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机床工具企业提供深度市场分析                     

用户名:   密码:         免费注册  |   申请VIP  |  

English  |   German  |   Japanese  |   添加收藏  |  
沈阳机床

车床 铣床 钻床 数控系统 加工中心 锻压机床 刨插拉床 螺纹加工机床 齿轮加工机床
磨床 镗床 刀具 功能部件 配件附件 检验测量 机床电器 特种加工 机器人

机器人

电工电力 工程机械 航空航天 汽车 模具
仪器仪表 通用机械 轨道交通 船舶

搜索
热门关键字:

数控机床

 | 数控车床 | 数控系统 | 滚齿机 | 数控铣床 | 铣刀 | 主轴 | 立式加工中心 | 机器人
您现在的位置:机器人> 行业资讯>“新冠”疫情将对汽车产业造成何种冲击
“新冠”疫情将对汽车产业造成何种冲击
2020-2-10  来源:-  作者:-


      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发肺炎(简称“新冠”)疫情的肆意蔓延,对中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都会产生影响。在过去的两年中,中国汽车市场已经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寒冬,这场疫情的突然袭击无疑对其是雪上加霜,汽车产业链条将因此蒙受多大损失?未来预期如何?汽车产业作为机床工具产业最大的用户行业,其所受这一事件的影响情况自然会波及到机床工具行业,因而汽车以及其他用户领域可能受到的影响也自然受到机床业界的密切关注。

     近日,针对疫情会对产业造成的影响,汽车行业及部分财经媒体进行了一些报道,我们对其中一些公开资料进行了汇总梳理,整理了一些专业人士对此的观点和分析,以及对国家和地方政府相关政策的建设性意见,形成本文,供业界参考。

      短期影响不可避免 汽车产业链雪上加霜

      汽车生产的核心特征是产业链长,供应链的衔接极其重要。所以当因抗击疫情造成的大规模停工停产来袭,首先难以招架的不是车企,而是数量庞大的上下游供应商。在当前情况下,无论是大型跨国企业集团还是中小企业,在疫情持续蔓延的情况下,开启各项工作都将面临不同程度的阻碍。包括研发、生产乃至营销造势的发布会活动等都将受到影响。特别是对于产业链上众多的中小企业来说,现金流永远是一个十分致命却绕不开的难题。更多公司的资金运转都依赖着紧密高效的生产实现,一旦出现长时间停摆,就会因无法承担租金、人工成本等问题陷入艰难境地。

      目前,丰田、本田、特斯拉、福特、东风汽车等车企都将复工日期延迟至2月10日,对于人流密集的工厂来说,假若2月10日前疫情未能出现明显减弱趋势,那么这一复工日期依旧存在延后的可能性。仅凭工厂产能来算,这些公司所遭受的损失就是一笔相当大的开支。而疫情最严重的湖北省,本身就是名副其实的汽车大省。湖北的车企和汽车零部件企业众多,除了东风乘用车、东风本田、东风日产、东风雷诺、东风风神、神龙汽车、上汽通用、吉利、威马等整车企业外,还聚集了德尔福、法雷奥、佛吉亚、霍尼韦尔、伟世通、安波福、天纳克、施坦达等大批零部件企业,这些企业更是难以确定具体的复工日期。因此,整个汽车产业链所遭受的损失几乎是肉眼可见。

      中国车市更与全球市场密切相关。国内供应商们正在停工待命艰难度日,国外供应商也面临着城门失火的危险。此前,全球最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博世集团董事会主席Volkmar Denner表示,疫情可能会影响其全局供应链。当前,中国已经成为博世在全球范围内的第二大市场,在国内博世拥有近60家公司,分布在上海、南京、长沙、苏州、武汉、重庆等多个城市,其中在此次疫情最为严重的武汉,博世就有生产转向系统的工厂。在这些工厂生产的零部件,除了供应国内车企,部分还会为国外客户提供技术支持。若这种现状还将持续一段时间,必然会影响到博世的全球供应链。1月29日,路透社报道德国汽车零部件制造商伟巴斯特(Webasto)正因疫情影响而暂时关闭。据悉,伟巴斯特在全球多个国家设有生产基地,其中在中国有11处办公地点,包括武汉。

