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机床工具企业提供深度市场分析                     

用户名:   密码:         免费注册  |   申请VIP  |  

English  |   German  |   Japanese  |   添加收藏  |  
沈阳机床

车床 铣床 钻床 数控系统 加工中心 锻压机床 刨插拉床 螺纹加工机床 齿轮加工机床
磨床 镗床 刀具 功能部件 配件附件 检验测量 机床电器 特种加工 机器人

机器人

电工电力 工程机械 航空航天 汽车 模具
仪器仪表 通用机械 轨道交通 船舶

搜索
热门关键字:

数控机床

 | 数控车床 | 数控系统 | 滚齿机 | 数控铣床 | 铣刀 | 主轴 | 立式加工中心 | 机器人
您现在的位置:机器人> 行业资讯>民资“探路”工业机器人产业:广州数控的技术崇拜与市场突围
民资“探路”工业机器人产业:广州数控的技术崇拜与市场突围
2016-12-27  来源:新浪财经  作者:-

   
 
  工业机器人(21.500, -0.04, -0.19%)研发投入太大、周期漫长,让不少早期进入期待快速收益的投机资本开始抽离。国产工业机器人产业理性回归后,技术创新将成为真正的发展动力。
  
  当前,泥沙俱下的国产工业机器人产业激流中,开始冲出一批“领头羊”企业。沈阳新松、广州数控、安徽埃夫特和上海新时达(13.610, -0.05, -0.37%),四者被业界称为国产工业机器人“四小家族”。
  
  其中,广州数控无疑是一个特殊存在。该企业有别于官方背景较强、拥有中科院、哈工大等科研院所提供强大助力的沈阳新松和安徽埃夫特,广州数控是一家民营企业。
  
  近年,国产工业机器人产业火热,民资身影活跃。因此,尽管广州数控自2006年就进军工业机器人领域,但是当前仍不失为民资“探路”工业机器人产业的缩影,亦是标杆。
  
  广数有着颇为强烈的“技术崇拜”。获悉,该公司未来仍将以包括核心零部件在内的工业机器人本体研发生产为发展重心,希望巩固并不断提升技术竞争力。这一思路的考虑,一是掌控产业链上游,二是认为“机器人产业竞争终将回归技术层面”。
  
  另一方面,面对国产工业机器人当前认可度低、市场难打开的尴尬现实,广数正尝试通过组建自己的系统集成团队,直面应用企业,寻求市场突围。此外,其还瞄准3C等制造业细分领域,加速研发生产更具适应性的产品。


  
  “技术崇拜”
  
  最近几年,机器人产业一直处于发展“快车道”上。
  
  这不仅体现在急剧扩大的市场规模、令人目不暇接的产业扶持政策,以及由此带来的产能激增上,从机器人企业数量就可窥见一斑。数据显示,目前全国一共有直接和间接的机器人企业多达4000多家,其中约有50家上市公司涉足机器人产业。
  
  其中,一批“领头羊”工业机器人企业开始涌现,沈阳新松、广州数控、安徽埃夫特和上海新时达,被业界称之为国产工业机器人“四小家族”。
  
  需要指出的是,广州数控无疑是一个特殊存在。不同于官方背景较强,拥有中科院、哈工大等科研院所提供强大助力的新松和埃夫特,广数是一家民营企业。
  
  “任何企业性质都会存在优劣势,作为民企,广数的优势或在于更具灵活性,并且一旦认准方向,也更加坚定。”广州数控智能制造工程中心主任助理宋健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起步较早并始终坚持自主研发,成为广州数控跻身国内一线机器人企业的关键。
  
  2006年,凭借数控领域的技术积累,广数决定进军当时还未火热的工业机器人行业,通过自主研发,几年内接连攻克下控制器、伺服驱动、伺服电机和减速器等工业机器人核心零部件,至今也仍是国内少数掌握全套工业机器人本体制造技术的企业之一。
  
