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机床工具企业提供深度市场分析                     

用户名:   密码:         免费注册  |   申请VIP  |  

English  |   German  |   Japanese  |   添加收藏  |  
刨插拉床

车床 铣床 钻床 数控系统 加工中心 锻压机床 刨插拉床 螺纹加工机床 齿轮加工机床
磨床 镗床 刀具 功能部件 配件附件 检验测量 机床电器 特种加工 机器人

刨插拉床

电工电力 工程机械 航空航天 汽车 模具
仪器仪表 通用机械 轨道交通 船舶

搜索
热门关键字:

数控机床

 | 数控车床 | 数控系统 | 滚齿机 | 数控铣床 | 铣刀 | 主轴 | 立式加工中心 | 机器人
您现在的位置:刨插拉床网> 行业资讯>两会话机床:创新突破激发内生发展活力
两会话机床:创新突破激发内生发展活力
Mar 12, 2025  来源:-  作者:-
 
  
     机床工具行业正在迎来历史最好的发展机遇,科技创新突破与政策持续助力的叠加效应正推动行业不断攀登新的高峰。

     创新成为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的关键词。2025年,中国政府将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还将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同时,面对国际环境的复杂多变,外部压力和内部挑战增多的严峻形势,机床工具行业作为国家基础性和战略性产业,其重要性愈加凸显,政策扶持力度呈现不断加强趋势。可以预期,2025年政府将加大“两新”、“两重”项目支持力度,为机床工具行业带来更多的增量需求。

     时代背景下,机床工具行业内生的发展活力正在不断彰显。高端产品成长性良好,新兴产业和新兴领域的需求保持增长,部分积极拥抱新质生产力、坚持优秀品质和技术创新、坚持数字化和智能化方向的企业快速发展,行业高质量发展步履坚定。在今年的两会期间,诸多行业代表、委员分别从行业技术创新、人才培养、政策支持、地方产业布局等相关方面积极建言献策。

     全国人大代表于旭波:高度重视发挥企业在创新中的市场优势,打造企业占据创新主导地位

     通用技术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于旭波今年两会关注多个领域话题,涉及科技、医疗等。

     “作为直面市场和产业竞争的企业和企业家,是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发展的关键变量与环节。”于旭波表示,需要高度重视发挥企业在创新中的市场优势,打造企业占据创新主导地位,高校、科研院所和政府形成有效支撑的产学研用融通创新体系,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扎实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于旭波指出,一要强化企业创新决策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企业家和科技人才作用。在国家层面科技重大专项指南编制中,对于涉及产业发展和重点产业领域技术方向的科研专项,应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立项制度;完善科技创新战略决策咨询机制,遴选具有战略视野、深耕业务一线的企业家深度参与科技创新决策与管理,形成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切实提升企业和企业家在科技创新决策中的积极性和话语权。

     二要充分发挥企业组织实施主体作用,尤其发挥中央企业在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中的牵引作用。以产业需求或重大科技应用场景作为科技创新的起点,更加精准识别技术创新中的卡点和堵点,靶向发力重大关键技术攻关,高效开展科技资源配置;引导企业联合上下游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产学研用力量,组建更具有市场导向优势的体系化、任务型高能级创新联合体。

     全国人大代表马新强:中国激光产业已迈入全球第一方阵,青年人才关乎科技创新的未来

     华工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马新强的提案都与创新息息相关,包括关于支持在武汉光谷布局建设光电子信息领域国家实验室的建议;关于优化政策、机制,激发青年人才创新创业动能的建议等。他在提案中尤其关注青年人才的引进和培养,近年来,我国科技人才规模不断扩大,青年科技人才已成为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年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关乎科技创新的未来。马新强建议,通过良好的政策、机制设计,让更多的青年人才挑大梁、做主角。

     马新强在“代表通道”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为了破解卡脖子技术难题,华工科技多年来奋起直追,当我们研制成功汽车白车身激光焊接装备时,一举突破了国外近40年的技术垄断,促使国外产品的价格下降了40%以上。现在我们用43秒就可以完成一辆新能源汽车车身的激光焊接,这也是行业最快速度。目前这款产品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已达90%,服务下线车辆超过4500万辆,与此同时还开发了100多套激光装备,服务汽车产业链的零配件一千多组,有力支撑了中国新能源汽车走向世界。

