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机床工具企业提供深度市场分析                     

用户名:   密码:         免费注册  |   申请VIP  |  

English  |   German  |   Japanese  |   添加收藏  |  
沈阳机床
车床

车床 铣床 钻床 数控系统 加工中心 锻压机床 刨插拉床 螺纹加工机床 齿轮加工机床
磨床 镗床 刀具 功能部件 配件附件 检验测量 机床电器 特种加工 机器人

车床

电工电力 工程机械 航空航天 汽车 模具
仪器仪表 通用机械 轨道交通 船舶

搜索
热门关键字:

数控机床

 | 数控车床 | 数控系统 | 滚齿机 | 数控铣床 | 铣刀 | 主轴 | 立式加工中心 | 机器人
您现在的位置:车床网> 行业资讯>上机李云龙创新工作室:攻克难关 解决难题
上机李云龙创新工作室:攻克难关 解决难题
2020-11-9  来源:--  作者:-

 
       【编者按】随着机床行业转型升级的日渐深入以及制造业整体提升的趋势日趋明显,机床工具行业多层次、复合化、全方位的人才需求缺口不断加大,人才问题的紧迫性与重要性更加凸显。目前,全行业都在关注各类人才选拔、培养问题,特别是对于一线技能人才更是求贤若渴,各企业都在努力实践和探讨行之有效的思路和做法。令人欣慰的是,我们行业已经有很多企业建立了技能大师工作室,开展了很多有益的工作,在技能人才培养、技艺传承和企业整体提升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更好地宣传企业技能或技师工作室,为更多企业提供参考和借鉴,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传媒部通过各专业分会收集了相关素材,整理成系列报道,通过协会主办的媒体(微信公众号、网站、报纸、杂志等)及行业媒体进行宣传推广。
  
       一、工作室成立时间
  
       2018年11月16日上午,上海机床厂有限公司(简称“上机”)“李云龙创新工作室”揭牌仪式在生产制造部恒温室举行,公司总经理芦华、党委书记曾愉为工作室揭牌,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吕一飞主持揭牌仪式。
  
       二、工作室成立背景
  
       成立“李云龙创新工作室”,是上机公司围绕上海电气三步走发展战略部署和企业发展方向做出的一项重要举措。上机公司作为传统的精密制造企业,要实现高质量高效率发展,首先就是要不断实现技术创新与制造工艺的创新,不断攻克制造过程中遇到的关键性工艺难题和技术瓶颈,提高产品质量,赢得市场。
  
       当下,弘扬工匠精神,做强“中国制造”,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做一个有知识、有技术、有经验、有绝活的“中国工匠”,也已成为每一个技术工人追求的目标。“李云龙创新工作室”不仅使企业有了一个推进技术与工艺创新的新平台、新载体,同时也有了一个技术与技能人才培养、成长的基地和摇篮。工作室的建立,对发挥劳模的示范效应和技术技能引领作用,激发公司广大员工学习技术技能的热情,提升职工队伍整体素质,推进产品技术与制造工艺进步,进一步促进公司转型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工作室主要大师及简介
  
       1. 李云龙
  
  
       李云龙,男,1963年生,中共党员,现任上机生产制造部磨工高级技师,曾获2010年度上海市劳动模范称号,2007年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技术能手”称号,2004-2006年度杨浦区“先进生产工作者”称号,2008年被评为杨浦知识创新区首届百名“产业精英”,2009年被评为杨浦区知识创新区第七批“(高技能)拔尖人才”,2018年被评为杨浦区“首届工匠”,2018年获得上海电气集团“李斌式职工标兵”称号,2018年被聘为上海电气集团“首席技师”,2019年获得上海电气集团“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2020年荣获自动化集团“卓越员工”称号,2020年9月获得“上海工匠”称号。
  
       上机是中国精密磨床制造企业,李云龙同志作为一线磨工高级技师,多年来在工作岗位上立足本职、爱岗敬业、钻研技术、精益求精,为企业的经济发展和产品制造做出了应有贡献。他素以擅长高、精、尖零部件磨削加工而著称,他的技艺是公司员工一致公认的“绝活”,在长期的岗位实践中,他用创新磨削方法先后攻克了许多磨削加工难题,是典型的集知识与技能于一身的技术工人。在成为尖端磨削领军人物的同时,为车间解决了大量技术难题,为上机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2. 徐建彬
  
  
       徐建彬,男,1989年生,现任上机生产事业部数控机床操作技师,主要从事精密箱体类零件加工,曾荣获2010年上海电气“李斌杯”数控机床技能竞赛个人三等奖,2015-2017年连续获得上机厂“质量信得过个人”称号,2018年获得“青年岗位标兵”称号,2019年获得工作创新奖、个人优胜二等奖、2018-2019年度上海电气“李斌式职工”称号。
  
