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机床工具企业提供深度市场分析                     

用户名:   密码:         免费注册  |   申请VIP  |  

English  |   German  |   Japanese  |   添加收藏  |  
沈阳机床

车床 铣床 钻床 数控系统 加工中心 锻压机床 刨插拉床 螺纹加工机床 齿轮加工机床
磨床 镗床 刀具 功能部件 配件附件 检验测量 机床电器 特种加工 机器人

机器人

电工电力 工程机械 航空航天 汽车 模具
仪器仪表 通用机械 轨道交通 船舶

搜索
热门关键字:

数控机床

 | 数控车床 | 数控系统 | 滚齿机 | 数控铣床 | 铣刀 | 主轴 | 立式加工中心 | 机器人
您现在的位置:机器人> 行业资讯>机器人业现状:缺乏核心技术 玩不转只好“移情别恋”
机器人业现状:缺乏核心技术 玩不转只好“移情别恋”
2018-8-31  来源:--  作者:--


   近年来,在工业4.0及“中国制造2025”政策的引导下,中国机器人产业整体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据2018年世界机器人大会上披露的数据,2017年,中国机器人产业整体规模逾1200亿元,同比增长25.4%,增速保持全球第一。截至目前,中国工业机器人约占全球市场份额三分之一,连续六年成为全球第一大应用市场。如果按照这个时间往前推算的话,中国工业机器人成为全球第一大应用市场是在2012年。
 
  彼时,政策大力支持机器人产业发展,比如2012年科技部发布了关于机器人领域的《服务机器人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工信部印发了《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此外政府还加强了对智能装备研发的财政支持力度。
 
  因此,在2012年前后,一些上市公司开始陆陆续续涉足机器人领域,或收购、或成立自己的公司,纷纷布局。在经过数年沉浮之后,虽然当前的中国机器人市场增长速度依旧很快,但是在业内人士看来仍然处在爆发的前夜。在这段时间里,上市公司往机器人领域转型成功的有之,但是转型效果不如预期的也不在少数,其中就包括雷柏科技(002577,SZ)、东方精工(002611,SZ)等。
 
  现状:多家上市公司“移情别恋”
 
  雷柏科技涉足机器人领域时间非常早,从2007年就开始摸索非标自动化和机器人集成应用,但是直到2015年,雷柏科技才开始在财报中披露有关机器人集成业务的具体数据。其中,2015年,机器人集成业务营收为1183.4万元;2016年,该项业务营收为3810万元,增长近三倍。可是到了2017年,该项业务营收为387.8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89.82%。8月13日,雷柏科技发布2018年半年报,2018年上半年,雷柏科技机器人业务营收进一步下滑,仅为140.8万元,同比下降61.68%。对此,雷柏科技表示主要系本期机器人业务改造更新生产时间跨度较长,未能在本期确认收入所致。
 
  尽管雷柏科技对机器人业务业绩下滑做出了说明,但这也很难解释为何下滑会这么迅速。事实上,除了以上原因之外,最根本是在于雷柏科技减少对机器人业务的资金投入,并将重心重新回归到外设主业上。在这一段时间里,发生了两个典型的事件,第一,2015年雷柏科技曾计划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3.4亿元投入与机器人相关的项目,但一年多后雷柏科技以市场环境变化为由终止该次非公开发行股票事项;随后,在2017年年报中雷柏科技也表示,2018年雷柏将继续回归主业,扎实布局,逐步淡出与主业协同性趋于下降的业务板块。
 
  在这个战略指导之下,2018年上半年雷柏科技无人机业务及机器人业务营收均在大幅下降,营收占比也在大幅下降,其中机器人集成项目营收占比仅为0.60%,而去年同期占比仍为1.28%。
 
  当然,在A股市场和雷柏科技有相似经历的并不是只有这么一家。2014年,东方精工以自有资金4912万元认购广东嘉腾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20%股权,涉足机器人领域,然而最终嘉腾机器人并未达到当时所承诺的业绩承诺。
 
  不过好在2017年嘉腾机器人4名自然人股东完成了业绩补偿,但就嘉腾机器人业绩承诺的完成情况看,与东方精工收购时的预期相差甚远。而且当初东方精工承诺参股多家机器人公司,但是到目前为止只有嘉腾机器人已经落实,其曾经拟参股的利迅达和科捷龙最后都无疾而终。
 
