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机床工具企业提供深度市场分析                     

用户名:   密码:         免费注册  |   申请VIP  |  

English  |   German  |   Japanese  |   添加收藏  |  
司宾太克
功能部件

车床 铣床 钻床 数控系统 加工中心 锻压机床 刨插拉床 螺纹加工机床 齿轮加工机床
磨床 镗床 刀具 功能部件 配件附件 检验测量 机床电器 特种加工 机器人

功能部件

电工电力 工程机械 航空航天 汽车 模具
仪器仪表 通用机械 轨道交通 船舶

搜索
热门关键字:

数控机床

 | 数控车床 | 数控系统 | 滚齿机 | 数控铣床 | 铣刀 | 主轴 | 立式加工中心 | 机器人
您现在的位置:功能部件网> 行业资讯>韩国机器人进军中国市场,是亡命一搏还是中国需求?
韩国机器人进军中国市场,是亡命一搏还是中国需求?
2019-1-2  来源:-  作者:-

 

       中国,因制造业升级带来的庞大市场,成为了世界眼中的“肥肉”。而比之于百年前的任人宰割毫无还手之力下的盲目,国人亦是多了份豪气与大度,由对抗走向联合。“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英国外交的立国之本,成为对商场最准确的描述。
 
  “是求生也是需求”,频繁出击的韩国机器人企业
 
  近日,哈工智能发布公告称,拟与现代重工签合资经营协议,双方共出资2亿元成立哈工现代机器人公司(暂定名),开拓中国市场。哈工方面预计出资1.4亿元人民币,持70%股份,现代重工拟出资0.6亿元,持30%股份。
 
  此次合作,主要布局机器人本体业务,延伸全产业链。而根据了解,合资公司2019年可销售机器人1000台,2020年在海宁建立万台本体生产规模的智慧工厂,占地面积1.2万㎡。
 
  哈工智能:计划以高端智能装备、工业机器人一站式服务平台、人工智能作为主导产业企业,在汽车焊接自动化、汽车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等领域有所布局。
 
  现代重工:现代重工发家于一艘小渔船上,从1984年进行自动化多元化生产,1995年开始自主研发工业机器人,本体、LCD机器人、控制器、机器人自动化系统均有涉及。现今,现代重工已经拥有包括焊接、搬运等工业机器人31种机型,共有55种机器人量产销售。
 
  无独有偶,本月份,韩国斗山机器人也与博众精工旗下灵猴机器人与举行战略伙伴协议签约仪式,双方将在协作机器人技术、市场等方面的全面合作。
 
  此外,除去各类展会上频繁亮相的韩国机器人企业,中韩机器人产业也在频繁交流,如:今年4月份由浙江机器人产业发展协会与大韩贸易投资振兴公社、韩国机器人产业振兴会联合举行的“2018年中韩机器人产业合作洽谈会”。
 
  本土并不舒适——“看向中国市场是求生”
 
  我们可以发现,中韩机器人产业合作密切的主要趋势为韩国机器人企业进军中国市场(虽然中国部分零部件出口到韩国)。这背后是韩国企业的求生欲——在韩国本土市场,企业并不好过。
 
  “蒙上衰退阴影的韩国经济”
 
  首先,我们从韩国总体环境来看,据韩国《朝鲜日报》26日的报道称,“从造船、汽车到IT、网络,韩国经济全方位蒙上衰退阴影”。半导体、智能手机、液晶显示屏等主导产业2018年全面坠落——占据韩国上市企业总利润一般的三星和SK海力士业绩持续下滑,下半年股价跌幅20%以上。
 
  “政策扶持减少”
 
  韩国媒体“EconomytalkNews”发布新闻声称韩国近5年来机器人产业在“原地踏步”。而据统计,最近5年韩国政府针对市场开发型机器人普及事业预算,从2014年的125亿韩元减少到2018年的76亿韩元,仅为当年的60.8%。
 
  此外,推进中的“机器人零件供应事业”的预算逐年减少,分别为11.9亿韩元、7.35亿韩元、6.64亿韩元、6.36亿韩元,每年仅能支持3-5家企业。
 
  “韩国产业转移”
 
  最近在韩国有百年历史的通用群山工厂宣布关闭——面对各国对产业的竞争,越来越多的企业出走韩国,这无异于为蒙上衰退阴影的韩国经济雪上加霜。
 
  总体,多方面说来,韩国工业机器人企业面临近乎饱和的情况下,竞争激烈,本土发展压力可想而知。对比说来,中国市场这块肥肉,谁不想来咬上一口?
 
  开发中国市场——“也是中国需求”
 
  出去韩国本土发展面临巨大压力外,中国需求也是吸引韩国前来的原因。
 
  我们可以发现,在于现代重工合作前不久,哈工智能也在加速机器人产业的深入布局。而合作之后,将有利于进一步深化哈工智能在机器人产业的布局,有利于哈工智能集成能力与细分市场的发展。
 
  中国机器人企业被诟病的地方无外乎核心技术,而这些都不是抛开时间沉淀的,而擅长“太极”的中国商人,自然懂得借力打力的道理。
 
  除了引进韩国,中国也疯狂对接欧美日等国家、地区的企业,如“库卡收购案”,再如埃斯顿对国外运控、视觉等机器人产业相关企业的并购。这都进一步增强了国产机器人的竞争力。
 
  总体说来,韩国机器人企业进军中国是求生也是需求。
 
  机会有,但危险大到让人觉得是“亡命一搏”
 
  韩国机器人进军中国市场真的能一帆风顺么?不然,相反企业需要承担很多风险。
 
  其一,政治风险。
 
  中国一直积极拥抱世界,而且尊重各国感情,而相比较,韩国政府并不算太给力——如早期萨德的部署。这无疑强加给了韩国企业众多风险。
 
  其二,本土化问题。
 
  虽说同为亚洲国家,但是始终有着一定的文化差异。而在什么山头唱什么歌,融入中国氛围中是韩国企业必须要做的事情——但留给他们的本土化时间又有多少呢?中国本土企业也在崛起。

  其三,激烈的竞争。
 
  国产有新松、埃斯顿、埃夫特、华数……等等一大批企业在崛起,而且美的、碧桂园这类大型财团也展开了机器人产业布局,同时外资企业也在加大对中国市场的进一步布局,相关例子数不胜数。
 
  且据韩国媒体报道,韩国机器人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面对愈发活跃的机器人市场,这些企业显然不足以竞争——欧美、日本的机器人我们却耳熟能详,如abb、发那科、安川。
 
  想通过来到中国轻松获取市场与利润,并不太可能。
 
  而面对现状,韩国机器人想要做好中国市场,成为推动中国自动化改造升级的一份子,下苦功夫、找对窍门是少不了的。
 
  如把握中国行业趋势,现在很多企业都在观望或者说期待5G带来的变化,包括5G手机;
 
  如本土化合作——成立子公司、寻找大企业做代理。而其中的关键,是对中国市场的尊重。
 
  韩国与中国地域接近,三星手机也曾在中国市场有着大份额,而兴也好、亡也罢,都在于他们对客户是否足够尊重,是否能解决客户为题,为客户带来价值。
    投稿箱:
        如果您有机床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 邮箱:skjcsc@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