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机床工具企业提供深度市场分析                     

用户名:   密码:         免费注册  |   申请VIP  |  

English  |   German  |   Japanese  |   添加收藏  |  
沈阳机床
车床

车床 铣床 钻床 数控系统 加工中心 锻压机床 刨插拉床 螺纹加工机床 齿轮加工机床
磨床 镗床 刀具 功能部件 配件附件 检验测量 机床电器 特种加工 机器人

车床

电工电力 工程机械 航空航天 汽车 模具
仪器仪表 通用机械 轨道交通 船舶

搜索
热门关键字:

数控机床

 | 数控车床 | 数控系统 | 滚齿机 | 数控铣床 | 铣刀 | 主轴 | 立式加工中心 | 机器人
您现在的位置:车床网> 技术前沿>数控车工巧用刀偏进行切槽加工
数控车工巧用刀偏进行切槽加工
2025-8-6  来源: 南阳技师学院  作者:马春阳

       摘 要:数控车床作为现代高精度机械设备,其已在生产加工制造中得到规模化运用,在实际制造加工期间,可灵活运用刀偏,在保证零部件加工质量的同时提升加工制造效率。基于此,首先阐述数控车工巧用刀偏的切槽加工要点,分析数控车工巧用刀偏切槽加工中的刀尖车削程序,进一步以轴类零件为例分析数控车零件加工工艺与编程,从不同角度探讨数控车床的刀偏切槽加工方法。

      关键词:数控车工;切槽加工;刀偏

      0 引言
 
      数控车工涉及数控车床操作、数控工艺、数控编程,是借助数控车床完成制造加工工作的统称。在实际生产制造期间,技术人员应根据机械制造加工方案梳理现有资源,调整数控程序,更改数控编程,以此确保数控车床能够按照既定方案完成机械制造加工方案。在数控车工加工制造期间,可巧用刀偏,使零部件加工制造过程更为灵活,继而充分满足不同零部件生产要求。
 
      1、 数控车工巧用刀偏切槽加工要点

     1.1 对刀方式

     数控车工运用刀偏切槽加工时,普遍借助左刀尖完成对刀,以此保障切槽位置精度。数控车工对刀期间,为实现对切槽刀宽度参数的控制,可于加工前期设置车槽宽度范围。例如:若需将车槽宽度控制在 5 mm 以下,数控车工技术人员可使用槽宽低于 5 mm 的切槽刀,并沿水平方向进刀,后取出槽车即可,若存在槽刀刀宽与槽车不相匹配的情况,技术人员可采用刀刃打磨的方式调整刀宽参数,以此确保槽刀刀宽可满足零部件加工制造标准,并通过严格控制槽刀宽度提升刀头尺寸精度,为零部件高精度刀偏切槽加工的实现奠定基础[1]。数控车工刀偏切槽加工过程中,切削刀可能发生磨损,若切削刀磨损程度超出允许范围,则会大幅降低车槽精度,并增加刃磨难度,继而产生不必要的时间成本,因此,在具体加工制造过程中,技术人员应根据具体对刀形式及切削刀状态灵活调整数控车工流程。

      1.2 槽刀模式

      数控车工进行刀偏切槽加工时,通常采用槽宽一致或低于槽宽的槽刀进行加工,若槽刀槽宽略小,技术人员结合槽宽实际要求进行扩槽,若槽刀槽宽与要求一致,则水平进刀并取出车槽即可。无论采用何种槽刀模式,均是以保障加工精度为目标,但在实际加工中,为防止原料浪费现象的发生,技术人员多运用槽宽略小的槽刀进行刀偏切槽加工,且该槽刀模式普遍应用于槽宽超过 5 mm 的零部件制造加工工序中,采用借刀操作、操作接刀、反复车削的形式使槽宽逐渐符合标准。以某零部件加工制造作业为例,其数控车工刀偏切刀加工借助 HNC 数控系统完成,其以 #0002 刀进行刀偏车削,快速行进至待削槽零部件外直径 30 mm 径向部位时停顿 2 s,随后径向退刀并朝右偏移约 0.5 mm,完成上述操作后重新移动至径向直径部位,于 30 mm径向位置停顿 2 s,并退刀至换刀区域,即刻终止主轴运动,停止切槽加工流程[2]。不同型号规格数控系统的刀偏切槽流程存在差异,这就要求技术人员凭借作业经验及加工条件科学设计加工程序,以此方可合理选择槽刀模式,并保障切槽加工精度。

       1.3 运用切槽刀加工编程

      技术人员运用数控车工刀偏进行切槽加工时,需采用编程方式控制切槽刀刀尖点,借助该方式确保刀尖磨损、程序更换不会降低加工精度,使槽宽尺寸仍能够满足零部件高精度加工标准。在切槽刀编程过程中,需确保槽刀左刀尖坐标与槽左侧底部坐标保持一致,以此即可保障加工精度,槽刀左刀尖完成切槽切削作业后,进一步借助槽刀右刀尖完成后续的切槽工作,而在槽刀右刀尖加工期间,需将槽右侧底部坐标作为最终切削坐标[3]。该切槽刀切削程序编写设置方式不受工件加工尺寸影响,且无需考虑车刀拆卸、刀尖磨损等因素,能够最大限度确保切削精度。
  
