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门子战略大转移,血管介入机器人行业掀起大论战!
5月10日,西门子医疗发布2023财年第二季度季报,并宣布将停止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在心脏病领域的业务。
一石激起千层浪。看到这一消息,有人迅速发布“西门子将退出血管介入机器人”的新闻;有人发表“早就知道血管介入机器人解决的是伪需求”的观点;有人趁势传播、放大悲观情绪。
但是,作为一个跟踪了血管介入机器人2年的“新嫩”业内人士,笔者不相信血管介入机器人是“伪赛道”。果然,在查询财报后发现,西门子医疗的决定是: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从心脏病领域撤出,将其重点放在神经介入手术。目前,西门子医疗已经开始着手研发新一代机器人平台,以期在关键的卒中发病早期为患者带来有效治疗。
现在,许多媒体常常声称鼓励原始创新、支持国产创新,但是,当海外某企业或某产品遭遇挫折和瓶颈后,就开始集体唱衰相关行业。貌似海外企业已经代表了某技术或某产品的天花板,国产企业、国产技术永远只能是模仿者、跟随者。
事实上,如今国创原始创新已经进入深水区,如PFA消融系统、一次性内窥镜、介入式人工心脏、高分子瓣膜、血管介入机器人等技术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甚至已开始引领全球细分行业发展。而当我们拥有了领先全球的技术时,我们也应当拥有引领全球的自信和底气。
回到正题,西门子CFO Jochen Schmitz表示:“我们已经将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变为研发项目,就像其他所有研发项目一样,这是一个非常非常有吸引力的领域。”
西门子医疗中国也在5月11日迅速做出了回应。西门子医疗始终相信介入手术机器人技术将在未来血管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未来,西门子医疗将专注血管介入机器人在神经介入领域的应用。
西门子医疗中国的内部人士披露:我们会配合总部的产品线规划,更加专注神经方向的市场培育,暂停心脏领域原有机型的供货。同时,由于中国区一直在落地本士化的创新应用,因此我们会配合总部参与到产品生命周期的管理中去,做出更符合广大中国市场临床需求的新产品平台。
2019年,西门子医疗以总价11亿美元收购血管介入机器人企业Corindus Vascular Robotics,其血管介入机器人的应用术式主要为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本次从心脏病领域撤出,布局神经介入领域,使西门子医疗损失约3.59亿美元(无形资产)。
以此来看,西门子医疗仍然看好并计划继续布局血管介入机器人。只不过,其血管介入机器人项目的整体估值将有一定程度缩水。
本文主要观点:
1、西门子医疗停止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心脏病业务的背后原因是产品力;
2、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不是伪需求,有显著的临床价值;
3、国产企业扛起大旗,开始引领全球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行业发展。
停止血管介入机器人心脏病业务的背后原因是产品力
在官方通稿中,西门子医疗宣布停止血管介入机器人在心脏病领域的业务,原因是旗下Corindus血管介入机器人“没有达到预期”。
这一消息扩散之后,爱博医疗机器人联合创始人任文永评价道:“本次事件对于仿制Corindus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仅做PCI手术的国内企业而言是灭顶之灾,但对于那些真正理解中国市场、了解临床场景并用心做产品的国内创业公司,正是崛起的机会。”
站在西门子医疗的角度,将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的重点转向神经介入,或许是因为其在心脏介入方面没有达到预期,因而希望将目光转向对手术操作精度要求更高、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更能体现出精准性价值的神经介入赛道。
对于西门子医疗的决定,一众国产血管介入机器人企业几乎一致的认为:这是因为Corindus血管介入机器人的产品力不足,导致市场开拓不力,从而转为研发项目,重新做产品。
奥朋医疗总经理刘奕琨表示:血管介入手术发展至今仅有30多年历史,血管介入机器人则是约17年历史。在两个均处于早期的市场,全球第一个获批应用的血管介入机器人并未满足临床需求。
唯迈医疗创始人杨贺也对此观点表示认可,Corindus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没有力反馈系统,不可对进入人体的导丝、导管所产生的阻力进行探测,有一定安全性风险。以往,人手执行手术时可感知导丝、导管等耗材的反馈,遭遇风险后术者可紧急停止,有一定安全性保护措施。
同时,血管介入手术有较高的技术门槛,对医生的经验具有依赖性。若失去了力反馈,丧失了长期锻炼出的“手感”,术者还需重新适应,学习及使用成本较高。
杨贺还表示:“Corindus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对于耗材太过挑剔,只能使用指定型号的耗材。这对于医院及患者而言均提高了使用成本,降低了其产品的易用性。”
爱博医疗机器人联合创始人任文永补充道:“Corindus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对导丝、导管的操控性有限,其仅能解决PCI手术全流程中的某个环节,如放支架,而无法递送导管,无法辅助手术的全部环节,且该产品在架构上没有拓展为全流程手术辅助的可能。”
总结来看,缺乏力反馈技术限制了Corindus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的安全性,对耗材的挑剔限制了其易用性和通用性,对术式的挑剔限制了其使用体验。叠加在一起就导致Corindus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在医院和临床推广上受限。
因此,国内多家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企业认为:西门子医疗的观点是“赛道很好,产品重做”。
回应质疑,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价值何在?
