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机床工具企业提供深度市场分析                     

用户名:   密码:         免费注册  |   申请VIP  |  

English  |   German  |   Japanese  |   添加收藏  |  
螺纹加工机床

车床 铣床 钻床 数控系统 加工中心 锻压机床 刨插拉床 螺纹加工机床 齿轮加工机床
磨床 镗床 刀具 功能部件 配件附件 检验测量 机床电器 特种加工 机器人

螺纹加工机床

电工电力 工程机械 航空航天 汽车 模具
仪器仪表 通用机械 轨道交通 船舶

搜索
热门关键字:

数控机床

 | 数控车床 | 数控系统 | 滚齿机 | 数控铣床 | 铣刀 | 主轴 | 立式加工中心 | 机器人
您现在的位置:螺纹加工机床网> 热点新闻>中国制博会:600高校转型引发人才分流的思考
中国制博会:600高校转型引发人才分流的思考
2014-5-30  来源:数控机床市场网  作者:


      盛夏逼近,高考在即。人生的分水岭再次在这个时节上演“向左走,向右走”的艰难抉择。与往年不同,今年的高考话题因为教育部关于600多所高校转型一议,而呈现出一个鲜明的导向——技术型,学术型。

      近日,教育部副部长鲁昕此前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的一次发言:“600多所地方本科高校将向应用技术型转,向职业教育类型转。”伴随着高校转型之议,整个社会再次发出对我国社会用工尴尬境地的思考——应届毕业生苦恼无助、求职无门与社会企业用工紧缺、人才难觅,两者之间各自诉苦,问题到底出在了哪里?

      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整个社会百废待兴,下乡知青纷纷回城,或参加高考成为学术型人才,或进入车间厂房成为工人,也就是本次高校转型中所提到的学术型和技术型。然而,经过30多年的深化和发展,学术型和技能型之间相互延伸和蔓延出一个模棱两可的灰色地带——主攻学术本领却无学术造诣,委身技术领域既无技术本领又不甘蓝领之称。于个人职业规划而言,颇多怨言,于企业人事部门而言,也是苦恼不堪。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一社会现状?

      看看发达国家是如何处理人才分流和社会职业规划的?

      高校转型将为机械工业领域带来什么变化?

      技能技术型人才的出路在哪里?


      中国制博会:技术型人才在中国的处境

      象牙塔一直都是滋生梦想的地方,在这里可以天马行空,可以恣意狂妄,可以把所有的不可能变成可能,同时,也暗自忍痛着一种可能,那就是毕业等于失业。

      高不成低不就成为了很大大学毕业生的真实写照。社会上也一直流传着多个版本的笑话以讽刺高校毕业生给中小学历老板打工的真实写照。在人们的传统观念里,多少有些鄙视职业技术人员偏低的社会地位,是这种观念导致了人们不愿意从事更不愿意从人生的起点便扎根在技术领域。然而,伴随社会发展的需要,一些企业抛出高薪的橄榄枝寻找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却依然人才难觅。

      于此同时,社会上一部分人事,因为某些原因没有接受高等教育,在社会进程中成为了普通的技术人员。这一群体中,少部分人在长期的基础工作中练就了过硬的技术本领,成为高技能人才,而大部分人则是拿着微薄的薪水,在工作上碌碌无为,在生活上艰苦度日。试问社会,有没有给这个庞大的群体提供一个学习和保障平台,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在专业技术领域得到深造?答案是“有”,可是这个平台就整个社会而却,却极其的不完善,平台偏颇,资源匮乏,重视度更无人问津,成为我国教育机制中了一个顽疾,溃烂生疮,不但没能为社会输出大量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反而因为管理的残缺,而让整个社会对其产生众多的质疑,以至于人们羞于进入职业技术院校学习深造。

      前程无忧首席人力资源专家冯丽娟表示,近年来每年600多万名大学生毕业,而真正短缺的是一线的体力劳动者和蓝领工人,大学毕业生都想当白领,都想进机关、事业单位,实际上就业主体仍然在企业,因此必须调整招生结构、教育结构,增加蓝领工人和技术工人供给解决劳动力短缺问题。冯丽娟说,其实,教育就是为就业做准备。在从校园到职场的道路上,入学、技能、工作等环节应当有机衔接起来,此外,从大学生自身角度讲,转变择业观念也很重要。


      德国:不当公务员当工人

      德国朋友保罗是一位资深的教育工作者。他带我参观了波恩大学、洪堡大学、柏林自由大学等几所学校。令人称奇的是,无论是哪一所大学,无论是什么时间,这些地方总让人感觉冷冷清清的,见不到几个人。我不禁问道:“为什么你们的大学这么缺乏人气?难道你们德国的青年都不想上大学?”

