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机床工具企业提供深度市场分析                     

用户名:   密码:         免费注册  |   申请VIP  |  

English  |   German  |   Japanese  |   添加收藏  |  
沈阳机床

车床 铣床 钻床 数控系统 加工中心 锻压机床 刨插拉床 螺纹加工机床 齿轮加工机床
磨床 镗床 刀具 功能部件 配件附件 检验测量 机床电器 特种加工 机器人

机器人

电工电力 工程机械 航空航天 汽车 模具
仪器仪表 通用机械 轨道交通 船舶

搜索
热门关键字:

数控机床

 | 数控车床 | 数控系统 | 滚齿机 | 数控铣床 | 铣刀 | 主轴 | 立式加工中心 | 机器人
您现在的位置:机器人> 热点新闻>东莞制造变“三来一补” 为“三换四新”
东莞制造变“三来一补” 为“三换四新”
2015-7-29  来源:-  作者:-

     近日,中国制造业重镇广东东莞市出台了一份雄心勃勃的规划:到2025年,将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产业打造成为具有全球竞争优势的产业,产值超过1200亿元!
  
  这是“东莞制造”为找寻新优势迈出的坚定一步。在许多人眼中,随着东莞的人工成本快速增长,一批知名代工厂关闭,东莞制造业的优势已丧失殆尽。但在东莞人眼中,这正是“东莞制造”摆脱固有标签,诸如“三来一补”、加工贸易、劳动密集型产业等的绝好机会。“东莞要顺应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新常态’,逐步从简单的加工贸易向以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为特征的‘四新’经济方向转变。”东莞市市长袁宝成说。

    为此,今年东莞率先出台了对接“中国制造2025”的“东莞制造2025”战略,创新性地提出了实施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创新制造、优质制造、集群制造、绿色制造等“六大工程”系列举措,以期成为“中国制造”的新样板。
  
  “与以往不同,‘东莞制造2025’更强调智能化制造、个性化定制和差异化竞争。”东莞市委政研室有关负责人介绍说。记者深入走访发现,由政府和企业携手,“东莞制造”正奋力实现从机器换人到定制换批量、服务换生产的“三换”。
  
  用机器换人
  
  五株科技是一家电路板制造企业,为华为、中兴、酷派等公司供应4G智能手机电路板。最近3年,五株投入了十几亿元引进行业最新设备,替换掉了三分之一的工人。
  
  “不是我有先见之明,实在是不堪人力成本重负。不想‘跑路’?机器换人是最后的选择。”董事长蔡志浩感慨地说。他算了一笔账:平均一个工人成本每月5000元,一个岗位两个工人,一年要花12万元;而花三四十万元买设备替换一个岗位,3年便可回本。
  
  蔡志浩告诉记者,目前五株以每年10%的速度减员,效率和品质却大幅提升。如引进全自动钻针研磨机后,用工从24人减少到4人,产量却从每天7.2万支增加到8.1万支,合格率也从90%提高到98%。
  
  在东莞,像五株一样开展了机器换人的企业已达六成。对于传统制造企业面临的困境,东莞市未雨绸缪,去年起就全面启动了“机器换人”计划,目前已投入超过40亿元,减少用工约3.5万人。与此同时,东莞去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提升了17%,产品成本平均下降12.5%。
  
  在今年“东莞制造2025”战略提出的43条举措中,“加速开启机器换人时代”被写在了第一条。机器换人工、自动换机械、成套换单台、智能换数字……每一种“换”都意在实现企业增效提质。为加快机器换人步伐,东莞还将大力推广融资租赁等新模式,帮助企业解决资金难题。
  
  用定制换批量
  
  在东莞市大朗镇,记者看到的是一派“后机器换人时代”的场景。驱车驶过绵延数公里的银朗大道,路两旁鳞次栉比的数控织机大招牌十分抢眼。龙中星电脑横机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周齐介绍说,大朗很早就推行机器换人,随着数控织机的饱和,龙中星近两年的利润一直下滑,营业额在高峰期达1.2亿元,去年不到4000万元,客户也从规模企业变为零碎加工户。
  
  如何应对这种萧条?龙中星另辟蹊径。一方面,加紧研发面向定制化生产的小微企业的织机产品,如针对创客和设计师这类快速响应市场的客户,推出价格仅10万元的3D编织机;另一方面,加快转型成为综合方案解决商。
  
  去年,该公司成立了“毛衫俱乐部”,希望将整个毛衫产业链上的环节打通,包括做毛衫的、做机器的、搞设计的……所有资源放到这个平台上,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
  
  从龙中星的转型,可以窥见“东莞制造”的另一个出路,即“定制化生产新模式”概念。东莞市副市长贺宇说,“网络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已成为制造业的新潮流。东莞首次提出,支持纺织、服装、制鞋、家具、玩具等直接面向消费者的行业企业,引入客户个性化定制需求,建立柔性快速、定制化生产模式,逐步打响‘东莞定制’品牌。”
  
  龙中星所做的尝试,与政府的期望不谋而合。“东莞制造2025”战略提出,实施“服务型制造工程”,鼓励制造企业向系统集成商转变,引导企业拓展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促进供应链协同管理……所有这些举措,都指向最大限度地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最终实现定制化生产。
  
  “我们的目标是到2025年,大型企业普遍推进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定制化生产模式在部分行业全面应用。”贺宇说。
  
  用服务换生产
  
  位于东莞茶山镇上的悠派科技,15年间3次转身,从帐篷厂商,变为高端的“智能展示·O2O体验店服务商”,成为西门子、联合利华、恒大等知名品牌的“幕后造型师”。
  
  “当年我们做帐篷,国内已经少有对手,但利润实在太低!”悠派科技董事长张晓钟回忆。转机是偶然的。张晓钟在某论坛上遇到了可口可乐亚太区负责人,对方给他出了一道题:制作一个广告帐篷。由此悠派发现了新的商机——如何协助客户很快把东西卖出去?
  
  左手创意,右手智能,悠派逐步实现了集线下专卖店、促销活动、移动互联网平台“陆海空”三位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为客户也为自己创造了尽可能多的附加值。“去年我们盈利2个多亿,今年仅红牛这个大客户,一年订单就可达7000万元。”悠派董事总经理杨剑说。未来,悠派将以O2O云智能展示为契机,树立O2O全链体验整合服务商的专业角色。
  
  像悠派这样跨界转型而如鱼得水的企业,如今在东莞越来越多。传统制造企业跨界的方向,多在东莞市政府所倡导的“四新”经济领域,尤其是电子商务、服务外包、配送物流等生产性服务行业。
  
  顺应这一新常态,“东莞制造2025”战略提出了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系列举措。比如,加快发展保税物流、综合物流、第三方物流,打造现代化智能化物流网络;扶持创意设计、动漫游戏、网络服务等产业发展,促进文化创意产业与制造业无缝对接等。
  
  其中,让“东莞制造”插上电子商务翅膀,是“东莞制造2025”战略的一个重点。记者在东莞天安数码城看到,O2O等新业态的发展如火如荼,截至去年底,该园区自建O2O平台的品牌商有21家。
  
  “电子商务与制造业的结合是大势所趋。”贺宇表示,今年东莞将进一步完善电子商务生态圈,打造一批电商产业园和集聚区,引进龙头企业和缺失环节企业,引导企业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投稿箱:
        如果您有机床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 邮箱:skjcsc@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