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6 - 01
P. 56
M 市场观察
ARKET WATCH
1. 全产业链在互联网下向细分化、精准 在长江制造业、珠三角制造业模具齐头并进、京
化、智能化、生态化发展 津冀环渤海模具协同发展、川渝模具优势跃升、
以新技术、新材料、新成形带动的模内复合 华中模具你追我赶的大格局中彰显 直模具创新
功能新结构、智能化模具产品为下游模具制件自 与制造供给协同的独特作用。充分显示出区域模
动化产线贡献了成形工艺与成形装备保障,模具 具的强大发展动力。50 个模具园区、70 个地方
设计、制造向集成化、网络化发展,模具制造技 模协是产业融合、区域发展的重要力量。
术在数字化应用向更深层次的智能化、精细化发
2.市场牵引、问题导向,催生模具产业发展
展。模具企业早已由按图加工转变为融入模具下
游用户的产品设计、成形工艺的研究中,在提供 模具产品的变化 : 更趋于个性化、多元化。
模具、模具成形工艺落地的同时,还提供模具成 高效模具 : 级进模、连续模,多腔模具、叠层、
形的周边装备,即模具制造商还是与模具下游用 旋转模具、模内嵌件等自身的高效应用,如高速
户一同提供产品的伙伴集成商。 注塑、缩短成形的塑料模具等也应对下游用户对
模具行业的需求应运而生。
模具企业突出围绕模具质量保障、精细化制
造、协同能力、运营质量等要素,以追求效能为 模具制件的整体化(多料、多组分、多色,
目标,重构模具与用户的关系,提供差异化、定 如塑料镶嵌金属),如多色多腔光学功能件模具
制化、个性化精准服务零(部)件成形整体解决 (1 模 8 穴); 薄壁化成形模具 ; 极端尺寸(极大、
方案的新模式。由适者生存到共享共建,由竞争 极小模具制件)成形模具,如 “发动机、变速箱”
到合作, 由企业到平台, 形成优势互补、 协同并进, 压铸模重达 60t,6m 以上的巨型轮胎模具、塑
架构着制造的链优势! 料制件仅仅 2g 的精细模具等我们已能制造。
定制化服务已渗透到下游终端领域,针对特 成形工艺拉动现代模具创新发展。通过新材
定用户的产品与技术的服务、针对特定行业的产 料、 新工艺的模具实现改善下游产品的工艺流程,
品与技术的服务、针对特定领域的产品与技术的 如高光模具替代电镀工艺(绿色制造); 模具实
服务。 现产品轻量化 ; 以轻金属带钢 ; 以塑带木 ; 以塑
带金属 ; 对复合材料成形等制造领域也发挥着重
“项目式”” 工程式” 管理代替 “订单式” 管理,
要的作用 ; 模具担负着轻量化的工艺装备保障,
单件订单式管理向工程式项目管理的过渡,重视
量产与工程化的实现载体的责任,如多款高强度
流程控制与管理。管理理念由图表化向系统化、
轻量化长玻纤、碳纤维汽车结构件模具, 用于新
协同化发展。
能源汽车结构件成形。
具有信息感知获取、智能判断决策、自动执
行等功能的先进制造过程及系统与模式的模具智 3. 模具提供着传统制造业变革、新兴产
能制造体现在制造与成形过程的各个环节,模具 业兴起的制造成形保障
智能设计、模具成形模拟分析、模具制造在线检 汽车与模具的需求关联性极强。汽车轻量化
测、制造反馈保障了模具制造的精良品质 ; 搭载 的技术需求与汽车零件优化制造为模具新技术、
了大量传感器实现模具温度、压力控制智能化模 新应用提供了更加广泛的空间,汽车模具支撑着
具与信息技术融合,如塑料模具塑料废料损耗跟 车型换代。中国汽车正在向着数据空间、第二居
踪、模具损坏跟踪等,为模具下游模具制件(冲 所空间、办公空间、智能空间的新功能理念发展,
压件、注塑件、压铸件等)的自动化制造提供了 围绕新功能的零件成形制造要求模具企业推出新
强有力的支撑。 型模具,自动驾驶时代下的内饰变革使得汽车模
通过产品集群、产业集群,促进区域发展, 具未来将在创新应用领域紧跟应对这样的需求。
实现精特产业特色明显、产业集聚特色鲜明的地 设计制造集约化与模具同步开发、制造协同与成
区群体跨域。 中国模具成就长江经济带模具建设, 本控制、成形生产管控与模具装配与调试等解决
·38· 第08期 数控机床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