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机床工具企业提供深度市场分析                     

用户名:   密码:         免费注册  |   申请VIP  |  

English  |   German  |   Japanese  |   添加收藏  |  
沈阳机床
车床

车床 铣床 钻床 数控系统 加工中心 锻压机床 刨插拉床 螺纹加工机床 齿轮加工机床
磨床 镗床 刀具 功能部件 配件附件 检验测量 机床电器 特种加工 机器人

车床

电工电力 工程机械 航空航天 汽车 模具
仪器仪表 通用机械 轨道交通 船舶

搜索
热门关键字:

数控机床

 | 数控车床 | 数控系统 | 滚齿机 | 数控铣床 | 铣刀 | 主轴 | 立式加工中心 | 机器人
您现在的位置:车床网> 行业资讯>上海:“十三五”打造国际高端智造中心
上海:“十三五”打造国际高端智造中心
2016-9-14  来源:中国工业报  作者:-

     

      

   图为上海宝钢集团生产线一角。 (尚 进 摄影)
 
  记者日前从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上海市制造业转型升级“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公布。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负责人介绍,根据《规划》提出的目标,到2020年,上海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力争保持在25%左右,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达到20%左右,综合竞争力迈入世界先进水平行列,实现上海制造向上海智造、上海速度向上海质量、上海产品向上海品牌的转变。把上海打造成为具有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全要素生产率的国际高端智造中心之一。
 
  对标“中国制造2025”
 
  上海市经信委主任陈鸣波介绍,《规划》结合上海实际,直接对标“中国制造2025”战略,对接产业前沿发展领域,提出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装备、生物医药与高端医疗器械、高端能源装备、节能环保等九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一是聚焦集成电路、下一代网络、高端软件与信息服务、增材制造装备、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新材料等领域,培育新的增长点。
 
  二是承担国家战略,大力发展航空航天、海洋工程装备、核电装备等战略重点,参与国际产业合作与竞争。
  
  三是加强科技前瞻性布局与产业化联动,培育量子通信、工业互联网、先进传感器与物联网等新兴领域,实施一批产业创新专项,力争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和产业化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同时,改造提升传统优势制造业,延伸产业链和价值链,形成发展新优势。如汽车产业大力发展高端自主品牌新车型,突破驱动电机、汽车电子、智能控制等“三电”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实现产值6000亿元;钢铁产业提升优化精品钢材,实现产值1100亿元;化工产业发展高端精细化工,船舶产业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端船舶产业基地;都市产业加快向文化创意产业转型升级,建设国际时尚之都和设计之都。
 
  其次,以重大项目为引领,提升投资质量和效益,推进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等百亿级项目,新能源汽车、航空发动机、船舶海工等10亿元以上项目,以及一批亿元项目开工建设。通过重点项目实施,预计到2020年,新一代信息技术、汽车产业各增产值1000亿元左右,智能制造装备、新材料、航空航天、节能环保、都市、化工产业各增产值500亿元左右,生物医药与高端医疗器械、高端能源装备和船舶产业各增产值400亿左右,为完成制造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力争保持25%左右的目标提供支撑。
 
  集约集聚集群发展
 
  对于战略性制造业的具体空间分布,《规划》也作了详细说明,按照上海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要求,上海制造业坚持集约集聚、集群发展,根据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环境容量等因素,优化发展布局。郊区集聚发展先进制造业,中心城区优先发展高附加值都市型工业和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形成“创新引领、带状分布、集群集聚”的产业空间布局。
  在创新引领方面,上海将张江、紫竹、杨浦、嘉定、漕河泾、临港等科技创新中心作为重要载体,集聚创新要素,加快成果转化,营造充满活力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逐步成为原创技术和高新技术产业的策源地之一。
 
  在注重带状分布方面,沿崇明(长兴岛)、浦东、奉贤、金山,顺时针运笔,可以画出一条沿海的产业带,《规划》将其定位于“世界一流的先进制造业集聚发展带”;而在内圈,从嘉定、青浦,到闵行、松江,同样画出一条弧形产业带,即“国际领先的制造业转型升级示范带”。
 
  在注重集群集聚方面,上海将推动临港、化工区、长兴岛、祝桥等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促进产业联动发展,打造一批参与全球产业竞争、体现上海制造业能级水平的高端特色产业集群。提升嘉定汽车、宝山钢铁、金山石化等传统优势产业基地;推动桃浦、南大、吴淞、高桥、吴泾等地区整体转型及结构调整;鼓励各区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
 
  持续改善工业园区产出效率
 
  就上海制造业“十三五”期间对产业园区有哪些创新举措,上海市经信委副主任徐子瑛在接受中国工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正在进一步深化和研究上海工业区转型的整体方案,“十三五”期间,上海工业区转型主要围绕八个字———“创新、集聚、集约、升级”。
 
  徐子瑛认为,工业园区是制造业发展的基础和载体,也是上海落实“十三五”规划以及建设全球有影响力的科创中心的重要保障。经过“十二五”的转型和培育,上海工业园区在集聚方面得到了进一步提升。2015年上海市工业园区工业总产值为2.6万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80%,从土地绩效来看,单位每平方公里的土地产出由2010年的56亿元提高到2015年的67亿元。
 
  “十三五”期间,在上海土地比较紧缺的情况下,如何进一步提升和打造上海工业园区的能级和水平,成为上海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因素。根据《上海市制造业转型升级“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形成一批参与全球竞争,体现上海高端制造水平的产业集群和品牌园区,打造三到五家在国际有影响力的新兴工业化产业基地,新增三家国家级示范产业基地;与此同时,建成一批各类示范区,包括10家国家级的生态工业的示范区,30家本市智能型的产业园区,以及一批区区合作、品牌联动的工业园区。
 
  《规划》明确,到2020年,上海工业园区每平方公里产出要达到75亿元,工业用地的产出效率将持续改善,实现制造业走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的总体目标。
 
  推进10个重点任务和10大工程
 
  围绕重点产业发展和整体能级提升,《规划》提出推进两化深度融合等10个重点任务和10大工程。如:
 
  实施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制造业创新中心等5大工程,上海对接国家要求,以智能制造、集成电路等为重点,促进企业、高校、科研机构联合开展产业创新研究;建设5~10家具有辐射力和影响力的国家级和市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攻克一批具有全局性影响、带动性强的关键技术。
 
  实施智能制造工程。落实国家《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推广建设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重点培育离散型、流程型等智能制造新模式;创建国家级工业互联网示范区,开展工业云、工业大数据等试点;建设形成100家标志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争创2~3家国家级智能制造公共服务平台,力争成为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基地。
 
  实施工业强基工程。对接国家部署,重点突破制约制造业发展的基础零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和产业技术基础等瓶颈,通过3~5年健身强体,为后10年上海先进制造业发展打好基础。明确强基领域的主攻方向和重点,比如密封件、轴承等。研究制定上海推进工业强基行动方案和指导目录,聚焦重点领域,组织实施工业强基项目,建设一批公共服务平台,推动整机企业和“四基”企业协同发展。
 
  实施存量资源要素盘活工程。锁定区块、锁定项目、锁定时间、锁定责任主体,综合运用法律、标准、市场及政策扶持等手段,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坚持调整淘汰与转型发展并举,建立决策支持信息系统平台,促进腾出土地集中收储、腾出厂房分类盘活,形成“新增”与“压减”同步推进的机制。完成50个重点区域调整转型,预计腾出土地6万亩,减少能源消费量200万吨标煤。

    投稿箱:
        如果您有机床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 邮箱:skjcsc@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