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机床工具企业提供深度市场分析                     

用户名:   密码:         免费注册  |   申请VIP  |  

English  |   German  |   Japanese  |   添加收藏  |  
沈阳机床

车床 铣床 钻床 数控系统 加工中心 锻压机床 刨插拉床 螺纹加工机床 齿轮加工机床
磨床 镗床 刀具 功能部件 配件附件 检验测量 机床电器 特种加工 机器人

机器人

电工电力 工程机械 航空航天 汽车 模具
仪器仪表 通用机械 轨道交通 船舶

搜索
热门关键字:

数控机床

 | 数控车床 | 数控系统 | 滚齿机 | 数控铣床 | 铣刀 | 主轴 | 立式加工中心 | 机器人
您现在的位置:机器人> 行业资讯>人才问题成机床工具行业“十四五”规划关注焦点
人才问题成机床工具行业“十四五”规划关注焦点
2020-10-10  来源:--  作者:-
 
  
       人才问题在机床行业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不同发展阶段会呈现不同的时代特点。时至今日,随着机床行业转型升级的日渐深入以及制造业与信息化深度融合的发展趋势,机床行业多层次、复合化、全方位的人才需求缺口不断加大,人才问题的紧迫性与重要性更加凸显。在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2020年理事长工作会议上,人才问题也引起参会代表热议。
  
       行业显示高科技属性,人才建设面临新考验
  
       机床行业多年来在转型升级的道路上持续深入,近年来行业发展更是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机床行业早已从传统产业演变为具有高科技属性和人才密集型的现代制造业,但在很大程度上,整个社会对机床行业的认知依然停留在过去的传统观念上。
  
       理事长会议上,华中数控董事长陈吉红讲了一个例子,近两年一些理工科大学机械专业的招生情况非常不乐观,即便是名牌大学也面临这种窘境,社会对机械专业的认知停留在为传统产业、低利润产业、甚至夕阳产业培养人才,但如果将机械相关专业改名为智能制造、机器人、数控系统、软件开发等等,招生就是另一番天地了。这个现象生动地说明了机械制造行业已经是具有高科技属性的现代制造业,但是社会对机械制造行业的认知远没有跟上行业的发展。
  
       这种观念是对行业社会地位的一种反映。江苏亚威机床副总经理潘恩海表示,目前的现状是社会上愿意到机械制造行业的人才太少,这是个社会问题,更多的人才去向人工智能、互联网、云计算等新兴的高科技产业,面对这种社会大环境,具体到某个企业即使愿意高薪养人也很难招到合适的人才。陈吉红也表示,很多名牌学府培养出的理工科高材生,大多数去了华为、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等公司,数控机床行业跟互联网、人工智能这些高利润产业争人才没有吸引力。针对这种困境,与会代表呼吁,人才问题要从国家教育、基础培养着手;要对行业的社会地位进行扭转。
  
       和新兴的高科技业态相比,机床行业还有自身特有的属性。机床行业需要核心基础零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产业技术基础即“四基”来支撑,这是需要行业长期经历、积淀的,不是单纯依靠资本投入就能马上见效,是机床行业发展的规律和本质,这意味着机床行业对人才的要求更高,需要更多跨学科、融合多领域知识的复合型高端人才,同样还需要大量具备多年行业传承和积淀的高级机工人才。
  
       各显其能,建设吸引人才的企业平台
  
       眼下人才问题越来越成为制约行业企业发展的短板,没有人才作为支撑的企业是没有发展潜力可言的。近年来,一些民营企业异军突起,都是在人才支撑上做了充分的功课。
  
       北京精雕科技集团是个典型的例子。在机床行业转型升级的艰难探索中,精雕成为一匹黑马,脱颖而出。精雕董事长蔚飞在理事长工作会上谈到,精雕多年来一直紧跟客户需求,客户有产品变化需求,就会主动找到精雕,精雕的核心竞争力就是拥有一批掌握核心计算机技术的人才,使精雕在应变市场需求变化方面占据主动。
  