      保罗笑了笑:“非也,德国之所以能向世界输出这么多优质的产品,就在于德国拥有了大批优秀的技术人才。而这些高素质的职业技术人才的造就又得归功于德国广泛推行的职业教育。”

      保罗继续说道:“在教育发达的德国,从初中毕业开始只有25%的初中毕业生通过高中进入大学深造,而多达65%的初中毕业生则进入职业教育,成为社会需要的各类专门人才,但他们丝毫不以去工厂当工人为耻,相反,他们照样拿高工资(在全世界也名列前茅),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尊重,待遇和社会地位都很高。”

      保罗的话让我不禁陷入了沉思:不上大学却去读职业教育?不当公务员却愿意当一名工人?

      然而,在德国,由于重视发展职业教育与培养技术人才,使得这个国家利用短短30年的时间,完成了经济的振兴,由一个一片废墟的战败国,一跃而成为世界经济强国。多少德国青年,自愿投身到“工人”的行业,让“德国品质”成为世界制造业的标杆。

      那天,我终于领悟到:一个国家若要文明、发达,不能仅仅依靠少部分精英或高精尖人才,更需要的是造就千千万万高素质的劳动者。让越来越多的普通劳动者都得到广泛的尊重、体面地生活,这才是一个国家能兴旺发达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


      高校转型救活机械短板

      工业升级急需技术人才助推

      教育部副部长鲁昕此前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的一次发言:“600多所地方本科高校将向应用技术型转,向职业教育类型转。”这预示着我国将有近半数普通高等院校从职业多面性的普通院校,转身成为职业规划分明、前途不可限量的专业技能院校。四年以后,将有一批经过专业学习、拥有一身专业技能和扎实专业基础的高学历专业技术人员涌现到社会生产的各个领域,取代或影响并提高目前社会普遍存在的无技能、零基础的社会生产服务,把粗放型社会生产服务升级到专注、专业、专攻的水平,提升技术短板,全面提高社会技能水平。

      就装备制造行业而言,高水平的专业技能技术人员,绝对是产业总体水平提升的必要武器,只有从技术上得到提高,才能使设备和产品综合竞争力得到提高;卓越的产品性能是市场占有率和品牌美誉度的根本保障。从国际上来看,我国虽然一直都是装备制造产业大国,也是机械装备设备的使用大国,然后在设备供给方面,高端设备始终依赖进口,国外高端生产设备和核心技术始终占据我国装备制造业生产设备的大部分市场,这一现状无不与国内总体工业技术水平低下、核心技术攻关得不到突破有直接关系。

      第十届中国(天津)国际金属加工技术设备展览会(以下简称“天津金属加工展”)负责人邓小辉先生介绍:天津金属加工展是我国北方地区最具代表性的装备制造业展会,历经十年蜕变,已经成长为拥有近60000平米展出面积和1200多家知名展商的国际专业展会,现场国际展商占比达18%,国际展品现场成交量却占到了整个展期成交的45%之多,这一现场说明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国际高端生产设备始终受到国内市场的追捧,而国内中低端机械产品虽然售价低,但是因为一些技术上的瓶颈,始终推不开国际市场的大门。山东滕州作为“中国中小机床之都”,其机床制造产量享誉海内外,然后另滕州难以启齿的是一台台州本土自主研发生产的机床在国内售价20-30万左右,其出口欧美,在国外经过二次加工,添加一道核心的技术系统后再转回国,其身价即可提高近十倍。这些都显示了我国核心技术和专业技能人才的缺失和匮乏。

      国家的竞争力,来源于人才的竞争力。今年春季,教育部发出的600所高校转型的消息,让我国的装备制造业看到了国有装备制造腾飞的希望。在各行业专业技术水平偏低的现状下,通过国家的力量,从根本上培养一大批高质量优秀专业技能技术人才,救活机械装备生产领域在技术上的短板,是对推动我国工业转型和产业升级的一脉原生推动力。


      中国制博会:技能人才迎来职业金顶

      教育部发布关于600所高校转型的消息,无疑是在700万莘莘学子和千万名家长的心里投下了一颗原子弹。推行高校转型,普通高等院校转身成为专业技能院校,是学历的贬值,还是人才的优化,都让整个社会议论纷纷。四年之后,中国社会到底能为这些转型之后的大学毕业生提供怎样的就业平台,引发社会和专家的多重思考。

      麦肯锡公司报告指出,到2020年,中国用人单位将需要1.42亿名受过高等教育的高技能人才,而如果劳动者的技能不能进一步得以提升,中国将面临2400万的人才供应缺口。压力之下,高校毕业生蓝领化正在加速。高等教育和市场需求的不匹配也是造成应届生就业困难的重要原因。

      中国的劳动力市场还不能完全适应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表现之一是未来知识需求和就业队伍结构不匹配。目前,中国每年培养出的大学毕业生远远超出各经济部门对人才的需求。而在未来,随着中国经济增长,服务业和知识密集型制造业职位数量增长,将推高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第十届中国(天津)国际金属加工技术设备展览会2014年8月21-24日在天津滨海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展会作为中国北方地区最重要和具有代表性的工业展会,装备制造业发展动向,工业类技能技术人才走向与需求方向都将在这里得到解答,机械制造领域人力资源高管将解读高校转型后技术人才的出路及为制造转型升级带来的作用力。

    投稿箱:
        如果您有机床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 邮箱:skjcsc@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