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机床工具企业提供深度市场分析                     

用户名:   密码:         免费注册  |   点击 进入企业管理  |   申请VIP  |   退出登录  |  

English  |   German  |   Japanese  |   添加收藏  |  

车床 铣床 钻床 数控系统 加工中心 锻压机床 刨插拉床 螺纹加工机床 齿轮加工
磨床 镗床 刀具 功能部件 配件附件 检验测量 机床电器 特种加工 机器人

TPI
搜索
热门关键字:

数控机床

 | 数控车床 | 数控系统 | 滚齿机 | 数控铣床 | 铣刀 | 主轴 | 立式加工中心 | 机器人
      用户频道:    应用案例 |  汽车 |  模具 |  船舶 |  电工电力 |  工程机械 |  航空航天 |  仪器仪表 |  通用机械 |  轨道交通 |  发动机加工 |  齿轮加工 |  汽轮机加工
您现在的位置:数控机床市场网>资讯中心>行业资讯
工业机器人赛道前景向好,细分领域谋新发展
2023-9-22  来源:  作者:  访问量:

 
       随着科技不断发展,机器人技术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工业机器人已经成为制造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工业机器人销量占全球的一半以上,连续十年居世界首位。2023年上半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达22.2万套,同比增长5.4%。

      根据工信部等部门联合印发的《“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到2025年,我国成为全球机器人技术创新策源地、高端制造集聚地和集成应用新高地。当前来看,部分领域机器替代趋势明显,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在第23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下称“工博会”)期间的“机器人技术应用与产业创新发展论坛”上,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工业机器人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针对于特定领域、特定客户的研发也在引导着企业走向新的发展。

      长期向好
  
      对于中国工业机器人的未来发展趋势,行业内普遍有两种观点:一是从渗透率和需求来看,工业机器人还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二则是后疫情时代行业缩水,业内不免有悲观情绪。

      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数据显示,去年国内工业机器人产量为44.3万套,同比下降4.8%,疫情和供应链短缺导致的项目延期,是产量下滑的主要原因。

      工业机器人上一次出现年度负增长是在2019年,同比下滑逾6个百分点。2020年和2021年,国内工业机器人产量均大幅增长,分别同比增长19%和45%。参加论坛的嘉宾普遍认为,长期来看,工业机器人未来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一方面,随着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劳动人口数量下滑、劳动力成本升高、一线工人高龄化等问题将日趋严重,根据中智咨询数据,2022年有32%的企业面临用工荒和用工短缺问题。

      “中国是制造业大国,用工荒的问题是推动工业机器人行业发展最根本的动力。”江苏富仁集团副总经理袁建彬在论坛上表示。

      优艾智合机器人副总裁关健举例称,在与一晶圆厂客户交流时发现,其某一线工种常年的满配率只能达到70%,今年的数据只达到49%,“这个数据意味着这些工人每一个人要干两个人的活,劳动压力非常大,用工的需求也很紧张。”

      另一方面,工业机器人在各行各业的渗透率仍然有限。袁建彬表示,在一些领域,如整车生产、3C等,机器人覆盖率比较高,但还有接近90%以上的行业没有实现机器人的自动化生产。

      “很多行业当中的难题还没有真正得到解决,如自主移动性、智能化、人机协同的便利性等。”海康机器人国内营销副总裁蔡化表示,行业还需发现更多的场景和价值。

      随着自动化升级深入、消费者个性化需求增多,快速、重复和大规模的刚性生产已不能满足行业需求,柔性生产成为行业升级的新引擎,也在推动工业机器人的进一步发展。

      据高工机器人预测,2023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增速在20%至25%,仍会维持较快增速,高工机器人表示,这一预期综合了今年各家机器人订单积压情况以及对下游行业的需求判断。

      从下游需求来看,新能源行业仍然是行业最大的增量来源,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占比有望突破20%。高工机器人认为,除了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光伏以外,储能电池行业的发力有望进一步增加新能源行业的厚度。

      以需求引路
  
      即便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工业机器人在渗透过程中也面临着多重挑战。

      “我们面对的每一个新的场景和行业都需要深度的学习和探索。”关健表示,可能同属一个行业、但分属不同细分领域的应用,都会产生本质的区别,特性的需求也是工业机器人厂商需要针对性完善的。

      “每一个行业里面都有一些不同的标准,越是先进的自动化的制造业,可能越有自己完善的标准。”关健表示。

      这也意味着工业机器人的研发更要针对于特定行业本身,满足客户的多重需求,其中不乏有着极端的高要求。蔡化举例称,在一些行业当中,对精度的要求已经达到超越人眼;关健也表示,有行业要求生产场景一级无尘,那么如何清除其移动机器人在摩擦过程中造成的粉尘污染也成为了企业思考解决的问题。

      “不要脱离场景做产品。”蓝芯科技副总裁程阳选表示,产品应该根据应用的场合、应用的环境、应用的对象做一些相对定制的开发。

      这在今年的工博会上也有所体现。例如,3C、汽车等行业对于协作机器人精度要求越来越高,针对于此,节卡机器人发布了2.5d视觉定位技术,精定位模式下,精度可达到0.2mm;针对生产过程中突然断电造成的机器人下坠的安全隐患问题,越疆CRA系列配备电磁抱闸,可使机器人在上下使能或遭遇意外断电时,末端工具坠落小于1mm,有效避免对末端工具或工件造成损伤。

      “我们会不断面临到新的挑战,现在已经过了一个机器人企业单打独斗的时代了,更需要产业链上下游的共同协同。”关健表示。

      除了产品本身,厂商们也聚焦于针对客户进一步提升便捷性和易用性,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发挥机器人更大的价值。与场景的适配度、客户端的便捷度正在成为行业新的竞争点。

      “我们AGV产品从a点搬到b点就算完成了客户的要求,但实际上客户的要求不止于此,需要帮助企业更好地生产,比如原材料存在哪里、存多少,生产节拍是什么样的,按什么样的节奏去搬运,搬运以后怎么存储,等等。”程阳选举例称,这背后是一整套的管理流程,考验的是相关厂商对于特定行业的了解深度。

      “要注重交付,产品开发、签了单不意味着成功,而是能不能在客户的场景里面将其很好地利用。”程阳选表示。

      厂商针对于客户需求做研发也在引导着各厂商展现出细分领域的优势。关健感叹,今年的工博会已经与三年前有非常大的区别:三年前各厂商产品较为接近,但是今年已经出现了不同的定位和不同的导向,每一家企业在这三年当中都在探索不同的路径。

      “以自己研发的优势为基础,去拓展自己的这一个小的细分领域的机器人应用,在今天看到的可能只是一个小的洞口,但背后可能都是一片桃花源。”关健表示。



    投稿箱:
        如果您有机床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 邮箱:skjcsc@vip.sina.com
更多相关信息
  • target=_blank> 兆易创新荣获2023“中国芯”优秀技术创新产品奖
  • target=_blank>瑞萨电子整合Reality AI工具与e2 studio IDE,扩大其在AIoT领域的卓越地位
  • target=_blank>强者愈强,头部船企订单集中度再提升
  • target=_blank>前8月中国高技术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增长近两成
  • target=_blank>连续6个月下滑,日本造船业8月订单同比下降21%
名企推荐
山特维克可乐满
哈斯自动数控机械(上海)有限公司
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
哈挺机床(上海)有限公司
北京阿奇夏米尔技术服务有限责任公司
陕西秦川机械发展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