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机床工具企业提供深度市场分析                     

用户名:   密码:         免费注册  |   申请VIP  |  

English  |   German  |   Japanese  |   添加收藏  |  
司宾太克
功能部件

车床 铣床 钻床 数控系统 加工中心 锻压机床 刨插拉床 螺纹加工机床 齿轮加工机床
磨床 镗床 刀具 功能部件 配件附件 检验测量 机床电器 特种加工 机器人

功能部件

电工电力 工程机械 航空航天 汽车 模具
仪器仪表 通用机械 轨道交通 船舶

搜索
热门关键字:

数控机床

 | 数控车床 | 数控系统 | 滚齿机 | 数控铣床 | 铣刀 | 主轴 | 立式加工中心 | 机器人
您现在的位置:功能部件网> 企业动态>一家台湾轴承制造商的求变和突围
一家台湾轴承制造商的求变和突围
2025-10-20  来源:-  作者:-

 
       台湾最大的轴承制造商东培工业,在接近一甲子的时间里,成功实现了传统产业的突围。

       台湾最大的轴承制造商东培工业发迹于日本殖民时期,在时代变迁中抓住先机。如今,面对中国供应链的竞争,公司摒弃了价格战,转向高附加价值与服务,用科技整合跨时代的经验,致力于突破框架,迎接未来。

       东培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于1966年由台湾东元电机股份有限公司、光和贸易股份有限公司、日本NTN株式会社、双日株式会社合资成立,从代工起步,如今以自有品牌TPI行销全球,每年生产的轴承高达3.5亿颗,是全台最大的轴承制造商。

       东培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执行副总经理陈奕玮表示,东培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日治时期,由于一直以来都做贸易,缺乏工厂管理的Know-how,因此东培成立初期,轴承生产技术和重要设备来自NTN,工厂管理干部则从东元借调。在股东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经营逐渐步入正轨。

       陈奕玮说,直到1983年,东培进一步创立了自有品牌TPI,凭借技术、精密与创新这三大优势,产品获得了许多世界知名车辆与工具机大厂的青睐,其中包括Honda、Yamaha、KYMCO、SYM、永进机械、台达电、GIANT、DT Swiss等。

       中国大陆制造业崛起,挑战迫使公司脱离舒适圈

       陈奕玮说,公司在二战后的艰难时期,找到了日本轴承技术的原厂,借助他们的资源迅速建立起运营框架,并一直发展到今天。但现在产业已经发生变化,也促使公司思考转型的方向。

       他坦言,中国制造业的崛起对他们造成了不小的冲击,尤其是在新冠疫情后,产品差异化变得日益困难。中国大陆以更完整的供应链全面性地占领市场,而不仅仅是价格战,这使得既有的商业模式消失了。“我们必须从过去的框架中找到突破口。”

       陈奕玮分析,“单纯追求高性价比(CP值)容易沦为第二供应商,东培必须追求能在第一时间成为客户指定的品牌。”因此,提高服务和高附加价值成为转型的主轴。对于许多客户来说,能够以大量生产的价格提供定制化产品,就是一大优势。

       除了摒弃价格战,陈奕玮还说,他们发现许多客户看重产品背后的故事和企业价值。例如,2016年里约奥运自行车冠军车上的花鼓,采用的就是TPI的轴承,而这家瑞士高端自行车厂DT Swiss,就是他们长期合作的对象。

       整合跨时代机具,科技转型迈向未来

       走过近一甲子,东培的经营团队经历了一次次时代的转折,也一次次成功突围。但陈奕玮认为,今天的解药可能是明天的毒药,台湾的传统产业必须借助数字化转型、技术创新,并培养世代交替的人才,才有转型升级的空间和机会。

       东培在2016年开始推动智慧制造转型,包括产线自动化、机器人应用、生产信息化与物联网(IoT)、设计自动化与知识保留、智慧监控与预测维护。他坦言,“这个过程花费了非常大的力气,才将跨世代的设备与现代科技整合。”

       陈奕玮举例说,过去轴承生产需要依赖人工检查和调整参数,而智慧化能让量测完的参数直接反馈到机台。但在要让可程式逻辑控制器(PLC)接线的过程中,就面临了跨世代机器整合的问题,仅仅是提取旧机台的参数就很费工。

       陈奕玮说,在团队的努力下,东培成功导入了生产执行系统(T-MES),实现了对机台稼动率和品质状况的即时掌握。工程师绘图部分开发了内部轴承设计自动化系统;产线设备部分则导入了机器学习和大数据分析模型,还研发了业界领先的主轴用内嵌式传感器轴承。

       此外,在人工智能辅助设计与制程规划方面,东培也与学术界合作开发了自动化设计系统。除了能节省设计时间、避免人为计算失误,还能积累公司数十年的设计Know-how,防止人才断层对研发的影响。

       陈奕玮强调,台湾传统产业若要转型升级,需要摸索细分市场具备的独特优势,聚焦核心技术并持续创新,摆脱薄利多销或高性价比策略,将自身打造成为“隐形冠军”,并以“制造加上服务”的双轨发展,用定制化提高客户黏性,在品质与交期可控的情况下,提供少量多样的对应。

       陈奕玮还说,展望东培的下一步,未来将重新规划生产据点,从过去的需求地生产,调整为最优地生产,强化外部供应链合作,希望优化制造成本,并管控地缘政治风险,以适应产业结构性的变化。

                                                                                                             ( 转自台媒cna) 



    投稿箱:
        如果您有机床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 邮箱:skjcsc@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