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全力加快新型工业化建设进程
2月25日,大连市召开2023年全市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大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江滨介绍,大连市2022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1%,全年完成工业投资460亿元,同比增长约11%。2023年将积极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工业体系,全力打造大连新型工业化建设升级版,为当好新时代东北振兴“跳高队”“辽沈战役”急先锋做出积极贡献,全年预期完成的主要指标是: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

大连重工研制的“C”型折返式双车翻车机 王丽娜摄
2022年,大连工信部门梳理“三篇大文章”重点项目240项,总投资3476亿元。其中,“原字号”项目67项,“老字号”项目115项,“新字号”项目58项。全市高位统筹,加快布局建设万亿级绿色石化产业集群,项目化、清单化绘制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路线图。芳烃烯烃产业链龙头项目有序推进,恒力聚酯园开工建设,恒力石化加速成为世界一流平台型化工新材料研发与制造企业;中石油大连石化西中岛易地升级改造项目签订协议,标志着有着90年辉煌历史的大连石化启动由“燃料型”企业向“化工型”企业的升级蜕变。中触媒、科利德、中科催化等一批精细化工领域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蓬勃发展。以实施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等三年行动计划为牵动,加快推进数字赋能,累计建成60个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大连机车完成搬迁,新厂区首次应用了数字孪生技术,建成的数字化焊接车间实现由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的转型升级。大船集团易地建设升级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已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着力打造现代化高端船舶制造基地,深化央地合作,助力太平湾合作创新区发展;通用技术大连机床逐步恢复生机,企业订单和产能逐步得到释放,实现扭亏脱困;华锐重工成功研制全球单机容量最大的18兆瓦海上风电机组铸件;大船集团建造的全球首艘LNG双燃料动力超大型原油船、大橡塑公司研制的新型PVC四辊压延医用薄膜生产线等正式交付;一汽大柴 13 升发动机项目签约落地并开工建设;瓦轴集团投资8亿元的风电主轴轴承项目开工建设,打破国外垄断。产业发展品牌化愈加凸显,大连瑞光、大杨集团入选工信部重点培育纺织服装百家品牌榜单;大连锦尚天华“旋律婚纱”、大连启新“危险气体安全预警智能工装”等4件产品上榜“2022年度十大类纺织创新产品”。
支持企业建设研发机构,新认定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均为30家,其中省级分别为9家和6家;鼓励企业实施技术创新项目,84个项目列入辽宁省企业技术创新重点项目计划;4个项目入选辽宁省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工业设计服务项目名单。
新增21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29家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1家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75项省“专精特新”产品(技术),分别累计达到74家、169家、129家和461项。落实国家奖补政策,对8家重点国家级“小巨人”企业和2家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给予奖补。新增4家企业获评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总数达到17家,居东三省之首,占全省53%。
5家企业入围国家级绿色制造企业公示名单,9家企业获评省级绿色制造名单企业,32家企业通过省级绿色制造名单企业复核。目前,全市共有国家级绿色工厂14家、省级绿色工厂41家。

重工装备集团研制的大型船用曲轴吊装中 刘宇晨摄
2023年大连将积极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工业体系,全力打造大连新型工业化建设升级版,为当好新时代东北振兴“跳高队”“辽沈战役”急先锋做出积极贡献。
大连目前梳理出大项目383项,总投资2816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25亿元。其中,续建项目264项,新建项目107项,储备项目12项。重点推动SK海力士非易失性存储器、恒力石化160万吨/年高性能树脂等在建项目加快建设进度,争取早日建成投产。发挥重大项目专班协调推进机制,做好大石化易地升级改造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年内开工,推动大船集团易地建设升级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用好各类政策性工具,支持企业设备更新改造投资,实施新一轮企业改造升级,以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为主攻方向,打造一批标杆企业和标志性产品。
发展壮大优势产业集群。围绕全市“2+2+2”产业集群发展布局,加快打造万亿级绿色石化产业集群、2千亿级高端装备产业集群、2千亿级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1千亿级新一代汽车产业集群和1千亿级中高端消费品产业集群。
2023年将积极推进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着力打造协同创新载体,建立培育库,加强重点领域创新中心创建指导。积极对接全省制造业创新中心规划布局,围绕储能技术等领域打造后备梯队。认定一批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争取省工业设计、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等方面资金政策支持。
推进工业领域碳达峰。制定实施《大连市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着力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加快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积极推行绿色制造。发挥绿色制造体系在节能降碳中的引领作用,进一步加大培训和宣传力度,争取政策支持,积极培育国家级和省级绿色工厂、绿色设计产品、绿色工业园区和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带动全行业绿色低碳化转型。加快实施节能降碳改造升级。鼓励企业对标能耗限额标准先进值,加快节能装备技术产品推广应用。指导企业推动制造业主要产品工艺升级与节能技术改造,严格执行重点用能设备强制性国家标准,不断提升工业产品能效水平。强化节能监督管理。组织开展工业专项节能监察,制定日常节能监察工作计划,聚焦重点企业、重点用能设备,加强节能法律法规、强制性节能标准执行情况监督检查,依法依规查处违法用能行为,跟踪督促、整改落实。全面实施节能诊断,推进企业节能降耗、降本增效,助力工业节能提效再上新台阶。(马永和)
投稿箱:
如果您有机床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 邮箱:skjcsc@vip.sina.com
如果您有机床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 邮箱:skjcsc@vip.sina.com
更多相关信息
- target=_blank>你所不知道的电机转子位置传感器
- target=_blank>美国2月综合PMI创8个月新高
- target=_blank>英国将加入欧盟下一代旋翼机计划
- target=_blank>全心全域全服务,徐工大型成套矿业装备批量出口
- target=_blank>异形激光焊接机器人有效提高农业机械产品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