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机床工具企业提供深度市场分析                     

用户名:   密码:         免费注册  |   申请VIP  |  

English  |   German  |   Japanese  |   添加收藏  |  
沈阳机床
车床

车床 铣床 钻床 数控系统 加工中心 锻压机床 刨插拉床 螺纹加工机床 齿轮加工机床
磨床 镗床 刀具 功能部件 配件附件 检验测量 机床电器 特种加工 机器人

车床

电工电力 工程机械 航空航天 汽车 模具
仪器仪表 通用机械 轨道交通 船舶

搜索
热门关键字:

数控机床

 | 数控车床 | 数控系统 | 滚齿机 | 数控铣床 | 铣刀 | 主轴 | 立式加工中心 | 机器人
您现在的位置:车床网> 行业资讯>盘点:2017年制造业热点关键词
盘点:2017年制造业热点关键词
2018-2-7  来源:转载  作者:-


 

    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和“工业4.0”趋势的影响下,制造业加速进入了转型升级的浪潮。在过去的一年里,工业自动化行业呈现出新的趋势。以“工业4.0”、智能制造为中心的话题成为行业谈论的热点,新一代信息技术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正在和传统设备深度融合,并催生了巨大的市场机遇和全新的商业模式。 
  
  业内专家认为,以运营技术(OT)与信息技术(IT)的融合为导向的“工业4.0”创新模式将带来生产效率的大幅提升,一些制造业企业已经开始采取行动,纷纷加大信息化和智能化方面的投入,通过全新的自动化技术装备提升企业的效益。那么,在新的趋势下哪些概念将会是人们关注的热点呢? 
  
     工业4.0 
  
  “工业4.0”(即第四代工业),指的是利用信息物理系统(CPS)将生产中的设备、产品和人连接起来,从产品的设计、材料供应到生产制造、销售和使用,整个过程都达到透明的信息可视化效果,以实现生产全过程的智能化管理。德国政府提出“工业4.0”,旨在提升制造业的智能化水平。其核心技术包括了信息物理系统(CPS)、云计算、大数据分析、(IT)系统安全、增材制造/3D打印、增强现实(HMI)、机器人/人形机器人(HMI)等多项技术。 
  
  进入2017年,“工业4.0”在中国愈演愈烈。深圳德富莱在2017年7月份率先建成国内首条“工业4.0”智能工厂生产示范线,引起业界关注。到了2017年10月份,中国首个机器人学院在佛山成立,同时启动了首条中德合作“工业4.0”示范生产线。此外,世界首条“工业4.0”高效电池生产线(通威太阳能成都生产基地)也已正式建成投产。 
  中德合作方面,双方政府大力推动下的“工业4.0”产业建设已经初见成效,2017年德国费斯托集团新全球生产中心1a期已经在济南开建,该厂作为“工业4.0”典范工厂将采用高精尖技术和现代化自动化设备,进一步加速了中德制造业的对接。同时,一些实力雄厚的中国企业已经与德国以及欧洲企业进行创新合作,如华为在德国慕尼黑成立了欧洲首个开放实验室,中兴、海尔等企业也正进行着技术创新,引导中国企业向智能制造转型。 
    
     工业物联网 
  
  工业物联网指的是利用RFID、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传感设备,通过网络通信将生产过程所有设备、产品、工人等物体连接起来,以实现信息交换和定位、追踪、监控管理等功能。目前国家正在大力推动两化融合,《工业物联网白皮书》中认为,对于其概念的理解不能简单等同于“工业+物联网”,工业物联网发展的意义在于助力智能制造。 
  
  当前,制造业普遍面临着节能减排、提高生产效率等多重挑战。工业物联网作为一新型技术将给企业的生产模式带来深刻的变革,通过设备连接可以获到海量数据,洞察机器的弱点和不足问题,从而进一步实现预测维护和机器效率优化,最终能帮助企业生产线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过去一年工业物联网在中国取得快速的发展,树根互联与中国联通在北京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基于各自的优势已经共同打造了“沃·根云”工业物联网平台,共同推动工业制造的创新转型升级;工业和机器人巨头ABB集团全球CEO史毕福(Ulrich Spiesshofer)宣布在中国市场发布其工业物联网平台ABB Ability。富士康与罗克韦尔自动化共同宣布,将在富士康美国新工厂合作实践互联企业及工业物联网的智能制造理念。 
  