     马新强表示,今天我们可以自信地讲,中国激光产业已迈入全球第一方阵。但创新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长跑,我们将继续下苦功、走难路,争当高端装备产业创新的排头兵。

     全国人大代表王钦峰: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

     豪迈集团电火花小组组长王钦峰围绕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提出三点建议。

     一是,要大力倡导企业与员工共建共享、风险共担,打造利益共同体和事业共同体。为了鼓励更多的企业建设“人合资合”的利益共同体,共担经营风险,共享经营成果,响应党和国家提出的共同富裕的伟大号召,建议国家层面研究出台相关法律法规,相关部委积极推出正面激励、扶持政策举措。

     二是,要积极营造“改善即是创新,人人皆可创新”的环境,加速中国制造转型升级。在大力倡导员工创新改善的同时,更要宽容失败。为了鼓励员工的创新热情,企业可把创新的门槛降低为改善即是创新,及时赞赏和奖励员工各个方面的合理化建议。

     三是,要高度重视产业工人队伍的继续教育,为工业强国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当前,我国正处在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阔步迈进的关键时期。为此,我们不仅需要千千万万的工程师,更需要数倍的高素质产业工人。当今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亿万产业工人非常需要职业教育,尤其是继续教育的赋能加持。建议,政府有关部门积极研究出台支持继续教育的政策举措,鼓励、引导企业积极探索继续教育的方式方法,共同打造产业工人成长成才、与时俱进的“加油站”,助力工业强国战略的加速实现。

     全国人大代表马兵:加大东北老工业基地企业人才培养、加大工业母机科技攻关

     近年来,黑龙江出台一系列政策,采取一系列措施,极大激发产业工人创新创造活力,拉开产业工人由“工”变“匠”的春天序幕。黑龙江正在加快构建“4567”现代化产业体系,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3月7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黑龙江省代表团举行开放团组在北京活动,齐齐哈尔二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配套分厂精密车间党支部书记、马恒昌小组组长马兵说,这些为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带来难得机遇,“科技创新和产品质量,是我们每一位产业工人的毕生追求。”

     多年来,马兵带领马恒昌小组参与技术攻关21项,实现革新成果15项,助力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作为产业工人代表,马兵发挥专业特长,依法履职尽责,结合自身工作和一线调研情况,提出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培养高技能人才等建议,为新质生产力发展和国家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振兴贡献力量。

     全国人大代表王俊峰:关于加强高端数控机床产业供应链建设所需政策支持的建议

     汇洲智能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齐重数控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王俊峰表示,高端数控机床产业供应链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针对高端数控机床产业供应链建设他提出建议:

     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政府应出台相关激励政策,如税收优惠政策支持等,支持机床制造主机企业自主开发、研制机床产品所需要的高端配套零部件,解决行业企业配套短板,完善供应链生态,大力支持自主发展,有效构建自主保障、安全可控的供应链体系。

     二、加强技术改造融资服务。对能够承担高端部件研制的机床制造企业,在加快完成供应链强链建设中,需要完善加工场地、高精把关设备购置等方面进行技术升级改造,政府部门应为企业提供贷款贴息等,帮助企业解决资金瓶颈问题。

     三、以“重大技术攻关”方式立项,提供高端核心部件研发资金支持。政府部门应出台相关政策,帮助企业解决研发经费投入不足的问题。以重大技术攻关方式立项,鼓励支持主机企业在核心关键零部件的技术研发与制造,大力支持核心零部件技术工艺上的突破,形成自主可控的产业发展供应链,全面增强抗风险能力。

     全国人大代表杨登辉:懂人工智能、会技术、能解决复杂问题的复合型技能人才为产业所需

     “95后”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教师杨登辉,在2017年阿联酋阿布扎比举行的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上,当时20岁的他代表中国参赛,斩获数控铣项目金牌,并获得国家最佳选手奖。从加大技能人才培养力度、拓宽技能人才职业上升通道,到用新技能赋能产业,杨登辉学会用更宽广的视野看待专业,站在青年的角度,思考他们所需所盼。

     近年来,技能人才与技能教育也成了他的履职关键词。今年,他带着新的思考和关注来到全国两会。他认为,人工智能对传统制造业已带来颠覆性变革。懂人工智能、会技术、能解决复杂问题的复合型技能人才为产业所需。杨登辉表示,人工智能加上雄厚的产业基础,我相信我们的制造业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推动行业向智能化、高效化的方向发展。我们的技能人才也要与产业共同成长。

