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机床工具企业提供深度市场分析                     

用户名:   密码:         免费注册  |   申请VIP  |  

English  |   German  |   Japanese  |   添加收藏  |  
沈阳机床
车床

车床 铣床 钻床 数控系统 加工中心 锻压机床 刨插拉床 螺纹加工机床 齿轮加工机床
磨床 镗床 刀具 功能部件 配件附件 检验测量 机床电器 特种加工 机器人

车床

电工电力 工程机械 航空航天 汽车 模具
仪器仪表 通用机械 轨道交通 船舶

搜索
热门关键字:

数控机床

 | 数控车床 | 数控系统 | 滚齿机 | 数控铣床 | 铣刀 | 主轴 | 立式加工中心 | 机器人
您现在的位置:车床网> 行业资讯> 要看到“中国制造”的后劲儿
要看到“中国制造”的后劲儿
2016-12-22  来源:-  作者:-


   新华社北京12月21日电 近日,福耀玻璃董事长曹德旺在美投资建厂的消息在网上流传,引发社会对“中国制造”生存发展环境的思考和担忧。有观点认为,曹德旺此举表明“中国制造”成本优势正在消失,企业负重前行、处境艰难。
 
  从现实情况看,我国制造业成本上升是毋庸置疑的,一些制造企业经营困难也是实情,但仅从一两个点去研判形势,匆忙得出“中国制造”前景堪忧、企业都想“跑路”的结论,未免有些简单和片面。
 
  从形势看,尽管在微观层面上部分实体企业赢利压力较大,但从宏观上看,今年前十个月,我国工业企业利润同比明显上升,制造企业即便是福耀玻璃,其主体仍然深扎在国内。从未来看,国家正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为企业降成本、减负担,出台支持实体经济和产业发展的政策,因此没有理由对“中国制造”前景产生悲观。
 
  有数据显示,近十年间,世界主要制造大国平均工资、工业用电、天然气等成本都在逐年攀升,非我国独有,而且这种上升未来还可能持续。透过迷雾,人们更应该看清,“中国制造”面临的问题表面上表现为成本上升,实质上更在于结构深度调整的阵痛——一方面我们与东南亚等国家相比,成本优势逐步降低,另一方面,产品尚未达到较高附加值,无法覆盖溢出成本,在这阶段,一些深层矛盾自然会“浮出水面”。
 
  我们既要高度重视为企业降成本,更要树立做强“中国制造”的信心,支持企业立足长远,通过创新推动转型升级,全面提升产品附加值和企业竞争力。
 
  今年以来,有关创新驱动的举措日臻完善,为“中国制造”转型铺路护航。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大力振兴实体经济,培育壮大新动能,再次为“中国制造”发展指明了方向。
 
  对正向中高端迈进的“中国制造”来说,不能再走依靠低成本竞争的老路,应该在“腾笼换鸟”、产业升级上多动脑筋,通过创新驱动积累发展后劲儿。一方面,筑牢工业基础,补上制造短板,另一方面,突破前沿技术,开拓新兴市场,推动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
 
  虽然成本逐年上升可能是常态,但加快向“高起点、高效率、高附加值”和“低排放、低能耗、低占用”转型,将形成成本之外的竞争优势。

    投稿箱:
        如果您有机床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 邮箱:skjcsc@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