毂帽鳍的节能机理分析
2016-12-13 来源:鲁东大学 交通学院 作者:齐慧博 刘业宝 张克正 胡丽芬
摘 要: 应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CFD),结合 RNG 湍流模型和动参考系计算模型(MRF),对普通桨和桨+ 毂帽鳍的敞水水动力性能进行计算,通过对毂帽鳍及螺旋桨叶片的受力情况进行研究,结合普通桨和桨 + 毂帽鳍2种情况的桨后尾流场分析,结果表明,桨后毂帽鳍上产生的推力和扭矩有限,桨 + 毂帽鳍的节能机理主要是利用毂帽鳍削弱了毂涡,改善了桨后流场周向速度,提高了前桨的推力,从而提高了效率。
关键词:螺旋桨;毂帽鳍;节能机理;计算流体力学
0. 引 言
船舶运输在我国交通运输中占有很大比例,消耗能源较多,因此,船舶节能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对降低船舶能耗和减少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外对船用节能装置的研究较多,研究表明,螺旋桨毂帽鳍就是一种有效的节能装置。本文应用 CFD 方法对螺旋桨毂帽鳍的水动力性能进行预报,并与不加毂帽鳍的螺旋桨的水动力特性进行比较,分析了毂帽鳍的节能机理。
1 .控制方程与湍流模型
1)控制方程
在相对坐标系中,敞水条件下的螺旋桨绕流呈现定常流动状态。RANS 方程是粘性流体运动学和动力学的普适性控制方程,所以本文以 RANS 方程为求解螺旋桨水动力性能计算的基本方程,其形式如下[1]:


2 .计算模型的建立
本文所选取的母型桨为 B 4-70 型桨,普通桨与毂帽鳍的主要几何参数如表 1和表 2 所示。
表 1 B 4-70 螺旋桨的几何参数

采用 Fortran 语言根据螺旋桨及毂帽鳍型值编程建立几何模型,与 Gambit 相结合建立螺旋桨及桨 + 毂帽鳍计算模型[ 3 ], 所建立的桨 + 毂帽鳍的模型如图 1所示。选用的控制域为圆柱形控制域,控制域与计算对象的大小关系为:控制域直径不得小于计算对象直径的 3 倍,长度不得小于计算对象长度的 5 倍,由于计算所采用的螺旋桨的直径为 0.24 m,长度为 0.17 m,因此为了减少控制域壁面对螺旋桨产生影响,以使计算结果的精确度不受控制域影响,所选用的控制域直
表 2 毂帽鳍的几何参数


图 1 毂帽鳍螺旋桨模型
径定为 0.8 m,长度定为 2.4 m。同时,为对螺旋桨附近的网格进行加密,在螺旋桨外建立一个小的圆柱域,比螺旋桨稍大,在圆柱域内部可以进行网格细化[4]。建立的控制域如图 2 所示。

图 2 螺旋桨毂帽鳍及整个流域三维图
由于螺旋桨桨叶以及桨毂的几何表面比较复杂,不规则,采用结构化网格困难较大,因此本文在计算过程中采用非结构化网格。非结构化网格方法对数值求解流动问题非常有效,有限控制体采用的单元可以为任意形状,具有良好的贴体性及自适应性,并且网格生成比较容易[4]。桨 + 毂帽鳍表面的网格划分情况如图 3 所示。在对螺旋桨进行敞水性能计算过程中,敞水螺旋

图 3 螺旋桨毂帽鳍表面网格划分
桨的水动力性能,如推力系数、转矩系数在螺旋桨稳定后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在进速系数固定的情况下为一定值,因此,在这种定常情况下,本文选取动参考系模型(MRF)[5]。敞水螺旋桨性能:

在设置边界条件时,入口的边界条件设为速度入口(VELOCITY-INLET),给定均匀来流的速度大小;出口的边界条件设为自由出口(OUTFLOW)。螺旋桨表面满足的边界条件必须为不可穿透,无滑移,因此,螺旋桨及大域的边界条件均设为壁面边界(WALL)。
3 .敞水螺旋桨和桨 + 毂帽鳍螺的受力比较
本文在计算时,选取的进速系数分别为 0.3,0.5,0.7,0.9,螺旋桨转速定为 300 r/min,通过改变来流速度来对进速系数进行调整。经过计算,得出了在不同的进速系数下普通螺旋桨和桨+毂帽鳍(带鳍桨)的水动力性能,根据公式(4)~式(8)计算出了推力系数,转矩系数和效率[6]。普通螺旋桨和桨+毂帽鳍性能如图 4 所示。

