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机床工具企业提供深度市场分析                     

用户名:   密码:         免费注册  |   申请VIP  |  

English  |   German  |   Japanese  |   添加收藏  |  
配件附件

车床 铣床 钻床 数控系统 加工中心 锻压机床 刨插拉床 螺纹加工机床 齿轮加工机床
磨床 镗床 刀具 功能部件 配件附件 检验测量 机床电器 特种加工 机器人

配件附件

电工电力 工程机械 航空航天 汽车 模具
仪器仪表 通用机械 轨道交通 船舶

搜索
热门关键字:

数控机床

 | 数控车床 | 数控系统 | 滚齿机 | 数控铣床 | 铣刀 | 主轴 | 立式加工中心 | 机器人
您现在的位置:配件附件网> 企业动态>台达荣获2014年度“中国最佳企业大学”
台达荣获2014年度“中国最佳企业大学”
2014-12-9  来源:数控机床市场网  作者:台达电子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

      全球电源管理及散热方案的领导厂商-台达,荣获2014年度中国最佳企业大学,第一次参评即于近百家企业中脱颖而出。台达在人才培养方面已建立完善体系,通过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机制促进产学研的结合,同时对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培养、使用、交流,以及在产业转型升级、文化传承、知识创新、前瞻研究、变革管理、价值链整合等方面的具体成效,获得主办方上海交通大学海外教育学院评审充分肯定。颁奖典礼于125日在上海交大徐汇校区隆重举行,台达中国区执行副总裁暨台达企业学院院长廖庆龙先生代表领奖。

   

 台达中国区执行副总裁暨台达企业学院院长廖庆龙先生(左四)代表领取2014年度“中国最佳企业大学”奖

台达中国区执行副总裁暨台达企业学院院长廖庆龙先生(左四)代表领取2014年度“中国最佳企业大学”奖 

     

      中国最佳企业大学排行榜专家评审委员会在颁奖时表示:台达企业学院用精、深、广的全方位行为践行着促进员工职涯发展、提升组织绩效、实现双赢的使命,成为一流企业大学建设的标杆。

   

      颁奖典礼后,廖庆龙先生以企业大学助力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为题,在第四届中国企业大学发展论坛上,分享台达在建设及管理企业学院方面的经验。他表示,人才为台达最宝贵的资产,完善的人才培育计划为人才发展的重要基础。台达企业学院自2012年正式建院,目前依培训内容分为技术学院、管理学院和菁英学院,主要目标为致力于完善人才培育机制,通过职位盘点及能力分析,结合员工的工作能力与职涯发展体系,探索多种培养方式,因材施教,以促进员工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

   

      台达企业学院已获政府认可,并被授予江苏省技能内部评价试点单位,至今已培养出获得认证的高级技工及以上技能人才约1400位,占企业工程师的30%。同时,台达企业学院也已培养出六标准差黑带技能专家200位,绿带技能人才740位,改善师368位与改善培育师66位。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完善,黑带、绿带专业团队有效提升了公司的生产效率,2013年至2014年的六标准差项目共提出改善方案超过250个。

   

 廖庆龙先生在“第四届中国企业大学发展论坛”上分享台达企业学院经验

廖庆龙先生在“第四届中国企业大学发展论坛”上分享台达企业学院经验 

   

      此外,台达早在1992年于中国大陆成立地区教育训练中心,经过多年耕耘,已在多个层面的教育培训领域取得丰硕成果。例如,通过跨界合作,台达上海公司与政府合作,于2002年设立中国大陆首家台资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并与高校合作成立研究生工作站、实验室、培训中心、技能培训班、学历进修班。同时,台达也自主开发教育训练管理系统,构建E-Learning网络学习平台及网上交流论坛,建立全员共享的知识管理网站、案例库与行业数据库。企业学院的人才培养方式,也从传统的课堂授课逐步拓展到微信学习平台、微电影、技能竞赛、交流参观、户外拓展等多样化学习方式。为鼓励创新,台达自2008年起每年举办台达创新奖评选,并开展跨地区技术论坛与交流活动,也自主开发内部训练课程,每年依学员回馈及知识更新状况对教材进行检视及修改。经过多年培养,台达已拥有约1,500位内部讲师,达到公司工程师及以上人员的21%

   

      中国企业大学发展论坛暨中国最佳企业大学排行榜由上海交大海外教育学院主办。2012年首届中国最佳企业大学排行榜启动时,被媒体誉为创立中国企业大学首份奥斯卡榜单2014中国最佳企业大学排行榜的评价标准从以往的《最佳企业大学评价标准》升级为《一流企业大学建设标准》,从实施层面向战略层面转变,侧重评估企业大学的业务完备度、知识集成度、资源匹配度、精益运营度以及价值彰显度。

   

    投稿箱:
        如果您有机床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 邮箱:skjcsc@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