当西门子医疗宣布停止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在心脏病领域的业务后,有人表示早已看到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解决的是伪需求。
对此,动脉网采访了国内多家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企业来回应质疑。我们认为,或许,现有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尚不能完全满足临床需求,但国内外创新企业却在不断发展技术,迭代产品,并根据临床场景研发、优化产品。预计随着时间的推移,颠覆性的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终将出现。
从患者角度看,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具有较人手更高的精准性。通过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医生可实现更精准的操作,提供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减少穿孔或夹层等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基于更精准的毫米级操作,患者可避免过量使用更多心脏支架,减少后期的对应并发症风险。
另外,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让远程手术成为现实。这对于身处医疗资源匮乏地区的有救治时间窗限制的脑卒中等患者有巨大价值。
业内人士表示:“国内有约1300万脑卒中患者,且大部分集中于基层市场。急性脑卒中有极高的救治时间窗限制,患者需在短期内及时获得治疗,否则将有生命危险。但是,在基层医院,医疗资源缺乏,医疗能力有待提高。通过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则可由专家为身处基层医院的患者远程实施手术。”或许,这也是西门子医疗将目光重点放在神经介入领域的原因之一。
从医生看,血管介入手术的操作难度大、精准度要求高、培训周期长、职业黄金时间短。血管介入手术需要医生在术前明确介入血管的入路、完成相应血管造影,确认病变部位、性质以及病变程度,还需要医生结合血管二维图像以及自身解剖学知识,构筑出血管的三维模型,才能最终依据手感和经验进行手术操作。因此,血管介入医生的培训时间较长,且血管介入医生的职业黄金时间仅有约10年。
唯迈医疗创始人杨贺还表示:“血管介入手术的治疗效果受术者经验影响大,且血管介入手术的非标化和术者手法的不确定性,使得手术存在一定风险。”
若使用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医生可在导管室外坐着开展手术,无需再穿铅衣,延长医生的职业寿命。同时,基于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的自动化、智能化、标准化功能,血管介入手术的学习难度大幅降低,医生的培训周期显著缩短,低年资医生的手术水平可大幅提升。
总的来看,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可帮助患者提高手术安全性、减少并发症、获得更好地临床效果,并使患者在基层医院即可得到及时救治;可帮助医生减少辐射、缩短学习曲线、提高手术水平、提升处理复杂病变的能力,并延长职业寿命,增加社会医疗资源供应。
投稿箱:
如果您有机床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 邮箱:skjcsc@vip.sina.com
如果您有机床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 邮箱:skjcsc@vip.sina.com
更多相关信息
- target=_blank>博世创投投资AutoCore.ai 高性能汽车中间件正加速发展
- target=_blank> 载誉归来 台达在“中国自动化产业年会”四大领域收获奖项
- target=_blank>西门子与铂力特达成战略合作,以数字化技术推进增材制造规模化发展
- target=_blank>让机械臂在“人造太阳”中精准运行,武汉精华研发交付全球载重最大机器人“关节”
- target=_blank>中国风电龙头赴欧到访斯凯孚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