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大“灰犀牛”让国内造船业面临双重夹击
船舶网讯,5月28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6.3858元,较上一交易日提升172个基点,迈入6.3元时代,创近三年新高。此外,作为造船企业最主要的原材料之一的厚钢板价格也是一路上涨,截止5月27日,国内上海、广州地区20mm船用中厚钢板价格分别收于6020元/吨和6270元/吨,较年初分别上涨23.6%和42.5%。
据船舶行业协会数据,1~4月份,国内75家重点监测船舶企业受原材料价格过快上涨影响生产经营面临较大困难,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23亿元,同比增长10.4%,但利润亏损1.5亿元。“盈利难”在大宗商品“一片涨声”和人民币升值的“双重夹击”下或将进一步加剧。
近期人民币升值和大宗商品价格的暴涨也引发了金融部门的高度关注,大宗商品的价格应声出现了回调。但在当前美国和西方央行货币大放水、全球通胀压力上升的形势下,未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人民币升值预期加强,因此建议各造船企业应高度重视并加强成本管控,通过精细化管理,多措并举降低原材料价格上涨对企业发展的不利影响,并采取合理的避险措施来抵消人民币升值对船舶出口产品的成本影响。
投稿箱:
如果您有机床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 邮箱:skjcsc@vip.sina.com
如果您有机床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 邮箱:skjcsc@vip.sina.com
更多相关信息
- target=_blank> 戴姆勒推出移动式3D打印中心 支持分散生产零部件
- target=_blank>中汽协:1~4月汽车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1.6倍
- target=_blank>美国拟向每辆电动车减税12500美元
- target=_blank> 2021年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排行榜,威克诺森再次榜上有名
- target=_blank> 投资100亿!通用技术将在天津打造机床装备新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