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机床工具企业提供深度市场分析                     

用户名:   密码:         免费注册  |   申请VIP  |  

English  |   German  |   Japanese  |   添加收藏  |  
沈阳机床
车床

车床 铣床 钻床 数控系统 加工中心 锻压机床 刨插拉床 螺纹加工机床 齿轮加工机床
磨床 镗床 刀具 功能部件 配件附件 检验测量 机床电器 特种加工 机器人

车床

电工电力 工程机械 航空航天 汽车 模具
仪器仪表 通用机械 轨道交通 船舶

搜索
热门关键字:

数控机床

 | 数控车床 | 数控系统 | 滚齿机 | 数控铣床 | 铣刀 | 主轴 | 立式加工中心 | 机器人
您现在的位置:车床网> 行业资讯>中国制造靠什么实现“弯道超车”?
中国制造靠什么实现“弯道超车”?
2017-8-14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


  《中国制造2025》提出,到2025年迈入世界制造强国行列,这相当于什么位置?中国制造现在的世界排名又是第几?
 
  “在世界制造业排名中,中国现在处于第三方阵,与第二方阵有较大差距,但在第三方阵中又遥遥领先。据中国工程院预测分析,到2025年中国将跨入第二方阵,即世界制造强国的行列。”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工程院制造业研究室主任屈贤明回答说。
 
  第三方阵的“领头羊”
 
  据工信部赛迪研究院装备工业研究所所长左世全介绍,《中国制造2025》出台前,2013年至2014年,工信部联合中国工程院、国家质检总局联合组织开展了“制造强国战略研究”重大咨询研究项目,有100多位院士专家参与了研究工作。研究报告为评价各国制造业综合发展水平,构建了由规模发展、质量效益、结构优化、持续发展等4项一级指标、18项二级指标构成的制造业评价体系,将全球主要制造业国家分为三大阵营。
 
  “我们用这18项指标对美国、德国、日本、中国、韩国、法国、英国、巴西、印度九国的制造业进行了综合定量评价。结论是:美国综合实力遥遥领先,属于第一方阵;德国、日本紧随其后,属于第二方阵;中国、韩国、法国、英国处于第三方阵,中国在第三方阵中遥遥领先。”屈贤明说。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研究室主任许召元介绍说,根据18个指标计算的各国综合指数显示,2012年美国的综合指数是156,日本和德国分别是121和111,中国是81。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到2016年,中国指数已达到90左右。
 
  许召元表示,制造强国不是一个简单的指标,但有几个基本特征,就是规模够大,制造水平高,创新能力强,处于全球价值链的较高端地位。目前我国在制造业规模上已经处于领先地位,与第一和第二方阵的差距主要体现在质量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上。在质量效益方面,我国制造业拥有的知名品牌较少,劳动生产率低,销售利润率也较低;而在可持续发展方面,我国的研发创新能力近年有很大提高,但与美、日、德等国仍有较大差距。
 
  “我国制造业总体上‘大而不强’,具体体现为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工业基础薄弱、质量效益不高、信息化水平不高等五方面。”左世全说。
 
  十年跨入第二方阵
 
  屈贤明表示,中国工程院预测到2025年,中国制造业综合指数约为120,接近日本、德国2014年的水平,迈入世界制造强国行列。
 
  “依靠十年的努力,如不出现重大事件,到2025年中国将跨入全球制造业第二方阵。我们分析预计,那时中国制造创新能力薄弱、基础能力薄弱、质量效益差等问题将基本解决,一批重要产业如通信设备、轨道交通装备、发电和输变电装备、家用电器、平板显示、工程机械等有望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一大批产业将达到或十分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屈贤明说。
 
  “2025年,中国要从目前的第三方阵迈入第二方阵,但还是第二方阵的较低水平。”许召元坦言,到时日、德制造业也会迈进一大步。但日、德毕竟已经过了快速发展阶段,中国和这两国之间的差距会明显缩小。
 
  第二方阵并非《中国制造2025》的最终目标。《中国制造2025》还对2035年和新中国成立一百年的中国制造业设立了远期目标:到2035年,我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
 
  创新能力大幅提升,重点领域发展取得重大突破,整体竞争力明显增强,优势行业形成全球创新引领能力,全面实现工业化;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制造业主要领域具有创新引领能力和明显竞争优势,建成全球领先的技术体系和产业体系。
 
  许召元认为,这就是说到2035年,中国制造争取进入第二方阵的领军位置,和日本并驾齐驱,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制造强国。到2049年,中国争取进入制造业的第一方阵,也就是综合实力要接近甚至和美国并驾齐驱,在制造业主要领域成为创新的引领者,占据全球价值链的高端位置,为中国梦的实现奠定最坚实的产业基础。
 
  “2035年和新中国成立一百周年的远期目标和2025是接续关系,是从追赶、并跑然后到领跑的关系。”左世全说。
 
  发挥中国制造的独特优势
 
  目前仍远远落后于美、日、德等国的中国制造,靠什么实现“弯道超车”?屈贤明列出了五条理由:第一,中国城镇化建设和发展中国家的强烈需求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第二,中国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和世界最完善的产业体系;第三,中国企业普遍有危机感,转型升级的愿望非常强烈;第四,中国政府制定了正确的战略和路线,着力解决存在的短板;第五,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建设制造强国的需求相结合,给中国后来居上、赶超发达国家提供了良好机遇。
 
  据许召元介绍,中国已经是全球制造业规模最大的国家,2015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达3.16万亿美元,比排名第二的美国增加值高出45.6%。“中国制造业取得了一批重大成果,中国制造已经形成门类最齐全、独立完整的制造体系,具备了建设制造强国的基础条件。”屈贤明说。
 
  屈贤明坦言,对于2025年中国制造迈向世界强国之路,最担忧的是两个问题,一是产品质量差的问题能否根治,二是核心基础零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和产业技术基础薄弱的问题能否彻底改观。
 
  许召元也表示,与美、日、德等制造强国相比,中国制造存在不少短板,特别是在关键零部件和基础材料方面差距明显,不少行业的关键技术仍然掌握在这些发达国家手中,而这些关键性、基础性的材料和工艺需要依靠时间的积累、经验的积淀,很难短期内突破。
 
  “要赶超发达国家,中国也有自己独特的优势。”许召元分析说,一是产业门类齐全,企业配套好,这是中国企业相对于发达国家的最重要优势。近年来很多赴海外投资的企业都发现,国外虽然直接成本低,但很多配套不完善,综合成本还是国内有优势。二是在互联网和大数据方面有较强的规模优势,而大数据是今后制造业发展的最宝贵资源之一。例如,目前世界前十个市值最大的互联网公司基本是美国和中国公司,在这方面中国已经超越了日本和德国。三是在创新方面,中国拥有人才数量的优势,如果在教育质量和创新体制机制方面进一步完善,将成为中国追赶的另一个重要优势。
 
  左世全表示,要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战略机遇,我国以华为、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等为代表的IT企业在创新应用等方面与国际领军企业差距较小,部分领域甚至是并跑。同时,通过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智能制造工程、工业强基工程、绿色制造工程、高端装备创新工程等五大工程的实施,以及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全面推进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实现由大到强的跨越。

    投稿箱:
        如果您有机床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 邮箱:skjcsc@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