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机床工具企业提供深度市场分析                     

用户名:   密码:         免费注册  |   申请VIP  |  

English  |   German  |   Japanese  |   添加收藏  |  
沈阳机床
车床

车床 铣床 钻床 数控系统 加工中心 锻压机床 刨插拉床 螺纹加工机床 齿轮加工机床
磨床 镗床 刀具 功能部件 配件附件 检验测量 机床电器 特种加工 机器人

车床

电工电力 工程机械 航空航天 汽车 模具
仪器仪表 通用机械 轨道交通 船舶

搜索
热门关键字:

数控机床

 | 数控车床 | 数控系统 | 滚齿机 | 数控铣床 | 铣刀 | 主轴 | 立式加工中心 | 机器人
您现在的位置:车床网> 行业资讯>大国重“巧匠”——来自青岛制造业一线的思考
大国重“巧匠”——来自青岛制造业一线的思考
2016-10-24  来源:转载  作者:-

  从高大上的高速列车,到细小微的零部件,再到一件精致的服装,又或者是一杯醇香的啤酒,无不浸透着匠人的苦心,倾注着制造者的追求。那一件件工业制品是冰冷的,但工人会赋予它灵魂与温度。

  一个国家、一个企业的产品品质,离不开制造者的素质和情怀。这一点,在产生过许多知名品牌的青岛制造业身上,就能明显感知。
 
  匠艺——精益求精擎起“中国质量”
  
  在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钳工郭锐眼里,把活儿做出来并不难,难的是做出精品,做成艺术品。
 
  “再高端的设备,有时也比不了人工。”记者日前在车间见到他时,他把这种人的作用称作“手劲儿”。
  
  吊起、放平、液压、测量……循环往复,这个高铁转向架的组装工作,他做了十年。
 
  连接高速动车组车厢的转向架,不仅承载着列车的整车重量,还承载着列车的牵引及制动,事关安全。与转向架装配直接相关的部件有上千个,一个螺丝组装不到位,就有可能造成崩裂或松动。
 
  “有图纸,不等于就能装好。怎么装,装到什么程度,只能靠自己摸索。”郭锐说,当组装中出现一些既没有规律又搞不清楚原委的现象时,他们都会将装配数据、装配关系重新比对研究,往往要做上百次实验,只为一个零部件安装的某个参数精准度能达到小数点后三位。
  
  在青岛企业里,可以看到很多像郭锐这样的技工,传承着严守职业底线、严格执行工序标准的匠艺良知。
  
  港机制造师刘恩磊能在0.2毫米厚的蛋壳上熟练钻孔;铲车驾驶员郭凯可以装卸40吨货物,误差控制在两千分之一以内……
 
  斗转星移,传统的手工作坊早被现代工业抛进历史尘埃。然而,机器的轰鸣只能淹没陈旧的工艺技术,而无法磨灭一代代手工艺人孕育和积聚出的精工文化。
 
  制造业的生命在于质量。源自传统的精益求精、笃实专注、严谨执着、追求极致的工匠精神永不会过时,反而历久弥新,成为当代制造文化中的绚丽花朵。
 
  匠心——创新突破诠释“中国创造”
 
  平凡中铸就非凡,要靠创新突破。新时期的工匠,除了精耕细作,还应有追求卓越的劲头。
 
  如果说吊起“蛟龙号”这艘载人潜水器的是一根直径仅5毫米的绳子,你会不会诧异?然而在青岛海丽雅集团,技术中心主任黄涛和他的团队,就把这样的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深海作业充满难以预料的危险,如果“蛟龙号”发生水下故障无法升出水面,就会由这条绳缆将其吊出。原理看似简单,但绳缆的制作却是个技术活。
  
  “9000米长的绳缆,要占据蛟龙号很大的空间,既不能太粗也不能太重。”黄涛说,为了定制这条“生命之绳”,他和他的团队两个月来日夜攻关,反复进行压力、弹性、硬度等试验,最终交出一条仅108公斤的绳缆,不足“蛟龙号”重量的千分之五。
 