       徐建彬同志作为一名年轻的数控机床操作技师,凭借自己对机械行业的热爱,刻苦钻研工艺技术。通过学习新技术、新理念、新办法,并合理运用于实践中,在高精度箱体零件的镗、铣削加工中掌握了高超加工技能,为车间解决了大量的加工技术难题,同时尤其擅长零件加工工艺编程、刀具的选用、机床技术参数的合理使用、难加工材料刀具切削参数的选用,以及加工特殊曲面零件。用于加工的主要设备有TX110镗铣床、瑞士迪西高精度坐标镗床、大隈卧式加工中心、配发那科系统的立式加工中心、配西门子系统的车铣中心。
  
       四、工作室开展的主要攻关项目及取得的成绩
  
       1.攻克高精度大型数控轧辊磨床头架、尾架加工难题
  
       MK84300/15000-H头架主轴,总长2486mm,最大外圆φ925mm,最小外圆φ400mm,有2-1:12及2-1:50外锥体,总重8320㎏。技术要求:各档外圆尺寸公差(0-0.02),各档外圆、外锥体及端面圆度和跳动均小于0.002mm。
  
       MK84300/15000-H尾架套筒外圆φ800mm,技术要求:尾架外圆套筒φ800mm与尾架体壳内孔φ800mm单配间隙0.01-0.06mm,技术要求:圆度、平行度≤0.002mm。
  
       2.积极参与国家项目专用平磨磨床砂轮架主轴的制造加工
  
       H402-AZ-31-300数控专用平磨磨床是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其砂轮架主轴材料采用38CrMoALA,热处理T-D0.3-900,总长为952mm,重29kg,最大外圆¢112,最小外圆¢50,实现2-¢80外圆与两档轴承套单配间隙0.04±0.002mm,表面粗糙度Ra0.025,外圆跳动↗0.0001,外锥面跳动↗0.00015,其余格挡外圆跳动均为↗0.0002-0.0005,表面粗糙度Ra0.04。
  
       3.参与国家重点科技项目复合磨削中心机床研制
  
       H376、H377精密轴系零件复合磨削中心也是上机最新研制的一款高端数控磨床,工作室攻克了核心部件高精度头架主轴的磨削加工工艺,其主轴精度达到0.2μ。工作室积极配合磨研所与上海大学一起共同开发了H377、H376机床,完善机床的磨削功能,使公司精密磨床精度可与国际同类高端产品相媲美,成为企业推向市场的新亮点。
  
       4.改进工艺,优化参数,保证零件加工质量
  
       由于有时顶尖材料及热处理淬火硬度达不到设计要求,要达到所需的技术精度,加工难度极大,工作室制定了详细的加工工艺流程,自制加工工装,改进测量方法,优化磨削参数,从而解决加工难题和测量难题,并为企业降低运行经济成本64万元。
  
       5.通过技术革新,优化夹具,提高零件加工精度
  
       大型数控外圆磨床头架、尾架主轴的内、外圆同轴度要求极高,由于轴承档外圆为1:12外锥体,在加工内孔或内锥孔时,一般都采用外圆作为过渡基准,造成加工基准与装配基准不统一,而形成装配误差。为了保证装配基准与加工基准统一性,工作室对加工工艺进行优化,改进磨夹具,解决了机床和零件的调整方法,从而保证了装配基准与加工基准的一致性。在加工MKD84100/H主轴时,采用以外锥体1:12为基准磨削内锥孔1:4,保证了加工基准与装配基准的统一性,加工精度比设计要求提高了50%,改变了传统工艺,磨削加工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为磨削加工大型高精度主轴开创了先例。
  
       6.成功研制测量卡规,解决加工与测量难题
  
       工作室成功研制了“带表点接触式测量卡规”、“可调带表式点接触浅孔测量卡规”,解决了加工与测量难题,提高了劳动生产率,降低了成本,并参加机电工会合理化建议获三等奖,超规格偏心套滚齿加工攻关获上海电气“改进优化转型突破”创意创新大奖赛综合组入围奖。“带表点接触式测量卡规”获实用新型国家专利。
  
       7.攻克技术难关,成功替代进口产品
  
       MK8220机床是上机为上海通用汽车配备的专机,尾架顶尖使用圆弧顶尖,进口需1万多元,国内无法制造,为了解决圆弧顶尖加工难题,工作室主动承担任务,仔细分析研究,编制合理的加工工艺,自制了圆弧测量工装。为了提高顶尖圆弧表面粗糙度,改进修正圆弧砂轮的方法,零件磨削加工完成后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0.001mm,节约成本近8万元,并成功替代进口。
  
       五、“高师带徒”培养青年员工
  
       “李云龙创新工作室”将以“李斌精神”为楷模,继续发扬工作室平台作用,弘扬工匠精神,引领职工提升技术技能,持续抓好青年员工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把工作室打造成为培养公司技术技能人才、培育“工匠精神”的坚强阵地,使他们尽早成为企业的合格人才。工作室成立以来,通过培训先后有1名员工获得技师职称,5名获得高级工职称。
  
       李云龙“创新工作室”还在企业的协助下与上海市杨浦区结对成立了杨浦区技能人才培养基地,为杨浦区提供培养技术人才的场地、设备及人员技能培训服务。
  
  



       (文章来源: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供稿:上海机床厂有限公司;责编:兰海侠)
    投稿箱:
        如果您有机床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 邮箱:skjcsc@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