       在培养高级技工方面,精雕的职业院校也为行业培养技师人才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精雕从企业自己的培训中心起步,选择东莞这个民营制造业最为活跃的地区,与当地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合作投资了培训技校。发展至今已经累计为社会培养输送了3万多名行业技能人才,其中有不少学生毕业后自己创业。
  
       上海拓璞数控科技有限公司是由上海交通大学的专家、博士与机床行业人员联合创立的,公司57%的员工是技术研发人员,研发团队具有跨学科优势,包括机械制造、自动化、计算机信息等学科,融合了机床设计、数控系统和五轴加工工艺。通过硬核技术开发,研制出了五轴系列加工中心、航空航天自动化总装生产线等高端产品。
  
       老牌国有企业也在不断探索培养和用好人才的模式
  
       秦川机床集团总裁李强在理事长工作会议上介绍,秦川机床2020年1月进行了分配制度改革,引进了法士特集团的薪酬管理办法,核心研发人员实行宽带薪酬体制,研发人员收入最高提高40%,平均达到28%;今年7月份在其他员工范围,也开始按照岗位和职能实施新的评价体系。
  
       武汉重型机床集团也非常重视人才队伍建设,积极畅通人才发展通道。技术人才有科技骨干、科技带头人、兵器科技带头人和兵器首席专家四个通道;技能人才有工匠、技能带头人、兵器技能带头人和兵器首席技师四个通道;实施项目制管理,每年投入几百万元进行项目奖励,曾经最大一个项目奖励达230万元。
  
       企业都在各尽其能培养人才,企业人才平台的建设,更多停留在用工制度、薪酬制度等层面,聚焦解决企业个体的问题。要深层次地解决行业人才困境,更需要来自宏观层面的顶层设计。
  
       健康人才产业生态,机床协会启动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行业的人才培养问题也正在越来越受到国家层面、宏观层面的重视。在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受委托编制的“十四五”行业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中,“十四五”行业规划六大任务之首就是“加强人才培养,夯实行业发展基础”。下面是规划中关于人才培养的具体建议:
  
       探索企业、行业、教育机构三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引导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在职教育等资源向机床工具行业聚集;加大行业发展促进项目(如科研计划、攻关项目、产业化支持等)中对人才培养的支持和考核力度;建立创新成果激励机制,打造最优的用人和创业环境;推进完善专业技术人员在职业资格认证、职称晋升、学历教育、成果认定与评奖等方面的渠道;结合知识产权评估和科研成果转让等机制构建公平有效的人才流动机制等等。
  
       将人才问题摆放在首要任务就是要充分发挥顶层设计的优势,具体建议将通过教育投入、政策制定等手段从宏观方面改善行业面临的人才困境。作为行业组织,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一直在坚持为行业的人才培养鼓与呼,并与行业企业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切实助力打造行业培养人才的健康生态。日前,机床工具协会应上海理工大学、上海机床厂有限公司邀请,签订“建立数控机床产业技术学院的合作协议书”,配合企业积极探索产业办学、联合办学。并以此次合作为试点,由机床协会行业发展工作委员会牵头,开展创新行业人才培养机制的研究,适时提出工作方案。
  
       行业的人才培养是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长久打磨,更需要开放思维。上海机床厂总经理芦华在理事长工作会上谈到,日本机床技术发展路线规划里有一个急迫的核心技术研究就是利用科脑学完成技师技能的传承,显然日本也面临技师人才缺乏的难题,日本把技师培养没有放到管理范畴,而是放到技术范畴,另辟蹊径来解决人才问题。
  
       大连机床总经理丁伟明在理事长会上表示,机床行业的地位在国家领导人层面已经上升到历史最高,有史以来,最高领导人对机床行业有指示精神的有两位,一位是毛泽东主席,一位是习近平总书记。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机床行业的人才培养已经是眼下行业实现突破性发展的当务之急,要抓住时代赋予的机遇。





       (作者:兰海侠  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传媒部 责编:张芳丽)
    投稿箱:
        如果您有机床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 邮箱:skjcsc@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