  一条绳子,让这个团队拥有一批“专精特新”的技术积淀,站上了中国特种绳缆的高峰。
 
  当今中国,制造业面临激烈竞争形势和爬坡转型压力,产品品种少、品质低、品牌弱,都需要在创新中求解。“工匠精神”绝不仅意味着一砖一瓦的手艺,而是包含着以创新为导向、以技术为生命、以质量为追求的时代要求。
  
  在洗衣机底部放置一个橡胶材质的抗菌高分子“智慧球”,通过摩擦和撞击即可在清洗衣物时实现桶的自洁。这项创新为海尔该型号洗衣机创下半年销售20万台的佳绩。它的发明者,并非力学、材料学专家,而是老员工孙传滨和他的团队。
  
  向900多万用户调研,征集近千个方案,孙传滨团队用了一年多的时间。仅测试智慧球运动轨迹,就做了上万次的实验。“要做就做出名堂。”他说,他们还根据用户反馈不断实现产品迭代。

  “工匠精神在于不断颠覆。”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瑞敏说,海尔有这样一群小微主,他们时刻准备着用创新颠覆现有模式,不断追逐市场风向,根据用户体验进行产品调整与转型。他们不仅是海尔的未来,更是制造业发展的潜力所在。
 
  环顾全球,制造强国的实现路径和支撑条件各不相同,但制造者的匠心始终是其中的灵魂。正如工信部部长苗圩指出的:“匠心是工匠精神的精髓,也是打造中国制造质量品牌的关键。”
  
  匠情——坚守信念铸就“中国品牌”
 
  如果说匠艺造就了质量,匠心彰显了创意,那么赋予产品温度和生命,成就品牌的,则是制造者的匠人情怀。这包含了对口碑的坚守,对用户的诚信、对高品质的执着以及对百年老店的孜孜追求。

  每一滴青岛啤酒,都要经历1800道检测工序的“千锤百炼”,才终成佳酿。
  
  某种成分略多或者略少一点,普通饮酒者可能体验不出来,但作为品酒师,必须明察秋毫。王庆娟,既是青啤的检测师又是品酒师,在她每天的工作清单上,除了酒和酿酒原料,还包括了瓶盖内垫、易拉罐等包装物件。“但凡和啤酒接触的,我都要品尝。”
 
  “一款啤酒有数千种风味物质,有的风味物质再精细的仪器也检测不出来,只能靠品酒师用舌头把关。”她说。
  
  酿酒用的大米必须是脱壳3天之内的新鲜米;生产现场酿造水每隔两小时就得品尝一次;输送酒的管道是用啤酒“刷”干净的;生产所用的压缩空气也要进行细菌检测……每一瓶青岛啤酒的背后,蕴含着外人无法想象的精雕细琢。
  
  注入了自己的心血,啤酒也变得独一无二起来。青岛啤酒公司副总裁董建军说,对品质的卓越追求,更像是一种“基因”,刻在每个青啤人的心中。
 
  至今,王庆娟每去一个地方,都买上几瓶当地啤酒,边品边做记录,看看和青啤有什么区别。“青啤就像我的孩子,我希望每个人都能够喜欢它。”
  
  精于工、匠于心、品于行。在加快制造强国建设过程中,需将匠人情怀融入现代工业生产与管理实践,夯实基础,补齐短板。
  
  从青岛制造的异军突起中,记者感受到,对精品理念的一意坚守,才能换来消费者的信任。
  
  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追求高端制造的今天,中国制造要成功突围并迈上发展新台阶,必须坚持创新驱动,而支撑制造业创新发展的根本是创新型人才,其中就包含技艺精湛的能工巧匠和高级技师。只有拥有众多一流的现代工匠,才能高高挺起制造强国的脊梁。
 
文章来源:国家重大技术装备网 
    投稿箱:
        如果您有机床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 邮箱:skjcsc@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