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机床工具企业提供深度市场分析                     

用户名:   密码:         免费注册  |   申请VIP  |  

English  |   German  |   Japanese  |   添加收藏  |  
机床电器

车床 铣床 钻床 数控系统 加工中心 锻压机床 刨插拉床 螺纹加工机床 齿轮加工机床
磨床 镗床 刀具 功能部件 配件附件 检验测量 机床电器 特种加工 机器人

机床电器

电工电力 工程机械 航空航天 汽车 模具
仪器仪表 通用机械 轨道交通 船舶

搜索
热门关键字:

数控机床

 | 数控车床 | 数控系统 | 滚齿机 | 数控铣床 | 铣刀 | 主轴 | 立式加工中心 | 机器人
您现在的位置:机床电器网> 行业资讯> 国产高端数控机床自给率不足10%
国产高端数控机床自给率不足10%
2018-7-9  来源:--  作者:--

  中美贸易战剑指中国制造2025,而近期美国对中兴通讯的制裁更是彻底掀起了国内对高端制造领域国产替代化的迫切性。其实,除了国产芯片自给率偏低导致这次中美博弈中中方占据下风外,国内在其他个别细分领域同样受制于人,在海外挑衅日益增加的大背景下,这些行业亦变得岌岌可危,数控机床就是其中之一。业内数据显示,高端数控机床方面,国产产品不足10%,未来国产替代化空间巨大。
 
  数控机床,全称数字控制机床,是一种装有程序控制系统的自动化机床。该控制系统能够逻辑地处理具有控制编码或其他符号指令规定的程序,并将其译码,用代码化的数字表示,通过信息载体输入数控装置。经运算处理由数控装置发出各种控制信号,控制机床的动作,按图纸要求的形状和尺寸,自动地将零件加工出来。
 
  盛世创富表示,随着技术的快速更新迭代,一个国家数控机床水平的高低已经在一定程度决定了该国制造业水平的高低。从我国数控机床近几年发展情况看,始终维持稳步增长的态势。业内数据显示,2014-2016年,我国数控机床销售收入均超过2400亿元;2016年,我国数控机床销售额为2732.3亿元,同比增长7.69%;到了2017年,销售额首次超过3000亿元,达到3060.3亿元。预计未来几年数控机床产量有望延续此前的增长态势,2018-2020 年增速或维持在6%-8%之间。而观察下游终端,汽车占比42%,航空航天占比18%,模具占比15%,工程机械占比10%。但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等级的数控机床的国产化率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也导致部分下游行业的数控机床对外依存度高。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数据,截止到2017年,中低档数控机床的国产化率达到80%,而中档数控机床国产化率为60%,但高档数控机床国产化率仅仅在6%左右。这就意味着,在高端领域,我国数控机床依旧是显著依赖进口。据海关统计,2017年,我国机床工具行业进出口257.91亿美元,同比增长16.32%,其中进口146.33亿美元,同比增长18.2%;出口111.58亿美元,同比增长13.94%。进出口逆差高达34.75亿美元。而在出口产品中,多为低附加值机床,金属加工机床出口占比全行业出口仅30%左右。
 
  欧洲、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已经先后完成数控机床产业化进程。而我国,作为制造大国,目前也正处于向“制造强国”转型升级的攻坚阶段,数控机床作为其中重要的一环,尤其是在高档数控机床明显薄弱的大背景下,国家自然给予高度重视。
 
  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政府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中提及10大重点领域,“高档数控机床”就囊括其中。根据行动纲领,我国要开发一批精密、高速、高效、柔性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及集成制造系统;加快高档数控机床、增材制造等前沿技术和装备的研发;以提升可靠性、精度保持性为重点,开发高档数控系统、伺服电机、轴承、光栅等主要功能部件及关键应用软件,加快实现产业化;加强用户工艺验证能力建设。
 
  启动于2009年的国内“04专项”是指“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重点支持华中数控、广州数控、大连光洋、沈阳高精和航天数控等企业自主研发高档数控系统关键技术,实现高端装备国产化。盛世创富表示,国防军工领域制造装备用操作系统90%以上依赖进口,这势必对国防安全造成隐患。在推动高端制造国产化的浪潮下,国防军工装备作为维护国家安全的支柱型后盾,势必也迎来国产化浪潮。根据调研报告,军工企业有6000套数控机床需要更换国产数控系统,2020年目标为当年实现国产高档数控系统1000台配套。2017年,04专项列入一个新重大项目——“换脑工程”, 即国防军工领域用国产数控系统批量置换进口数控系统,以大幅提升国防军工领域制造装备自主可控能力和安全水平,并申请了“十三五”增加国拨资金,其中大部分资金将在2017-2018年实施。

    投稿箱:
        如果您有机床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 邮箱:skjcsc@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