      诸如博世、伟巴斯特一类扎根于中国市场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并不在少数,受疫情影响,这些跨国公司很多目前都无法正常开工。基于这些企业在国内的广泛布局,且它们在需求、供应、生产计划及物流等环节往往是环环相扣,若此次疫情的影响还将持续一段时间,反映到部分企业身上难免会“牵一发动全身”。

      疫情对终端市场的影响更是不可避免。但面对这种立竿见影的冲击,也有相对乐观的观点认为,经销商会释放一些积压的库存。厂家推迟开工时间,对于生产和供应来讲,不会有太大的问题,因为现在面对的更大问题不是供应,而是需求不足。

      制造业整体优势稳固 车市向成熟市场过度

      就中国制造业整体而言,有专业人士分析认为,一季度制造业会受到较大影响,产值可能会下降30%以上,但如果很快控制疫情,制造业还会总体向好。中国制造业拥有相对完整的产业链、供应链、服务链、价值链,堪称世界上最完整的制造业体系,其整体优势并不会短期内消失,大部分制造业产业集群仍在中国。尽管美国有观点认为,疫情会使部分制造业产业流向美国,但产业链、供应链、服务链转移的成本极其高昂,围绕产业链形成的整个服务配套体系,以及上下游关系,是经过几十年跨国界寻求供给与需求、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形成的,不易于也不适于快速转移。如果疫情很快得到控制,就不会深度改变中国制造业的集成优势。

      车市与经济同理。在过去两年,中国车市经历了相当的困难,实质上也是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中国车市将逐步过度到新的阶段,从过去纯粹都是新车用户,会慢慢发展到像美国、日本一样形成成熟的市场。并且,中国车市发展空间更大:比如二手车市场,潜力还远远没有发挥出来;移动出行市场与智慧城市的结合刚刚起步,国内无人驾驶已经在商用车部分得到应用;中国的零部件企业不少在海外设工厂,正在与全球供应链融为一体,等等。尽管疫情在短期内可能会造成一定的困难和挑战,但我国汽车产业基础较为稳固,长期仍有很大的市场空间。

      用积极的心态看,可以从此次疫情给汽车供应链带来的影响中挖掘新的市场和需求。未来可能会带动部分汽车配套产品的需求增长,如空气清洁器等汽车健康及环保配件有望成为车辆新卖点。另外,尽管短期内家用车的生产销售会受限,但部分专用车如救护车、药品与装备轻型物流车等形成了较大需求。且疫情结束后,部分消费者会为了减少交叉传染,对私家汽车消费推升更大的刚需。

      面对疫情的冲击,相关扶持政策也陆续出台。中央部委和地方政府已经采取了各种措施,在奋力抗击疫情的同时,加快恢复生产,保障人民群众正常生活。近日,北京、上海、浙江、四川、山东、黑龙江、深圳、济南、苏州、盐城等多地纷纷出台支持中小企业渡过难关的政策措施,包括金融支持、保持职工队伍稳定、给企业减负等方面。预计今年政府会继续加大减税降费、定向降息等一系列措施,从各个方面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对汽车以及相关联的上下游产业而言,肯定是希望国家政策能够激发出需求和消费的进一步释放,并适时、适度地出台免税或补贴政策及措施。机床工具企业在筑牢抗击疫情防线、提升自身“抗病”能力的同时,需密切关注汽车等用户领域的相关变化和国家政策层面的积极信号,凝心聚力,共渡难关。

 

    (兰海侠整理) 

    投稿箱:
        如果您有机床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 邮箱:skjcsc@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