     通过上述槽刀模式分析可知,刀偏切槽加工时普遍应用槽宽较小的槽刀,并通过扩槽方式使槽刀宽度符合精度要求,且以HNC数控系统为例进行实例分析,在切槽刀编程研究期间,进一步基于该案例进行切槽刀编程讨论,其切槽刀程序编制情况如下:M03 S600 T0202 主轴以 600 r/min 的速度正转,选用 2 号刀 #0002 刀偏
  
G00 X55 Z30 快速径向移动至 X55,Z30(沟槽外圆)的位置
G01 X30 F50 沿 X 轴径向移动 30 mm,速度为 50 mm/min
G04 P2 暂停 2 s
G01 X55 沿 X 轴径向退刀
G00 W0.5 切槽刀刀尖快速向右移动 0.05 mm
G01 X30 F50 沿 X 轴径向移动 30 mm,速度为 50 mm/min
G04 P2 暂停 2 s
G01 X55 沿 X 轴径向退刀
G00 X100 Z100 切削刀快速退刀至换刀点安全位置
M05 主轴停止
M30 程序停止

      1.4 试切法
  
      试切法是数控车工刀偏切槽加工对刀期间最为常用的方法,是切槽加工重要流程步骤。以 HNC 数控系统为例展开讨论,完成工件、刀具装夹操作后主轴开始正转,按照 2 号刀补标准控制对刀左刀,而右刀尖则为 8 号刀补等非常用标准。切槽刀左刀尖为对刀操作首选,将刀架停至试刀位置,使待切零部件结构可留下一道亮线,而切削刀则位于工件外直径 50 mm 处,此时应X 轴坐标保持不变而移动 Z 轴,通过该方式测量外圆直径,将测量所得刀具参数录入数控系统内,以此保证试切直径精度[4]。此外,在数控系统自动化运行下能够自动确定刀具,此时根据工件外直 Z 轴坐标的数据差值则可确定 X 轴偏差及工件坐标远点
位置。

      2、 刀尖车削程序

      2.1 刀偏方式

      数控车工运用刀偏完成切槽加工过程中,应选用适宜刀偏方式完善刀尖车削程序,受到数控车工性能、零部件加工要求的影响,不同工序环境下的刀偏方式存在一定差异。结合 HNC 数控系统案例,其左刀尖车削运用 T0202 刀偏方式,而进行右刀尖车削加工作业时,应适当转变刀偏方式,运用 T0209 代替T0202,同时结合右刀尖车削实际情况构建工件坐标系,并编写右刀尖车削程序,具体如下:
  
G00 X55 Z30 快速径向移动至 X55,Z30(沟槽外圆)位置
G01 X30 F50 沿 X 轴移动 30 mm,速度为 50 mm/min,
径向退刀
G01 X55 直线插补,径向进给
G04 P2 暂停 2 s
T0209 选用 2 号刀 #0009 刀偏
G00 Z25 切槽刀快速移动至 Z25 位置
G01 X30 F50 沿 X 轴径向移动 30 mm,速度为 50 mm/min,
径向进给
G04 P2 暂停 2 s
G01 X55 直线插补,径向退刀
G00 X100 Z100 切削刀快速退刀至换刀点安全位置
M05 主轴停止
M30 程序停止
  
      2.2 槽刀磨损
  
     数控车工刀片切槽加工期间,切槽刀可能出现磨损,为避免切槽刀磨损而影响零部件加工制造精度,技术人员需刃磨车刀,解决切槽刀磨损问题后将其重新安装并继续执行对刀操作。按照“先左后右”的顺序完成左右刀尖的对刀操作。假设切槽刀经刃磨后刀宽由 4.5 mm 缩减至 4.4 mm,运用数控系统对刀时仅需在原有对刀数据基础输入新的刀宽数据,即 4.4 mm,此时更新刀宽数据即可,其余技术操作无需调整。

      2.3 车削模式

     若在数控车工刀偏切槽车削加工期间出现车刀磨损问题,此时为确保车削模式能够切实满足零部件加工要求,仅需基于实际情况调整磨损量。例如:借助数控车工测量工件台阶长度时,若测量数据显示台阶为 29.90 mm,此时则证明受到磨损影响切槽刀少切约 0.1 mm,进一步对磨损值进行确定,发现磨损出现在切槽刀左刀尖部位,且磨损值是 0.1 mm。为应对该现象,应转变车削模式,需对 2 号刀 #0002 切槽刀左刀尖磨损量数据进行调整。若经测量发现切槽刀槽位准确,但槽宽存有不足,假设原槽宽为 5.00 mm,当前槽宽数据仅为 4.90 mm,受到磨损影响而槽宽减少 0.1 mm,此时可进一步得出结论,出现磨损的位
置在于切槽刀右刀尖,而磨损量正是槽宽减少量,即 0.1 mm,在此情况下,可将刀偏磨损值直接记为-0.10 mm。