     全国人大代表吴丰礼:建议人工智能企业与机器人企业深度融合

     广东拓斯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吴丰礼表示,“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引领的新一代科技浪潮,正以迅猛之势席卷全球,为各行各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我国作为全球制造业大国,制造业门类齐全、应用场景丰富、市场统一且规模庞大,以及新型举国体制的独特优势,非常有利于机器人的训练和发展。

     基于此,吴丰礼今年提出把制造业应用场景作为我国机器人发展的重要抓手的相关建议。首先通过制造业应用场景和数据为智能机器人的算法和算力提供有力支持,再“反哺”制造领域,让智能机器人真正落地制造业,在制造业中不断进行训练和反馈,再根据技能成熟度逐步外溢到商业和家用场景。具体涉及建立工业应用场景和数据采集中心、人工智能企业与机器人企业深度融合、构建融合型与创新型人才体系等三个发展建议。

     全国政协委员于本宏:在辽宁布局国家制造业中试平台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科德数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于本宏长期深耕高端五轴数控机床领域,对中试平台在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方面的重要作用深有感触。今年两会期间,于本宏关注在辽宁布局国家制造业中试平台的相关问题。

     于本宏表示,一是希望工信部能支持在辽布局国家制造业中试平台。支持盘锦精细化工等中试基地成为国家制造业中试平台,推动辽宁省中试平台成为辐射范围大、转化能力强、发展机制好、公共服务属性突出的国家制造业中试平台,进一步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

     二是加大支持力度。制定国家层面专项支持政策,引导中试平台围绕提升基础能力、研发能力、测试水平等方面加大投入。鼓励地方结合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制定本地区扶持制造业中试发展政策,做好中试政策与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应急管理、生态环境等政策的衔接和协同;

     三是加强宣传引导。加大中试政策宣传贯彻力度,统筹用好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营造制造业中试创新发展的良好氛围。对引领带动作用凸显的中试平台、中试示范线、解决方案和典型案例等标杆示范,加大推介力度。

     全国政协委员严建文:加快高端装备制造进口替代

     合肥合锻智能制造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严建文关注装备制造业发展,他认为,进口替代是我国高端装备制造的必由之路。严建文在调研中发现,我国虽然在关键核心技术方面取得一定突破,但部分关键零部件和原材料仍依赖进口。与此同时,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创新体系尚不完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有待加强。高端装备制造业人才短缺问题也日益突出。

     为此,严建文建议,加强对国有龙头企业支持力度,建议出台更积极、更具针对性的政策,从生产、研发、准入和应用等环节强化政策的协同性,使政策更加深化和实化,突出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推动形成以国产龙头企业为核心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同时建设国家基金会,加强基础研究与制造工艺研发。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入,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前瞻性研究,探索新的理论和方法。

     “特别是在量子计算、人工智能、材料科学等前沿领域,抢占科技制高点,为高端装备制造业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严建文还建议加强对制造业重大专项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特别是对于那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项目,通过设立专项基金、提供税收减免等措施,激发企业创新活力,促进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全国政协委员王小龙:支持宁夏建设工业母机关键产业战略腹地和产业备份

     宁夏福思泰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小龙表示,“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持续深入,以及建设国家战略腹地和关键产业备份的政策导向,为宁夏工业母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政策支撑。宁夏地方政府也出台多项产业扶持政策,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王小龙委员建议,将宁夏工业母机产业战略腹地和产业备份建设纳入国家相关专项规划,明确宁夏在全国工业母机产业布局中的战略地位,给予政策倾斜与重点支持。

     王小龙还在发言中表示,“内卷式竞争”非常影响民营企业的发展信心。他建议在政策方面多给民营企业一些机会,从整治卷价格、卷垄断、卷政策等综合方面入手,让中小企业、民营企业有盈利空间,这样企业才有精力搞技术研发、科技创新。“企业不能仅靠国家政策支持,正常的利润才是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基础。”王小龙说。

     摘编整理:兰海侠(协会传媒部) 素材来源:网络公开信息及相关企业

    投稿箱:
        如果您有机床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 邮箱:skjcsc@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