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机床工具企业提供深度市场分析                     

用户名:   密码:         免费注册  |   申请VIP  |  

English  |   German  |   Japanese  |   添加收藏  |  
沈阳机床
车床

车床 铣床 钻床 数控系统 加工中心 锻压机床 刨插拉床 螺纹加工机床 齿轮加工机床
磨床 镗床 刀具 功能部件 配件附件 检验测量 机床电器 特种加工 机器人

车床

电工电力 工程机械 航空航天 汽车 模具
仪器仪表 通用机械 轨道交通 船舶

搜索
热门关键字:

数控机床

 | 数控车床 | 数控系统 | 滚齿机 | 数控铣床 | 铣刀 | 主轴 | 立式加工中心 | 机器人
您现在的位置:车床网> 行业资讯>中国高铁引领全球体验“中国速度” 改变技术格局
中国高铁引领全球体验“中国速度” 改变技术格局
2018-2-13  来源: 经济参考报   作者:-


  
  中国高铁引领全球体验“中国速度”
  
  2018年2月,高铁“复兴号”迎来春运首秀。
  
  当中国铁路网每天运送着近千万人次旅客涌入春运大潮时,以“复兴号”为代表的中国高铁也凭借超乎想象的速度令世界惊叹,在一次又一次突破中展现新时代大国崛起的成熟与自信。
  
   “中国速度”
  
  刷新世界对中国高铁认知
  
  2018年春运,铁路部门在北京至太原、上海至昆明、广州至兰州等多条繁忙线路增开“复兴号”,让更多人感受新时代的“复兴动力”。
  
  “太快啦!从上海到北京全程1300多公里仅用4个半小时。然而,在澳大利亚,从布里斯班到悉尼不到1000公里距离,火车要开十多个小时。”坐上“复兴号”的澳大利亚来华留学生艾萨克兴奋地说。
  
  运营时速350公里,最高时速可达400公里——自2017年9月21日亮相京沪线以来,完全由中国自主设计和制造的“复兴号”动车组跑出全球最高商业运营速度,比日本新干线列车和法国TGV高铁还要快,惊艳世界的同时也成为今年春运的最亮点。
  
  “中国速度”正在刷新世界对中国高铁的认知。
  
  2017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华留学生评选出的中国“新四大发明”中,高铁被排在首位。在知名网站YouTube上,许多外国友人把乘坐中国高铁快速、便捷的美好体验拍成各种小视频,放在网络上传播,引来各种艳羡和震惊。
  
  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百公里时速“绿皮车”,到本世纪初时速约200公里的“红皮空调车”,再到如今时速最高达400公里的“和谐号”“复兴号”高铁动车组……中国铁路在“加速度”中跨入新时代。
  
  过去五年,中国铁路以平均每天近16公里的速度延伸。截至2017年底,铁路运营里程达12.7万公里,其中高铁2.5万公里,比2012年底增长了约2.5倍,占全球高铁运营总里程的近七成,累计近50亿人次乘坐高铁出行。
  
  从没有一寸高速铁路,到成为世界上高速铁路运营里程最长、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中国人在极短的时间内创造了奇迹。
  
  根据规划,到2020年中国铁路网规模将达到15万公里。国际铁路联盟高速铁路部总监巴伦感慨地说,铁路发展正进入一个大时代,中国正成为全球的领跑者,世界铁路的未来在中国。
  
   “中国智造”
  
  改变全球高铁技术格局
   
  110多年前,被誉为“中国工程之父”的詹天佑在长城脚下建成了中国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
  
  今天,在这条铁路下方100多米处,一处震撼世界的工程正在悄然推进——建设中的京张高铁长城站连接北京与张家口,一条新的智能高速铁路将于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亮相,与老京张铁路交相辉映,穿越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
  
  中国高铁跑出世界速度的背后,是中国高端装备制造的崛起。
  
  从2004年制定高铁发展规划图至今,中国高铁从无到有,从低头学习到超越引领,在“加速跑”中刷新中国前进的速度,也在悄然改变全球高铁技术格局。
  
  中国外文局日前发布的《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2016-2017》显示,海外认知度最高的中国科技成就中,高铁以30%至40%的认可度高居第一,成为科技创新的国家形象。
  
  84%的中国标准、50%的寿命提升、17%的人均能耗下降……美国《侨报》刊文称,“纯中国血统”的“复兴号”亮相,标志着中国高铁在技术创新、制造升级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并将成为中国高铁走出去的主力军。
  
  中国高铁也在创新中不断攀登世界高峰。前不久,着力解决铁轨和道岔接缝问题的“复杂环境下高速铁路无缝线路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为我国高铁快速发展及走出去战略提供了重要支撑。
  
  与此同时,在“复兴号”基础上,中国已确定了时速400公里高速动车组和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悬浮列车的新研究任务……
  
  “世界轨道交通装备技术起源于欧洲,全球高端市场历来为欧美日等跨国公司所垄断,如今这一局面正被中国改变。”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友梅说,中国高铁在自主研发的基础上“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现已跻身世界第一方阵。
  
   “高铁外交”
  
  更好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2017年12月21日,在中泰双方代表的见证下,泰国首条高铁——中泰铁路合作项目一期正式开建。这条全程采用中国高铁技术的高速铁路,全长约253公里,最高设计时速250公里,建成通车后从曼谷到呵叻时间将从目前超过4小时缩减至90分钟。
  
  刚过去的2017年,是中国铁路“走出去”的丰收之年。
  
  向南看,中老铁路、印尼雅万高铁、中泰铁路项目相继开工,中国方案为世界人民出行造福;更远端,东非地区首条现代化城市轻轨——埃塞俄比亚轻轨已交付运营、肯尼亚蒙内铁路竣工通车、内罗毕内陆集装箱港正式启动;往西行,伴着驼铃古道的声声汽笛,2017年开行中欧班列3673列,超过前六年的总和,累计开行6637列,中国力量正在续写古老亚欧大陆的新辉煌。
  
  显然,继“乒乓外交”、“熊猫外交”之后,“高铁外交”正成为新时代中国外交的“黄金名片”。
  
  “中国铁路走出去项目已遍及亚洲、欧洲、美洲和非洲。”中国铁路总公司总经理陆东福说,进入2018年,中国铁路将继续以中欧班列为重点发展铁路国际物流,推动中老铁路有序实施,推进印尼雅万高铁、匈塞铁路塞尔维亚段全线开工建设和中泰铁路项目一期工程建设,做好马新高铁投标和莫喀高铁前期合作相关工作……
   
  中国梦想,中国速度,书写复兴强国的美好未来。
   
  伴随“一带一路”建设纵深推进,不断在世界地图上延伸的中国高铁,正成为我国重塑国家间关系的新战略平台。世界通过高铁重新认识中国,而中国则通过高铁更紧密连接世界。

    投稿箱:
        如果您有机床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 邮箱:skjcsc@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