  显然,从平台搭建到工厂建设,对于工业物联网的实施工作已经如火如荼的展开,工业物联网必将有一个光明的未来。但是,不可避免,行业依然面临众多挑战,例如比较突出的设备能力、供应链关注、安全性、人与人之间的分离等四大难题,还需要整个行业密切配合,共同解决。 
    
     智能制造 
  
  智能制造是指将人工智能技术与机器自动化结合的一种智能生产系统,它可以在制造过程中进行数据采集,分析、推理和判断,同时可以做出正确的生产决策。通过自动化设备、机器人产品与人的共事,扩大计算机系统在制造过程中的脑力劳动,把制造扩展到更多智能化、柔性化和高度集成化,总的来说,智能制造包括了智能制造系统和智能制造技术。 
  
  工信部发布的《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到2020年将研制出60种以上的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满足国内市场50%的高市场需求。据工信部统计,目前国内已支持了智能制造188项产业急需的技术标准、行业标准研制,44项国家标准完全立项,确定了206个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 
  
  在政策和市场的推动下,中国智能制造产业快步向前发展。戴尔制定了“在中国,为中国”的戴尔中国4.0战略框架,将通过其在科技领域的探索和服务制造业的成功经验,助力中国企业提升工业智能水平和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同时家电巨头也掀起智能制造投资热潮,TCL集团投资96亿元在惠州建设模组和整机一体化的智能制造基地,美的集团则与碧桂园战略合作,计划在佛山建设智能制造的无人工厂、库卡机器人小镇,格力已自主研发生产出一系列多轴机器人,其自动化生产线已应用于银隆新能源公司。 
  
  从全球看,中国制造业要保持优势,智能升级也是必然的选择。同时,也要清晰地认识到,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薄弱,新型传感、先进控制等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在新技术与新产品的研发上,多数仍是跟随国外先进企业的技术发展,技术上仍存一定的差距。 
  
    中国制造2025 
   
  “中国制造2025”作为中国制造业发展的下一个十年行动纲领,该战略强调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重点发展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机器人及数控机床等领域,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第一步是力争用十年时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第二步是到2035年中国整体制造业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第三步是2045年中国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2017年12月份,世界智能制造大会在南京召开,同期发布了《中国智能制造绿皮书(2017)》,绿皮书梳理总结了近两年我国智能制造发展的状况。为了细化落实“中国制造2025”,抢占未来制造高地,我国出台了大量的相关政策,并已经形成了“1+X”规划体系。 
  
  随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的实施,传统制造业面临转型升级,自动化及智能化成为重要方向。全球光纤光缆产业龙头企业长飞,积极投入智能制造,联合中国机器人及自动化装备领军企业新松机器人,以及信息化系统集成商金智信息,在湖北潜江建设全新智能工厂,打造预制棒和光纤智能制造行业标准。三一重工、福田汽车等传统制造企业也纷纷建立自己的智能工厂,三一重工18号厂房是全亚洲最大最先进的智能工厂。 
  
     工业机器人 
  
  机器换人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过程,工业机器人在取代人力劳动和提升工作效率方面表现出巨大的潜力。同时作为智能制造系统的关键技术,工业机器人越来越受到生产企业的青睐。随着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工业机器人的价格也越来越便宜,同时国内涌现出新松、埃夫特、新时达、埃斯顿、拓斯达、广州数控等一批国产品牌。 
  
  在政策方面,除了《中国制造2025》以外,各地方也纷纷出台了相关的推动政策。而在市场上工业机器人产品从直角坐标型、SCARA、六轴机器人到并联机器人以及协作型机器人等不断发展,品种越来越丰富。巨大的市场吸引了国内资本的注意,行业并购似乎是机器人企业成长和快速抢占市场的最好的办法。 
  
  在2017年,工业机器人行业也是风云迭起,各大工业机器人厂家动作频频。安川电机发布全新小型6轴工业机器人GP系列,还与长盈精密成立机器人合资公司,准备开发最新一代小型六轴工业机器人;欧姆龙在欧洲建设两条机器人生产线以加快欧洲市场的响应速度,提高向客户交付的机器人的生产率;埃斯顿以900万美元收购美国高科技公司Barrett Technology30%股权,Barrett是一家微型伺服驱动器和人机协作智能机器人研究与制造的公司;ABB和川崎重工达成了合作关系,计划推出新型协作机器人。

    转自:中国工业新闻网 龚新
    
    投稿箱:
        如果您有机床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 邮箱:skjcsc@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