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机床工具企业提供深度市场分析                     

用户名:   密码:         免费注册  |   点击 进入企业管理  |   申请VIP  |   退出登录  |  

English  |   German  |   Japanese  |   添加收藏  |  

车床 铣床 钻床 数控系统 加工中心 锻压机床 刨插拉床 螺纹加工机床 齿轮加工
磨床 镗床 刀具 功能部件 配件附件 检验测量 机床电器 特种加工 机器人

TPI
搜索
热门关键字:

数控机床

 | 数控车床 | 数控系统 | 滚齿机 | 数控铣床 | 铣刀 | 主轴 | 立式加工中心 | 机器人
      用户频道:    应用案例 |  汽车 |  模具 |  船舶 |  电工电力 |  工程机械 |  航空航天 |  仪器仪表 |  通用机械 |  轨道交通 |  发动机加工 |  齿轮加工 |  汽轮机加工
您现在的位置:数控机床市场网>资讯中心>行业资讯
应用场景逐渐成熟,机器人行业迎来重要窗口期
2021-10-8  来源:-  作者:-  访问量:

 
        机器人正以越来越快的速度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在酒店提供咨询送货服务、在餐厅传送菜肴、在工厂车间搬运货物、在手术室精细操作……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执行理事长宋晓刚接受经济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我国机器人产业快速蓬勃发展,当前已进入重要窗口期。“十四五”期间,自主机器人品牌要抓住这个机会,尽快把产业链薄弱环节补上,把“卡脖子”问题解决,实现高质量发展。

        应用场景逐渐成熟

        我国机器人的研发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但从2010年才开始产业化进程。在产业化带动下,整个行业开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在2021世界机器人大会开幕式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表示,2020年中国机器人产业首次突破千亿元,中国已成为支撑世界机器人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辛国斌介绍,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已连续8年稳居全球第一,2020年装机量占全球总量的44%。同时,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的发展潜力也开始释放,2020年全国规模以上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制造企业实现营业收入529亿元,同比增长41%。

        “目前,我国自主品牌的机器人已经在研发设计、关键零部件、整机集成应用、标准检测认证等方面初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基本能够满足我国工业量大面广的基本需求。”宋晓刚表示。

        宋晓刚分析,一方面我国制造业的规模世界最大、工业门类最为完整,已经具备向高质量制造发展的能力和基础;另一方面,随着我国人口红利下降,用工成本增长,倒逼各行各业向智能化转型。在高质量发展和转型过程中,我国制造业对机器人产业产生了极大的市场需求。此外,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导致无人化、少人化的趋势更为明显,加大了市场对机器人的需求。

        在服务机器人领域,智能社会和智慧家居这两个主要的方向也呈现增长态势。

        “我国是人口大国,无论是社会服务还是居家服务,潜在的市场显而易见。”宋晓刚预测,随着越来越多的服务机器人进入家庭,承担起清洁、教育、陪伴等任务,服务机器人很快会出现爆发式增长。

        机器人产业的领军企业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曲道奎认为,近年来机器人在服务、医疗、健康、教育、安全等领域逐渐发展和壮大,未来这些市场的规模很有可能要快速超过工业机器人的市场。

        定价和产能面临挑战

        随着机器人市场蓬勃发展和新风口不断涌现,机器人赛道的资本市场热度前所未有。据天眼查数据的不完全统计,今年1月至8月,我国机器人产业有60余起融资事件,涉及金额超120亿元。

        近两个月,机器人市场更是热闹,几家知名企业纷纷跨界推出机器人产品。8月10日,小米展示了仿生机器人CyberDog“铁蛋”;8月20日,特斯拉宣布将推出一款人形机器人“Optimus”;9月7日,小鹏汽车发布了首款机器马“小白龙”。

        然而,机器人企业面临的困境也不容忽视。正如宋晓刚所说,在机器人产业上游最重要的三大零部件——减速器、伺服电机和控制器方面,我国相关领域的技术水平都在进步,基本能够满足自主品牌在中低端应用中的需求,但要向高端发展,关键零部件还需要再提升。

        核心零部件高度依赖进口,导致大量的利润被海外零部件公司蚕食。更遗憾的是,自主品牌不仅在成本上不占优势,价格也比国外品牌低,所以整体盈利能力不高,而这又直接影响企业的研发投入。

        “目前,已经有一些企业开始采用国内的关键零部件。”宋晓刚表示,这也是有一个窗口期,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把关键零部件提升上去,降低零部件成本,保证产品研发和生产周期。

        同时,他认为,从产能规模来讲,我们与国外也有差距。比产能更重要的是要确保批量产品的可靠性和一致性,而这正是自主品牌要解决的一个弱项。不过,现在的发展态势非常好,在焊接机器人、协作机器人、小型多关节机器人等领域,一些主要企业的产能布局都在提升。

        曲道奎认为,随着我国机器人市场不断扩大,资本市场蓬勃发展以及应用技术日渐成熟,我国机器人产业要从过去的“战略跟随”转向未来的“战略引领”,在很多产品技术上实现“并跑”甚至“领跑”。

        细分市场有超越机会

        9月27日,海康机器人发布新一代移动机器人(AMR)架构平台“智能基座”。

        移动机器人被认为是近几年机器人产业最大的风口。海康机器人公司副总裁兼AMR业务部总经理吴永海介绍,目前海康机器人AMR业务累计服务全球客户数超1500家,交付AMR超30000台。

        自主品牌深耕细分赛道的优势愈加凸显。正如泰合资本副总裁马晔赟所说,机器人公司真正稳固的护城河来自行业认知、成本优势与产品矩阵。未来的头部机器人公司,应当从“设备供应商”转型为“解决方案与服务提供商”。

        任何一个细分领域都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宋晓刚表示,这又是一个窗口期。国外品牌目前主要是做通用型机器,不过一旦国外品牌盈利能力下降,它们就会在细分领域发力。自主品牌最大的优势就是本土优势,便于研制出细分市场更需要的机器人产品和零部件,形成自己的知识产权,或者通过创新实现追赶、并跑甚至领跑。

        “在机器人行业中,中国可以做得比国外更好,新一轮产品迭代为我们创造了这种超越的机会。未来龙头企业要更多聚焦平台性技术,隐形冠军要细分市场,核心部件要跟上全球的发展趋势,形成全面支撑。”曲道奎对国产机器人的未来充满信心。

        机器人产业的发展需要完善的产业链和需求环境,因此,机器人产业园在我国机器人发展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据不完全共计,剔除机器人企业以自用为主的园区后,2020年全国机器人产业园数量已超过85家。

        宋晓刚表示,机器人产业的发展需要行业和地方共同协力,一些制造业比较集中的区域,如果能够真正结合本地转型升级的需求,打造机器人产业链,有助于机器人企业发展。但有些地区存在盲目上马机器人产业园的现象,相关部门要加以指导和规范,避免造成大量的土地、资金等资源浪费。

    投稿箱:
        如果您有机床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 邮箱:skjcsc@vip.sina.com
更多相关信息
  • target=_blank>瑞萨电子面向汽车电子应用推出高精度、高性价比压力传感解决方案
  • target=_blank>打造湾区智能制造大工业平台
  • target=_blank>通用汽车展示全新电机 为纯电动未来提供动力
  • target=_blank>波音预测未来20年中国将需要8700架新的民用飞机
  • target=_blank>京东工业品与永恒力叉车达成合作,大型机械设备实现线上定制
名企推荐
山特维克可乐满
哈斯自动数控机械(上海)有限公司
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
哈挺机床(上海)有限公司
北京阿奇夏米尔技术服务有限责任公司
陕西秦川机械发展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