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企驶入“人形机器人”赛道的背后
前不久,广汽推出了自主研发的第三代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GoMate,计划2025年实现自研零部件批量生产,并率先在广汽传祺、埃安等主机厂车间生产线和产业园区开展整机示范应用。此前,小鹏、奇瑞、小米、上汽等多家车企也纷纷通过投资或自研方式入场,发布人形机器人相关技术、产品或规划。车企跨界角逐人形机器人,为这个本就备受关注的新赛道加了一把火,也让市场对汽车产业和机器人产业的未来有了更多想象空间。通过人形机器人的研发,车企不仅能够降低研发成本、加快应用示范,还能促进电子、装备、新能源等领域的优势得到巩固和延续,从而增强产业体系的竞争力和发展的可持续性。
车企驶入“人形机器人”赛道的背后,是技术创新和产业融合的必然结果。这一趋势不仅为汽车产业和机器人产业的未来发展打开了新的想象空间,也为探索未来产业发展的新模式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投稿箱:
如果您有机床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 邮箱:skjcsc@vip.sina.com
如果您有机床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 邮箱:skjcsc@vip.sina.com
更多相关信息
- target=_blank>人形机器人产业迎利好 部分产品已实现小批量量产
- target=_blank>特斯拉1-11月在韩国进口乘用车市场首次位列第三,仅次于宝马、奔驰
- target=_blank>2024年全球绿色船舶激增
- target=_blank>IDC预测:2025年智能机器人发展新趋势,你准备迎接挑战了吗?
- target=_blank>2025年或迎"百机大战",产业链迎黄金发展期,机器人板块活跃,每日互动等6股涨停