图 4 桨 + 毂帽鳍与普通桨的水动力性能曲线
由图 4 可以看出,桨 + 毂帽鳍的推力系数要大于敞水桨,而转矩系数比普通桨略有减少,使得桨 + 毂帽鳍的效率增加。
4. 毂帽鳍的受力分析
进一步分析毂帽鳍性能,对毂帽鳍的水动力性能进行研究。毂帽鳍表面的受力分布如图 5和图 6 所示。由图 5和图 6 可看出,毂帽鳍叶面受力较小,叶背受力较大,而鳍两侧的受力较大、较小位置主要集中在叶根的导边处。

图 5 毂帽鳍表面受力分布图

图 6 单个鳍叶面和叶背的受力分布
经过计算,得出毂帽鳍在不同进速下沿x方向的受力曲线和绕x轴的转矩如图 7 所示。由图 7 可看出,毂帽鳍在x方向上的受力为阻力,绕x轴的转矩与桨叶转矩相反,对毂帽鳍叶片进行受力分析如图 8 所示。
由于毂帽鳍的叶背受力大于叶面,因此毂帽鳍的受力方向指向叶面,将力沿轴向和径向进行分解,轴向的分力产生阻力,而径向的分力产生力负弯矩。但毂帽鳍上的推力和扭矩值较小。

图 7 毂帽鳍水动力性能曲线

图 8 毂帽鳍受力分析图
5. 尾流场分析
分别对桨 + 毂帽鳍及普通桨后的流场进行监测,如图 9和10 所示。
图 9和图 10 分别为有毂帽鳍情况下和没有毂帽鳍情况下桨毂后距螺旋桨中心 0.32 D 处截面的轴向速度,径向速度和周向速度分布图。由2种情况下的相互比可看出,安装毂帽鳍情况下桨毂后截面的向诱导速度和径向诱导速度与普通螺旋桨桨毂后的情况相差不大。而安装毂帽鳍对桨毂后的周向诱导速度影响很大,普通螺旋桨桨毂后的周向诱导速度在桨毂中心处的转速最大,即毂涡较大;在安装毂帽鳍情况下,桨毂中心的周向诱导速度明显减小,而在毂帽鳍半径位置处的周向诱导速度最大,这也是导致毂帽鳍叶背受力大于叶面的原因。

图 9 毂帽鳍后的流场分布

图 10 普通桨毂后的流场分布
6. 结 语
本文应用 CFD 方法对桨 + 毂帽鳍和普通桨的水动力性能进行计算,分析毂帽鳍的节能机理。分析表明,桨后毂帽鳍上产生的推力和扭矩有限,桨+毂帽鳍的节能机理主要为改善了桨后流场周向速度,提高了前桨的推力,从而提高了效率。
投稿箱:
如果您有机床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 邮箱:skjcsc@vip.sina.com
如果您有机床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 邮箱:skjcsc@vip.sina.com
更多相关信息
- target=_blank> 航空发动机内部损伤智能诊断系统研制
- target=_blank>世界级冲压车间技术
- target=_blank>发动机火花塞的使用与维护
- target=_blank> 280机车柴油机曲轴在船舶领域运用可靠性研究
- target=_blank>基于拟动力学的航空发动机主轴滚子轴承热弹流润滑分析
新闻资讯
| 更多
- target=_blank>MB2120B型数控内圆磨床电主轴变频器的改造
- target=_blank>【雷尼绍】RESOLUTE™与MELSERVO-J5强强组合,实现更快速、精确、可靠的运动控制
- target=_blank>NSK开发低摩擦轮毂单元轴承 可增加电动汽车续航里程
- target=_blank>T68卧式镗床进给系统的数字化改造
- target=_blank>AGV+协作机器人在零件数控机床加工上下料中的应用
- target=_blank>2020年7月高端装备制造业、工业机器人,行业运行简述
- target=_blank>浅谈线切割机床中走丝与慢走丝
- target=_blank>ANCA整体PCD铣刀 —— 提高生产效率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 target=_blank>伊斯卡,不止专注于金属加工
- target=_blank>EMAG成功收购Scherer Feinbau(舍勒公司),极大扩展了公司产品范围以及客户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