  从这一点来看,广数也不同于通过并购国外技术、从而获得快速崛起以及行业领先的新时达,它走的是坚持全自主研发路线。这种“技术崇拜”也体现在其未来发展思路中。
  
  宋健说,该公司未来仍将以包括核心零部件在内的工业机器人本体研发生产为发展重心,立足产业链上游,希望巩固并不断提升技术竞争力。广州数控副总工程师李伯基也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广州数控坚持以技术作为重心,关键的考虑是未来工业机器人市场不断裂变,最终将走向充分竞争,更需具备较强成长性和竞争力应对。


  
  这与当前“冲动”的行业现状形成一定反差。
  
  当前,国产工业机器人产业火爆,但也伴随乱象,如一些企业不追求技术,但靠东拼西凑“赚快钱”,进而制造低端产能,扰乱市场。宋健认为,未来产业发展中,不管什么性质的企业,也不管最初以什么方式进入这个行业,最终的竞争都将回归技术层面。工业机器人产业洗牌或许不久就来,到时企业能否生产,要看技术积淀。
  
  广东省机器人协会会长苏汉明分析,目前工业机器人产业有所理性回归,主要原因是工业机器人研发投入太大、周期漫长,让不少早期进入期待快速收益的投机资本开始抽离。“资本、企业和地方政府都更冷静。”苏汉明说,随着国产工业机器人产业理性回归后,技术创新将成为真正的发展动力。


  
  “国货”机器人突围战
  
  今年广州数控的销售业绩有望比去年翻一番,这一增速在近两年来大致都维持在一个相同水平。这也表明,近年来,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不断提速所带来的巨大市场,对国产工业机器人企业的发展形成一股明显的推力。
  
  早前也曾分析,2015年全国有超过六成的国产工业机器人制造企业销售量较上年增长,部分龙头企业销量增速超20%。需要指出的是,即便是广数等“四小家族”,当前仍面对着一个尴尬的市场现实,即国产工业机器人的认可度较低,难以有效打开国内需求市场,进而导致旺盛的市场需求实际上更利好外资品牌。
  
  据统计显示,2015年国产工业机器人销量为2.2万台,这在中国市场总销量中仅占33%。换句话说,外资品牌牢牢把控住约70%市场份额。工信部赛迪研究院曾分析,价值份额上我国自主品牌机器人在国内市场不足10%。
  
  这一困境也直接迫使国产工业机器人企业必须追赶国外品牌技术的同时,还要在进一步抢占市场份额上有所突破,让“国货”机器人更多应用到国内制造业车间。
  
  广州数控的策略是,组建自己的系统集成团队,直面应用企业,以此寻求市场突破。此举,一方面利于解决系统集成商从惯性上青睐外资品牌、不愿尝试国产机器人的问题;另一方面,接通机器人企业和应用企业的沟通桥梁,利于调整机器人研发生产。
  
  “广州数控并不是想做到本体生产和系统集成全包,重心还是本体,只是兼着做一点集成,未来也希望能在技术和市场,本体和集成之间探索达到一种平衡。”宋健说,广州数控此举借鉴的是日系工业机器人企业,比如“发那科”就是采取这一市场策略。
  
  另一方面,除“复制”日系企业的市场策略,广州数控还瞄准3C等国内制造业的细分领域,加速研发生产更具适应性的产品,抢占这些过去被外资巨头忽略的市场。今年广州数控就在过去大负载工业机器人的基础上,针对3C产业需求,研发出一台小型三公斤多关节机器人。“这个市场就在眼前摆着,国产工业机器人企业不及时跟进的话,迟早会被外资企业占领。”宋健说。
  
  李伯基则表示,广州数控以本体为重心,兼顾系统集成,也意在避免脱离市场,尤其未来将进入更多细分市场,进行一定的集成业务可更好打通机器人本体研发生产与应用。
  
  值得注意的是,记者还发现,近年不少国产工业机器人企业涌入珠三角,考虑的亦是靠近需求,更有效打开市场。

    投稿箱:
        如果您有机床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 邮箱:skjcsc@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