     2.4 信息模型

     数控车工的智能化、自动化程度较高,在进行刀偏切槽加工期间,应尽可能发挥出数控车工的自动化优势,借助其技术功能提高切槽加工数量。在具体加工过程中,技术人员应总结切槽加工经验,借助数控系统构建信息模型,模型以零部件信息为基本框架,逐渐输入刀偏切槽加工方案、其他相关零部件处理经验方案等,以此完善数控信息模型,同时对信息数据进行归纳,并在信息模型内构建多个模块,如工艺分析模块、数控代码模拟模块、信息传输模块、数控代码生成模块、文件信息模块等,以信息模型为指导提高刀偏切槽加工的智能化水平,并借助数控信息模型进一步保障加工质量。

     3 、数控车工零件加工工艺与编程

     3.1 工艺性分析

     以某轴类零件为实例进行数控车工刀偏切槽加工分析。轴类零件加工形面较多,包括倒角、外螺纹、外槽、圆弧、圆柱等,加工期间应注意工艺变形及找正问题,此时则可巧用刀偏进行加工。工件左侧具有螺纹、外槽结构,导致加工期间左侧受力大于右侧,且左侧部位存在尺寸较长的外圆结构,可将其视为右侧夹位,因此,在轴类零件刀偏切槽加工时,优先加工左侧,后夹住左侧长尺寸外圆,在此基础上加工右侧结构。

      3.2 数值处理

     在加工之前,需计算得出工件圆锥小端直径,公式如下:
  
       
  
      式中,C 为锥度比,数值为 0.2;L 为圆锥长度,25 mm;D 为圆锥大端直径,30 mm。经计算得出,工件圆锥小端直径 d为 25 mm。按照该数值规格,加工材料选择为 Φ55 m×120 mm 的 45# 圆钢。
  
     3.3 零件装夹方案
  
     为保证零部件加工精度,需做好零部件定位,在轴类零部件加工时,选用三爪自定心卡盘作为装夹夹具,以此完成装夹作业,且该装夹既可实现自动定心又可完成同步运动,无需找正。此外,调头装夹期间,可运用磁性表座完成工件找正工作,同时为避免夹伤还可加垫铜皮,最大限度保障零部件加工质量。

      3.4 确定加工方案

      高精度零部件在加工过程中,通常需经过粗加工、半精加工、精加工 3 道工序完成零部件加工制造。在轴类零部件中,为保障加工精度,将加工方案定为:数控车左侧 35 mm 处夹住毛坯材料,校正零部件圆锥面、圆弧及外轮廓。数控车中外轮廓长度为 52 mm,经过一系列切槽操作后完成零部件各结构(如螺纹、外槽结构等)的加工。

     3.5 刀具车削用量

     (1)选用数控刀具。刀具选用结果及车削用量的确定直接影响数控车工操作结构,在选择数控刀具时,要求刀具能够实现便捷安装与调整,可自动换刀与核实定位精度,且刀具需具备较高可靠性、耐用度及刚性。在满足加工要求基础上,应尽可能避免运用垫刀片,以此保障加工效果。
     (2)选用车削用量。①吃刀量。粗切削加工应注意把控生产效率,吃刀量可选用较大规格,而半精切削加工及精切削加工过程中,需根据粗切削加工后的余量参数确定最终吃刀量,实际加工参数应依据切削用量手册、数控机床说明书、加工经验进行确定;②吃刀深度。在符合数控加工要求前提下,吃刀深度可与加工余量保持一致,采用该方式提高加工效率;③进给速度。通常情况下,粗车、精车的进给速度分别处于 0.2~0.5 mm/r、0.05~0.1 mm/r 范围内;④主轴转速。粗车、精车的主轴转速适用范围分别为 600~1000 r/min、1200~15 000 r/min。
  
      3.6 工艺文件
  
      为确保零部件数控加工精度与效率,在明确加工方案及加工参数基础上,可编制并填写工艺文件,工艺文件主要为加工刀具记录表与加工工艺卡,其中为更好地指导加工过程,加工刀具记录表应详细记录粗车、精车左侧及右侧的刀具信息。
  
      4 、结束语
  
     技术人员采用数控车床刀偏方式进行切槽加工时,应基于零部件加工要求确定对刀方式、车削模式,并完成切槽刀编程,应用试切法保障加工精度。采用数控机床刀偏进行刀尖车削切槽加工时,应合理确定刀偏方式与车削模式,对槽刀磨损进行控制,并搭建信息模型。此外,将数控车工刀偏槽刀加工应用到轴类零件中时,应做好工艺性分析及数据处理,确定零件装夹方案、加工方案、刀具车削用量及工艺文件,以保证最终加工精度。

    投稿箱:
        如果您有机床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 邮箱:skjcsc@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