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机床工具企业提供深度市场分析                     

用户名:   密码:         免费注册  |   申请VIP  |  

English  |   German  |   Japanese  |   添加收藏  |  
沈阳机床

车床 铣床 钻床 数控系统 加工中心 锻压机床 刨插拉床 螺纹加工机床 齿轮加工机床
磨床 镗床 刀具 功能部件 配件附件 检验测量 机床电器 特种加工 机器人

机器人

电工电力 工程机械 航空航天 汽车 模具
仪器仪表 通用机械 轨道交通 船舶

搜索
热门关键字:

数控机床

 | 数控车床 | 数控系统 | 滚齿机 | 数控铣床 | 铣刀 | 主轴 | 立式加工中心 | 机器人
您现在的位置:机器人> 行业资讯>人形机器人“大热”,全球融资69起!
人形机器人“大热”,全球融资69起!
Dec 31, 2024  来源:-  作者:-


 
     资本市场的热情更是为人形机器人注入了强劲动力。据不完全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10月全球人形机器人行业共发生69起融资事件,公布的融资总额已超过110亿元人民币。高盛在报告中预测称,到203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出货量将达140万台,市场规模约380亿美元。

     高盛预测,人形机器人最早应用到工厂的时间为2024年~2027年,应用到消费市场的时间为2028年~2031年。

     2024年,伴随特斯拉Optimus人形机器人快速迭代掀起热潮,全球资本加速人形机器人领域布局。国际市场上,诸如特斯拉、挪威的1XTechnologies、美国的Agility Robotics和Figure AI、英国的Engineered Arts、加拿大的Sanctuary AI、西班牙的PAL Robotics、韩国的Rainbow Robotics(三星投资)、本田以及通用汽车等企业,纷纷涌入人形机器人研发竞赛。与此同时,国内已有数十家企业推出人形或仿生机器人,参与的企业包括腾讯、小米、大疆创新、优必选、宇树科技等。

     1X、Apptronik和FigureAI等公司在通用人形机器人方面获得了巨额融资,投资者包括传统风险投资公司、科技巨头和 AI新贵。与此同时,特斯拉和波士顿动力等大公司选择在内部打造自己的人形机器人。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1~10月全球人形机器人行业共发生69起融资事件,公布的融资总额已超过110亿元人民币。融资活动主要集中在人形机器人本体领域,部分涉及通用具身大模型、关节模组、传感器等多个相关领域。

     随着资本的强势涌入,人形机器人产业迎来了迅猛的发展。然而,由于对行业进步速度和商业化进程判断存在不同认识,目前各机构对行业市场规模的预测差别较大,2030年市场空间预测从数亿美元到千亿美元不等。普遍认为至203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可达数百亿美元。

     川哈工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川哈院)副院长杨松丽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人形机器人在家庭服务、医疗护理、教育辅助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市场潜力巨大。“AI的改进带来了算法优化,提升自主决策与学习能力;AI大模型技术如Transformer在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取得突破,提升机器人交互与决策能力。”

     她向每经记者进一步分析道,接下来,硬件的提升方面将专注于电机与减速器性能提升,实现轻量化、高精度;传感器技术革新,增强环境感知与操作精度;柔性材料与外骨骼技术推动软机器人与人机协作发展。

     高盛在报告中指出,到2035年,人形机器人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380亿美元(此前的预测为60亿美元)。“AI加速演进、技术突破、资本支出投资加大都是促成我们调整预测的核心推动因素。目前端到端AI取得了重大进展,模型可以通过这种AI进行自我训练,不再需要人类工程师手工编写所有代码。这加快了机器人的发展,使这些设备能够更快地完成更多任务并适应新情况(例如在工厂外工作)。”

     高盛进一步指出,人形机器人尤其适合从事“危险、肮脏和枯燥”的工作,采矿、灾难救援、核反应堆维护和化学品制造等领域对机器人的需求将非常大。“这些行业可能愿意为能够完成人类不愿做的危险工作的机器人支付更高的价格。将来10%~15%的有害危险工种和汽车制造业岗位将被机器人所取代。”高盛预测称,到203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出货量将达到140万台。

     11月28日,特斯拉发布Optimus最新视频,视频里,人形机器人展示空手接网球的能力,反应速度提升,手部灵活度提升。马斯克预计,2025年特斯拉人形机器人Optimus将量产千台级,人形机器人步入量产元年;2026年Optimus大规模生产并外销,远期需求量级达百亿台。

     花旗全球洞察分析师Wenyan Fei此前表示,特斯拉的Optimus是当前正在开发的人形机器人中的一个典型代表,市场上还有超过50种不同的人形机器人正处于研发阶段。

     然而,从产业角度来说,目前人形机器人还处于产业化初期,人形机器人生产成本高昂,普遍10万美元起步。高盛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指出,2023年,每台人形机器人的成本从年初的约25万美元下降40%至年末的约15万美元。“由于工业产能有限或制造周期较长,有些部件的成本仍然很高。”不过高盛预计,未来几年成本将进一步降低。

     成本之外,高盛认为人形机器人当前的发展还面临着一些障碍,例如,有些部件需要数量有限的高精度磨床,这导致产量难以提高;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操控软件(如抓取物体)以及交互软件(无需训练即可接受人类的语音指令)的开发仍存在重大瓶颈。

     高盛预测,人形机器人有望在2024年至2027年间率先应用于工厂,而进入消费市场的时间则预计在2028年至2031年之间。

     川哈院副院长杨松丽告诉每经记者,2025年,制造业仍是工业机器人主要应用领域。但制造业之外,多模态交互、信息检索、排程优化等AI技术使服务机器人在医疗、教育、零售、清洁等领域也展现出巨大潜力,“特别是在老龄化社会背景下,服务机器人应用更广泛,能有效缓解劳动力短缺问题。”

     她认为,2025年,人形机器人预计将迎来商业化的元年。随着特斯拉、华为等大型企业入局,市场对人形机器人的关注度持续上升。“作为行业投资热点,投资者应关注具备技术优势的零部件及上游设备公司,如丝杠、传感器、减速器和电机等核心部件。”

    投稿箱:
        如果您有机床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 邮箱:skjcsc@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