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机床工具企业提供深度市场分析                     

用户名:   密码:         免费注册  |   申请VIP  |  

English  |   German  |   Japanese  |   添加收藏  |  
沈阳机床

车床 铣床 钻床 数控系统 加工中心 锻压机床 刨插拉床 螺纹加工机床 齿轮加工机床
磨床 镗床 刀具 功能部件 配件附件 检验测量 机床电器 特种加工 机器人

机器人

电工电力 工程机械 航空航天 汽车 模具
仪器仪表 通用机械 轨道交通 船舶

搜索
热门关键字:

数控机床

 | 数控车床 | 数控系统 | 滚齿机 | 数控铣床 | 铣刀 | 主轴 | 立式加工中心 | 机器人
您现在的位置:机器人> 行业资讯>补齐短板再出发 我国工业机器人踏上新征程
补齐短板再出发 我国工业机器人踏上新征程
2016-11-24  来源: 中国智能制造网   作者:-



   作为战略新兴产业的代表之一,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呈现出强劲态势。但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的短板也不少,除了核心零部件的缺失,人才储备不足也成掣肘。
   
  补齐短板再出发 我国工业机器人踏上新征程
   
  在我国,工业机器人已经在汽车制造、电子、橡胶塑料、军工、航空制造、食品工业、医药设备与金属制品等领域得到应用,尤其是在汽车工业应用中比例高达38%。有预测认为,未来三年,机器人在电子、金属、橡胶塑料、食品以及医药行业的出货量将超过汽车行业,一般制造业领域将成为工业机器人的新战场。在工业机器人应用领域不断扩容的同时,产业发展的短板也日渐暴露,如何解决这些短板是整个行业需要共同思考的问题。
   
  核心零部件研发很关键
   
  工业机器人的三大核心零配件控制器、伺服系统、减速器占据了其成本的半壁江山。综合来看,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化发展还有待加强完善,最重要的是核心零部件市场还有待突破,因为这些基础资源将直接影响我国机器人产业升级之路。
 
  
 
  我国控制器硬件部分已经基本掌握,不过软件方面还是与国外品牌有一定差距。作为机器人的大脑,控制器有望在2020年市场规模达12亿元。近几年随着工业机器人、电子制造设备等产业的迅速扩张,伺服系统在新兴产业的应用规模出现增长迅速。到2020年我国工业机器人用伺服系统市场规模将达47亿元左右,未来五年复合增长率约为35%。减速器是连接动力源和执行机构之间的中间装置,2020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减速器市场规模将超过40亿元。尽管中国工业机器人减速器需求强劲,但是国内减速器的生产能力却远远落后于日本、美国和欧洲。
 
  
  人机融合是发展必由之路
   
  如何把人和机器结合起来,是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目前来说人机融合是工业机器人智能化的主要趋势。为了使机器人更好的与人匹配,我们需要研究人具备什么能力?人首先有绝对的柔性,其次便是视觉与触觉。而目前传统的机器人在速度、精度,简单重复作业的可靠性上是远超人类的,但是柔性、触觉与视觉部分与人的差距还是很大的。
   
  当前,想让机器人完全取代人类是做不到的,但是通过人机共融,可使机器人的简便性大大提高,对机器人的整个应用产生质的变化。而关于人机共融安全性的问题,按照国际安全标准对安全性已经提出相应的要求,但是如何实现方法很多,各种各样的做法。只有真正做到无围栏,多种技术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最终的安全。
 
  
  人才储备不足成一大缺口
 
  作为战略新兴产业的代表之一,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呈现出强劲态势。但是,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的短板也不少,除了核心零部件技术的缺失,人才储备不足问题也开始凸显。
 
  工信部教育考试中心副主任周明指出:“我们国家人口红利在逐渐减少,这样的话,机器换人就成了很现实的问题。就是说在劳动力短缺的时候,我们在生产制造业肯定要有大量的工业机器人应用。因此,培养工业机器人的技能操作人员,就成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哈工大机器人研究所所长孙立宁说:“按照目前中国机器人安装量的增长速度,人才需求早处于干渴状态了。”我国机器人操作人员的缺口到底有多大呢?周明透露,“缺口超过500万人,如果不加快培养,就会给全国的智能化拖后腿”。
 
  工业机器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是买来就能用的,需要进行编程,把机器人本体与控制软件、应用软件、周边设备等结合起来,组成一条完整的生产线,才能进行生产。不仅操作岗位,维修、管理等岗位,也人才告急。
    投稿箱:
        如果您有机床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 邮箱:skjcsc@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