  东方精工董秘办工作人员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整个集团和机器人有直接投资管理关系的目前只有嘉腾,从利润占比来看利润比较小,我们主要还是在智能包装设备以及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板块。”
 
  南通锻压也是如此,其在2014年1月14日以自有资金300万元设立全资子公司南通奇凡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进军机器人领域,不过近期南通锻压却把精力放在了文化传媒领域,接连收购了橄榄叶科技及亿家晶视70%股权,还把公司名称由“南通锻压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江苏紫天传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突出其传媒属性。另一方面,在2017年年报中,南通奇凡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营业收入仍为空白。紫天科技董秘办工作人员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虽然机器人行业发展快,但是每个企业的发展是不一样的,机器人业务暂时不做,主要是往传媒方面转型。
 
  症结:缺乏核心技术
 
  据2018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公布的相关数据,2017年我国机器人产业规模为近70亿美元,预计2018年将达到87.4亿美元。自2013年以来,年平均增长率达到29.7%,成为全球机器人产业规模稳定增长的重要力量。特别是在工业机器人领域,去年我国首次突破10万台,超过13万台,同比增长68.1%。今年1至6月,工业机器人累计生产近7.4万台,同比增长23.9%。
 
  以雷柏科技从事的机器人系统集成为例,从产业链的角度看,机器人本体是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基础,而下游系统集成则是机器人商业化、大规模普及的关键。系统集成的壁垒相对本体较低,但其市场规模要远远大于本体市场,因此,被誉为机器人产业链最赚钱的系统集成市场得到不少企业的青睐。根据行业调研组织MIR收录的610家系统集成商的数据,其机器人销售业绩,能够占到整体中国机器人行业的70%以上。
 
  国际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联盟创始人兼执行主席罗军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指出,做集成、做服务实质上就是对传统产业化的改造。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正在向自动化、智能化转变,转型升级还需要30年,但是目前一些从事机器人系统集成的厂商仍面临一些困难。
 
  “这个方向是可以的,没玩好,我觉得还是缺乏核心技术。整个企业生产链条上的改造是复杂的、系统性的,也需要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另外,这个市场竞争非常激烈,比如西门子等厂商也在做这些事情。传统制造企业转型做机器人系统集成,优势并不明显。”罗军说道。
 
  此外,系统集成企业的工作模式是非标准化的,从销售人员拿订单到项目工程师根据订单要求进行方案设计,再到安装调试人员到客户现场进行安装调试,最后交给客户使用,不同行业的项目都会有其特殊性,很难完全复制。如果专注于某个领域,可以获得较高的行业壁垒,但这个壁垒也使系统集成企业很难跨行业去扩张,其规模也很难上去。再加上由于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业务大多是非标准的,可复制性较低,并且由于资金、人才等限制,很难同时进行多个项目,这也导致系统集成企业很难做大。
 
  展望:数据安全问题待解
 
  然而,人工智能的出现给中国机器人行业发展带来了转机。罗军指出,人工智能的快速崛起标志着机器人进入2.0时代。不过从目前人工智能机器人的产品来说,其在消费端的产品已经初现雏形,但是在工业制造领域仍有诸多困难需要突破,其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就是数据安全。
 
  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王宏玉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指出,人工智能在应用过程中常常涉及到很多隐私,包括个人隐私、企业隐私,现在新松机器人给用户提供的智能化生产线涵盖了这两类用户。
 
  “目前我们提供的服务,理论上可以采集用户的数据,但实际上包括机器人、产线都是断网的,不让我们采数据,因为一旦这些数据被泄露以后,所有的生产工艺包括生产秘密都泄露了,这对企业来讲是大问题。”王宏玉表示,现在人工智能不是哪儿都能用的,各种限制比较多,新松机器人也不能轻易去触碰这些底线。罗军也表示,在缺乏相应的技术支撑的情况下,企业对人工智能的到来并没有准备好。
 
  除此之外,人工智能的技术特性也使得其在工业应用上存在一定的困难,“目前人工智能所使用的图像识别及语音识别,提供的是一个概率,比如识别一个人,像的概率是90%或者70%、80%,在工业生产当中这种方式不可用,比如工业生产机器人要抓这个瓶子,一定要看到这个瓶子,它说‘可能’是个瓶子,就没法抓。”王宏玉说道。
    投稿箱:
        如果您有机床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 邮箱:skjcsc@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