企业给予一定数量的人才授权名额。支持引进新电商高端人才、头部主播团队,对符合高层次人才认定标准的在就业、住房、子女就学等方面给予便利。(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委人才办、市人力社保局)

    (七)打造七彩夜杭州行动

    34.建设夜间经济集聚区。鼓励各商业街区引入夜间经济业态,引导建设特色夜市和分时段步行街区,形成一批餐饮集聚型、文体消费型、百姓生活型等夜间经济集聚区。做好钱塘江两岸、运河沿线、西湖沿线夜游及重点商圈、重点街区夜景灯光环境的优化提升及亮灯保障工作。每年安排 100 场以上夜间经济主题活动,打响“七彩夜杭州”品牌。鼓励市属国企发挥引领作用,积极发展新“夜”态,带头建设夜间餐饮集聚区。〔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文广旅游局、市体育局、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市商旅集团(市运河集团)〕

    35.加强夜间经济服务保障。优化步行街、核心商圈等夜生活集聚区及周边交通动静态交通组织管理。做好夜间经济集聚区、景点的安全管理、秩序维护、卫生保洁等工作。鼓励地铁线路在周末或法定节假日延长运营时间。〔责任单位:市公安局、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城投集团、市临空建投集团、市商旅集团(市运河集团)、市地铁集团〕

    (八)打造服务消费标杆城市行动

    36.发展文旅休闲消费。利用西湖、京杭大运河、良渚古城遗址三大世界文化遗产及吴越文化、南宋文化等特色元素,推出一批特色游、文化游精品线路。引导文旅场所数字化升级,引进数字化导览、销售、客流统计等设备。鼓励有序开展露营基地建设。合理安排职工疗休养。鼓励市属国企整合优势资源、创新运营模式,打造文旅休闲消费特色品牌。〔责任单位:市文广旅游局、市商务局、市教育局、市总工会、市商旅集团(市运河集团)〕

    37.支持体育消费升级。抢抓后亚运时机,推动各类健身场地,支持现有体育设施数字化改造。鼓励商场、综合体开展体育用品展销,推动商业、旅游、娱乐场所融合体育休闲项目,打造消费新场景。鼓励举办各类全民体育赛事活动,促进“体育 +”业态融合发展。鼓励市属国企优化场馆资源、打造优质平台,营造活力城市体育氛围。〔责任单位:市体育局、市商务局、市文广旅游局、市商旅集团(市运河集团)〕

    38.促进家政服务消费。开展家政服务员技能培训,指导制定家政推广政务公约,优化家政服务信用信息平台和“安心找家政”功能,推行“家政安心码”。推动家政进社区,支持开设社区家政服务网点。鼓励支持发展员工制家政企业,打造一批家政服务品牌。(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发改委、市民政局、市人力社保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卫健委)

    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由分管市领导牵头,建立全市打造“赛会之城・不夜杭州”联席会议机制,办公室设在市商务局,统筹全市促消费工作,市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落实具体举措,各区、县(市)政府参照建立工作推进机制。
2.加强目标分解。各有关单位要按照三年行动计划和一揽子政策要求,进一步细化分解目标,制定详细的工作清单,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确保各项任务按时保质完成。
3.加强政策保障。市商务局会同相关部门制定下发政策实施细则。各区、县(市)政府要参照市级政策,结合本地实际,尽快出台配套扶持政策,加强资金投入,保障各项政策的落实落细。
4.加强创新示范。鼓励各单位积极探索创新举措,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做法,以点带面,推动全市促消费工作不断取得新突破。
5.加强赛马激励。科学制定一揽子促消费工作量化标准,并对各区、县(市)促消费成果进行赛马激励,定期晾晒工作进展和成效,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

    投稿箱:
        如果您有机床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 邮箱:skjcsc@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