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机床工具企业提供深度市场分析                     

用户名:   密码:         免费注册  |   申请VIP  |  

English  |   German  |   Japanese  |   添加收藏  |  
特种加工机床

车床 铣床 钻床 数控系统 加工中心 锻压机床 刨插拉床 螺纹加工机床 齿轮加工机床
磨床 镗床 刀具 功能部件 配件附件 检验测量 机床电器 特种加工 机器人

特种加工机床

电工电力 工程机械 航空航天 汽车 模具
仪器仪表 通用机械 轨道交通 船舶

搜索
热门关键字:

数控机床

 | 数控车床 | 数控系统 | 滚齿机 | 数控铣床 | 铣刀 | 主轴 | 立式加工中心 | 机器人
您现在的位置:特种加工机床网> 行业资讯> 人工智能风口已至,我国如何“弯道超车”?
人工智能风口已至,我国如何“弯道超车”?
2017-12-5  来源:-  作者:-

 
    抓住人工智能,就是抓住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的重心。随着信息基础设施完善,人工智能加速“落地”,进入应用爆发期,世界主要国家纷纷抢占这一风口。
  
    在近日于京召开的“全球思想盛筵——人工智能与人类文明”论坛上,国际数据集团IDG发布白皮书称,2020年全球人工智能支出将达2758亿人民币,未来五年复合年增长率超50%。我国人工智能处在什么水平?如何抓住机遇“弯道超车”?与会专家、企业家展开头脑风暴。
  
    竞争力跻身国际第一方阵
  
    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理事长马利在会上说,人工智能的概念早在几十年前就已提出,在数字化的进程中,世界对其的认知不断发生变化。这次人工智能浪潮伴随着信息技术深度开发应用,嵌入了广泛的生活场景,是科技进步的水到渠成。
  
    我国人工智能迅速发展,无论研发还是应用都取得较大成果。数据显示,2007年至2016年,全球人工智能领域论文中,我国占比近20%,发明专利授权量世界第二。过去两年,我国新增人工智能企业数超过前10年的企业数总和,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加速成长,纷纷加速技术出海。
  
    “人工智能核心是数据,数据源于用户。”今日头条高级副总裁柳甄说,加速全球范围资源整合,将在实践中极大范围争取数据,精确算法,推动应用不断完善。
  
    专家认为,不断积累的技术能力与数据资源、巨大的应用需求、开放的市场环境有机结合,构成了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优势,使我国在这轮竞争中与发达国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此外,快速的转化融合能力也让我国应用发展和产业集聚进入快车道,在语音识别、视觉识别等多领域具备领先优势。
  
    图灵奖获得者、中科院外籍院士约翰·霍普克罗夫特在会上认为,尽管中国不是人工智能的策源地,但在人工智能的资本、市场、技术、人才等方面均处在前列,产业竞争力正跻身国际第一方阵。
  
    加速向实体经济领域渗透
  
    人工智能不是简单的“炫技”,更要发挥“四两拨千斤”作用,产生效益。专家认为,当前,人工智能应用已在社会生活领域加速推开,下一阶段要做好人工智能与产业的“加法”,使其对生产端带来变革。
  
    轻轻点击,智能货架就能推送喜欢的产品;试穿泳衣,试衣间会呈现沙滩等情景;所有信息都将反馈制造端,实现精准供给……不久前,服装企业爱慕集团在北京开设智慧店铺,将人工智能技术与零售制造融合。
  
    在制造业领域,依托人工智能数据处理、图像传感、智能控制等技术,越来越多的无人工厂诞生,生产效率大幅提升,柔性生产正在实现。
  
    我国出台《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将在制造、农业、物流、金融、商务等多个重点行业进行融合创新。工信部也将人工智能定义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提出加速人工智能技术在传统行业落地,通过数据应用与智能连接,提升生产效率和质量,实现精准供给。
  
    “通过新一代人工智能的深入应用,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是推动产业提升的重大契机。”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钱颖一说。
  
    制定规则 让人工智能“善意”发展
  
    对很多新技术和产业而言,决定其健康发展的往往是规则和秩序。人工智能同样如此。在成为国际竞争新焦点、经济发展新引擎同时,人工智能也面临新挑战。
  
    人工智能是更注重“智”还是更注重“人”,如何让其不“失控”,充满“善意”和“责任”的发展一直是业内争论热点。
  
    比如,人工智能可能会带来一些行业的消失;无人驾驶或许对交通秩序带来影响;当机器人更加个性化,如何做好安全监管也是挑战……这些都需要用在道德伦理层次设置框架,用规则和秩序加以引导。
  
    “在从实验室走向大规模商业化的早期阶段,不少人对人工智能带来的经济、法律、伦理等问题开始担忧。幸运的是,很多的风险刚露出苗头。”今日头条创始人张一鸣说,人工智能最核心的要义是“人”,科技企业对人工智能的研究应将技术研发与社会影响同时推进。
  
    专家认为,我国要在规则制定中走在前列。这包括产业和社会两个层面。一方面,领军企业、科研机构要通过研发、出海等方式加快制定技术、产业发展“游戏规则”,抢占标准话语权;另一方面,应通过对人工智能相关法律、伦理和社会问题的深入探讨,为智能社会划出法律和伦理道德的边界。
  
    工信部规划司副司长李北光认为,这既有政府的努力,也是企业的责任。“毕竟,科技决定奔跑速度,秩序和道德决定方向。”他说。
    投稿箱:
        如果您有机床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 邮箱:skjcsc@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